焦慮

感覺不到自己在思考。


謝邀。某985中國哲研究生。考前沒怎麼背筆記或課本,只是背了筆記中的文言文。

不想重新寫答案了,把我之前給學弟學妹寫的經驗貼裡面的專業課篇貼出來,希望對你有用。

~~~~~~~~~~~~~~

武漢大學中國哲學考研專業課是中國哲學史和哲學基礎。參考書目官方沒給,但武大的教材是郭齊勇的《中國哲學史》,鄧曉芒趙林的《西方哲學史》以及汪信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我的專業課複習路子比較野,時間精力分配是:中哲(70%),其次是西哲(25%),最後可憐的馬哲(5%)。任何不談具體情況的經驗貼都是耍流氓。這個分配比例只能說適合我自己。因為我報考中哲,對中國哲學又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興趣,所以大部分精力都在搞中哲。我的西哲基礎還可以,大二大三的時候就對哲學史很熟了,所以複習的時候就是知識的系統化。關於馬哲,說多了都是淚。我一直覺得馬哲太簡單。所以……一直到考研前二十天,我還沒有看馬哲。其實武大哲學基礎往年馬哲的題佔50%,前幾年考的範圍也很廣。某天我看真題,OMG,馬哲我竟然都不會。於是狂補馬哲。買了汪信硯老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沒錯,就是那本近600頁的書。好多生僻知識點,看了一遍,記不住,於是在一星期內看了N遍,背了不止三遍!!!被自己感動哭。然而……今年武大哲學基礎馬哲考那麼少,而且考的都是我沒背的是什麼鬼(小嶽嶽嚴肅臉)。不管怎樣,奉勸各位,馬哲還是要好好看滴。

先談中國哲學,因為我從大二就開始跟著老師學中國哲學,自四書入,重點攻讀勞思光先生的《新編中國哲學史》,後又接觸牟宗三先生和唐君毅先生。所以基本上在八月份做筆記前,我都是在按照自己的問題和興趣讀書,完全沒有考研的樣子。我的好朋友「佛教徒」就經常懟我:就你這樣天天看閑書,怎麼能考上武大?猥瑣發育,不要浪。(他老兄考陝師宗教學,天天亂看佛教的書,比我還浪)。其實哲學考研有時候蠻尷尬的,明明一個最反對應試的學科,可很多人背背筆記啃啃教材就能考高分。我本人受應試教育摧殘太久(河南考生,你懂得),讓我去背筆記,不存在的。但當時我也認識到不能太浪,畢竟考試還是要系統準備的。於是我準備一條中間道路:借整理筆記的機會系統梳理中國哲學史!

大概八月份的時候,我開始自己在宿舍整理筆記。

當時我已經買了中山大學和武漢大學師兄的筆記各一份。一開始的想法是先去看書,然後在他們的筆記的基礎上修修補補。但其實我越走越遠,以至於大部分題目都是自己重新整理過,筆記內容和語言風格都和前兩本筆記差別甚大。但還是十分感謝兩位師兄,一是通過他們的筆記,我知道整理什麼題目,有什麼框架;二是他們的很多觀點我都有所採納,有個別題目也直接採用了他們的答案。在此謝過兩位學長。

做筆記步驟如下:

準備工作:我是用電腦做的筆記(強迫症,瞅見自己的字就頭疼),把兩位學長的筆記用文檔打開,除了借鑒他們的模式觀點之外,還有一個考慮——少打字~有些原文直接粘貼過來。另外,從圖書館借相關的書目,置於案頭。

以孟子為例

1*首先:查閱師兄的筆記、真題、習題集,找出可能的考點。

2*其次:除了通讀教材和孟子集注之外,通讀各類重要的哲學史書對孟子的解釋或孟子研究專著,讀的時候就是深入理解孟子的時候。如讀勞思光先生《新編中國哲學史》孟子部分,提綱挈領,點透仁義內在;再讀牟宗三先生《圓善論》孟子部分,更領悟孟子盡心知性知天精義;再讀唐君毅先生《中國哲學原論》之論孟子立人之道,更覺孟子學問之一貫。然後其他孟子學論著論文亦有可取處(如李明輝、楊澤波、郭齊勇的論著論文)。當然,各家詮釋可能會有出入。這也是最讓我高興的地方,因為哲學真問題往往在各家異釋處見。這時,或觀其異同,或觀其匯通。若苦思無果,茫然不知何者為準,不如整理各家主要觀點,多聞闕疑即可。(如勞先生和牟先生對孟子天命觀的不同理解,牽扯問題甚大,一時半會想不明白。今年正好考到孟子,我就以牟先生的觀點為主,輔以勞先生觀點。)(考試的時候以一種觀點為主,其他為輔)

3*再次,整理答案。根據題目,按照你所讀的書去整理答案。整理答案也有些技巧,比如我習慣,盡量讓筆記看起來邏輯層次明晰,不能像哲學史一樣過多鋪陳。再比如,我喜歡引原文。一方面原文是第一手資料,老師看到學生考試時引用原文也會開心。另一方面,引原文的最大好處,就是原文記住了就不會忘。(有些背筆記的同學往往看文言文難懂,選擇那些白話筆記背。其實,白話筆記都是第四五手資料了,而且背了之後再看書會串的。而一道題目,只要把文言文記住了,其詮釋文字自然一想就想起來了。)再如,筆記看起來是題目的堆徹,但自己要清楚裡面的理路,不同的題目也許可以共用一個答案,而幾個小題目可以湊成一道大題。這些東西都要留心。

這個過程工作量極大,我做了整個八月份,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那種,才勉強把中哲史古代部分做完。但我是重度強迫症患者,筆記做完列印出來,我發現了好多問題。然後就是新一輪的看書查論文修改,直到考前二十天的時候,筆記才算最終完稿。(其實還想修改,但考前的慌張以及馬哲的亂入打消了我的念頭。)

4*背筆記。尷尬的事情出現了,雖然我一開始並沒想著背筆記,但考前的慌張讓我慌不擇路。於是我開始嘗試背筆記,但還有二十天,馬哲英語的爛攤子還沒收拾,政治大題也沒看,哪有那麼多時間背呀。於是我只用了三個下午去把中哲系統背了一遍。背的時候只背文言文,用引文把筆記串起來。不得不說,這樣效率很高,但背了還是會忘。師母當時鼓勵我說,哲學不是背的,你自己想就行唄。然後,奇蹟出現了。我發現只要我閉上眼想,筆記的內容基本都能在腦子裡面出現。(主要還是,筆記是我自己做的,邏輯呀思路呀我都特別熟悉了)後來背馬哲也是這個套路,看完書就在腦子裡想。這樣一來,反而不緊張了。

西方哲學我也是按照中哲的套路整理。西哲的東西我比較熟,所以就是知識的系統化而已。到了十月份,師母勸我西哲就別做筆記了,直接讀原著吧。於是十月份十一月份把《西方哲學名著選讀》《精神現象學》刷了一遍。(足以見我當時有多浪,寧可看精神現象學也不看英語。)

總之,雖然中西哲的備考曲曲折折,但慶幸的是我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為了考研,單純去刷題背筆記。雖然考研讀書大多是泛讀(粗略估計中西哲加起來也得翻閱了至少200本書吧),但正如老師所說:本科階段泛讀為宜,研究生階段精讀為宜。因此,雖然對於筆記成果我還是不滿意,但還是要感謝這段學思歷程的。

以上只是我個人複習備考的歷程,也許沒有可複製性。對於有一定哲學基礎且時間精力充的同學,我建議可以多讀讀教材之外的書,自己做筆記。當然也可以買師兄師姐的筆記,但只是作為參考補充,筆記還是自己做的記得勞。

對於基礎不太紮實的同學,我建議多看看哲學史著作,啃透學校要求的書。可以用師兄師姐的筆記,主要看答題思路,最好不要死背。

對於西方哲學史,我建議不用買筆記(那些賣筆記的師兄師姐不要打我)。我見過的西哲筆記基本都是教材的低配版,有背筆記的空早把教材背下來了。對教材瞭然於胸即可(所謂瞭然於胸,就是每個哲學家的觀念、命題都能用自己的話講清楚)。

對於複習,我還是希望讀這篇文章的你能自己殺出一條血路,找到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有人記憶力好喜歡背書,有人興趣廣泛喜歡看書,都無所厚非。關鍵是希望大家能始終不忘初心,不被應試泯滅了當初思考哲學問題的熱情

(等車ing,沒想到已經碼了好幾千字,話嘮真可怕~下面就是純乾貨了)

三、考研書目推薦篇

附 以下是我覺得值得大家考研備考看的書,視個人基礎和精力來讀。

【關於原著】

我個人認為中哲原著考研要求並不高。大家可看郭齊勇老師主編的《中國哲學原著導讀》或讀陳榮捷先生編的《中國哲學資料書》。四書和老莊應該是必讀的,(《四書章句集注》,老莊用的陳鼓應的注。莊子我只讀了內七篇。)。其他哲學家的資料,原著可以翻翻,經典語段要熟悉。我考研是把《近思錄》和《傳習錄》放在床頭,沒事翻翻。考研後期我心理壓力蠻大,讀先賢的著作確實能安心。

【關於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版本眾多,推薦幾本對我幫助比較大的。

1.勞思光先生《新編中國哲學史》,條理清楚,先秦、佛教、宋明部分都可精讀。

2.蔡仁厚先生《中國哲學史》上下卷(大陸可能沒出版,有低配版《中國哲學史大綱》)。是按照牟先生的觀點寫的哲學史,特別棒。我後期沒有時間讀《心體與性體》和《佛性與般若》,這本書助我良多。

3.郭齊勇老師《中國哲學史》,武大教材,我讀了差不多三遍。

4.楊國榮老師的《中國哲學史》,觀點鮮明,邏輯清晰,朱子和陽明部分寫的不錯。

5.郭齊勇馮達文合編的《新編中國哲學史》佛教部分不錯。

6.唐君毅先生的《中國哲學原論》,很難讀的一套書(陸陸續續讀完,差點沒憋出內傷),但給我啟發最多。建議時間充裕或基礎很好的同學讀。(用範疇分析法研究中哲史,簡單點的可以看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大綱》或王月清《中國哲學關鍵詞》)

北大版和馮友蘭版我都沒仔細看,不作評價。

7.關於哲學辭典,推薦韋政通先生的《中國哲學大辭典》,張岱年先生的《中國哲學大辭典》也可以。前者比較深入,後者比較全面。

【關於專著】

專著我翻閱的比較多,推薦幾本我認為比較好的。

先秦儒家:蔡仁厚《孔孟荀哲學》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孟子重探》《原善論》第一二章

牟宗三《名家與荀子》《周易哲學講演錄》

道家:劉笑敢《老子古今》《莊子哲學及其演變》王博《莊子哲學》

楊國榮《莊子的思想世界》以及陳鼓應的註解。

漢代:徐復觀《兩漢思想史》

魏晉: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康中乾《魏晉玄學》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

佛教:賴永海《中國佛性論》方立天《佛教哲學》,除此之外,我還讀了周叔迦居士的一些論著。(我對佛教不太熟悉,老師推薦的牟宗三《佛性與般若》以及太虛印順法師的書我都沒時間讀。)

宋明:這部分書目比較多,大家按照自己情況去選擇。

斷代著作:陳來《宋明理學》《宋元明哲學史教程》

蔡仁厚《南宋儒學》《北宋儒學》

張載:陳政揚《張載思想的哲學詮釋》丁為祥《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

二程:劉樂恆《伊川哲學新論》

朱子:劉述先《朱子哲學的發展與完成》

陳來《朱子哲學研究》

象山: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幾山》象山部分

張念誠《陸九淵人格教育思想研究》

陽明:蔡仁厚《王陽明哲學》楊國榮《心學之思》

清代:張麗珠的清代義理學三書

(專著很多,但我個人建議是把哲學史讀熟了再讀專著。而且,讀專著對考研來說是錦上添花的事,有時間精力多讀,時間不夠不讀也沒太大關係。主要是把問題弄明白就行。)

【關於論文】

知網是個好東西。不過學術圈論文質量參差不齊,建議一個問題,可以先找學術大牛的文章讀讀,或者去讀諸如《中國哲學史》《哲學研究》這些核心期刊上面的文章。如果問題太過複雜,可以去查碩博士論文,一般博士論文會把問題說的很清楚。

另外,推薦有條件的同學用港台的資料庫查論文,《鵝湖月刊》《中國哲學與文化》好文章都不少。

【關於資料】

哲學考研的習題集並不多。我認為習題集的作用就是告訴你哪些東西可能會考,題目答案參考價值並不高。齊魯書社出過一套習題集,中西馬的都有,這套書中哲內容還可以,可以看看。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過《哲學專業考研歷年真題解析》,題目蠻全,答案好水。其實,考研幫和百度文庫裡面也有好多題目,完全沒必要買書。另外,師兄師姐的筆記也是題庫,當年我買了兩份筆記,受益匪淺。

【關於西方哲學史】

因為不是西哲專業,我西哲沒有像中哲那麼用心。但有幾本書還是推薦給大家:

鄧曉芒趙林西哲史和趙敦華的西哲簡史都是考研必備了,如果考武大,建議還是以鄧趙版為主。

另外,文德爾班的《哲學史教程》,斯通普夫的西哲史都是經典。

如果是西方哲學專業的學生,《西方哲學史》(學術版)也可以刷刷。

【關於網路課程】

我聽的主要是西哲方面的課程,大二聽張志偉老師的《西方哲學智慧》

大三聽趙林鄧曉芒老師的《西方哲學史》,考研前每天晚上又伴隨著趙林老師和蘇德超老師的西哲史入眠。 這些課程都很好,喜馬拉雅上面都有。

中哲方面我基本沒聽過什麼網課。推薦一個我老師幾年前的課,網易課堂上的吳通福老師《修己安人話四書》。考研後期我聽了吳根友老師的《宋元明清哲學》中的船山和戴震部分。(超星名師講壇上面有。)

最後,祝大家都金榜題名!


回想到老夫當年考研的時候。那叫一個用蠢辦法。我是把報考學校的歷年真題弄出來,然後做出來,再然後全部背下來。一個字不拉的背下來,我記得當時寫了整整兩大本,反反覆復差不多也就背了個七八遍吧。後來考完試我就後悔了,真TM不該下這麼多功夫的,早知道有這個時間還不弱多泡泡妞呢。總之我考試時的感覺就是傳說中的「自動書寫」。我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反正一不留神就全寫滿了。

我覺得那會兒確實用功過度了,主要是怕考不上,虛的一批。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泡泡妞,或者多寫寫小說看自己感興趣的書來得好。這位仁兄如果也像我當年這麼虛的話,不妨試試我的方法,不要思考,背誦就好。祝您心明眼亮:)


考試就是考試,努力記就行了。普遍的評價和哲學史都記不住的話,思考有什麼用?論文怎麼寫?寫兩句查一下嗎?


去感受,去理解,做個思維導圖。從一開始做,做的多了,就理解透了,記住了。把別人的思考和自己換位思考。去感受他所感受。記住了,感受過,就不虧。只有努力才能克服焦慮。

理解。

提升見聞。

擁有智慧。


這個我也想知道啊,學習經濟法我就記不住,總覺得前腳剛看了後腳就忘了


有目的還好,讓你干記你會崩潰
我自己也苦手,只能多次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