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武漢或成為了全中國最具有群體免疫的城市,引發關注。但張文宏也強調,目前這只是推斷,還有待相關研究證實。


不太肯定,原文也只是提供了一個假說而不是定論。群體免疫如果作為一個消極干預的理由,或者一整套消極干預的政策,是不合理的。但如果作為一個科學上的概念,作為一個人群免疫屏障狀態的標準,是一個中性的科學概念。

我們之前傳染病防控建立群體免疫的方式是疫苗接種。但如果沒有疫苗,歷史上的案例表明,對於一些傳染病,如果滿足:一個人只能得一次(得過之後體內的抗體有保護性)、有自限性(會自己痊癒)且不會慢性攜帶、潛伏期比較短(幾個月內能在一個社區內達到高峰,整個社區中感染的人比例較高),那疫情在病毒沒有突變的情況下就會有一個拐點,不會殺死所有人類。最後人群中有保護性抗體的人比例高了,傳染變難了,就會達到拐點,新發病例的數量就會下來,之後流行程度會降低(雖然不能根除)。這是個科學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在疫苗和特效藥物出現以前,古代的瘟疫出現這樣的結局是很正常的。

目前的主要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武漢的人到底有多少人有抗體,或者說,人群的免疫屏障形成到什麼程度了。比如說,如果按之前日本撤僑的數據估算,武漢如果只有百分之一左右的人感染過病毒,加上百分之幾十的年輕人不易感染。這些數字加起來,離群體免疫所需的60%(或者更高要求)依然距離很大。

目前復工篩查的主要是核酸,現在的核酸陽性的感染者和患者數量都不會很多,核酸陽性的人少是正常的和可以預期的。然而真正評估人群中接觸過病毒的人數和比例的檢查,是抗體。這方面的國內的研究還在進行中,現有的公開數據目前沒法滿足制定政策的需要,當然也沒法滿足公眾的求知慾或者好奇心。

此外,抗體的產生還有一些問題存疑:

  • 抗體本身有沒有保護性?人體會產生各種抗體,有的抗體並不能阻止一個人被二次感染。
  • ADE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感染過的人,第二次感染後甚至會更重。這是一個之前觀察到的現象和理論假說,目前關注度比較高,但是對現在的新冠病毒,證據不夠強,不能肯定。
  • 抗體的濃度不夠。有的人體內有抗體,但是濃度不夠,一樣可能會被病毒感染。
  • 抗體不會維持很長時間,比如現在濃度高,幾個月之後濃度就低了。
  • 病毒可能會突變,原有的抗體不一定能有效預防新的變異後的病毒。

有抗體不代表萬事大吉,上述問題都會對免疫屏障的形成有不利影響。對於新冠病毒,這些問題的答案目前並不是非常清楚。加上我們缺乏武漢人群抗體抽樣篩查的結果,所以我們還不敢肯定武漢的群體免疫屏障究竟能保護到什麼程度了。如果武漢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有抗體,或者不易感,這個數字仍然達不到人群免疫屏障的要求。

短期來看,不論在人群中根除病毒是否可行,全球防疫工作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要拉平感染曲線,降低疾病的流行程度和傳播速度,給後續研究和收集信息爭取時間。這個原則是沒有疑問的。所以根據國內的情況,基本的防護措施和防疫工作仍然需要繼續進行。


4月14日更:轉自長江日報:4月14日,新冠病毒血清隨機抽樣調查,在江夏啟動,本次抽樣調查,採取定點隨機抽樣的原則。武漢市抽樣人次1.1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駐武漢流調隊隊長丁鋼強說:「這次流行病學調查,在全國9省、市(含武漢市),開展社區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目的是了解社區人群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水平,為新冠防控策略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需要說明的是,作者的觀點:

1. 我們改革開放之時一直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我們都無法回答和準確預測未來什麼方法行之有效。這個只有時間能作答。所以歡迎大家做學術討論,對已有數據進行分析。

2. 當我們能把「社會戰」和「科技戰」相結合,以我們的動員能力,武漢或者湖北能得到的數據以及模型遠遠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能得到最好的分析,這是提出文末問題的初衷。

3. 僅僅搬運歐洲的新聞:義大利在考慮復工復產,發放所謂的綠碼即復工許可證書,如何證明?抗體檢測通過即可復工。慕尼黑對於抗體檢測通過的醫生護士優先考慮上一線。

4. 單列一個德國預計拐點到來的圖。德國目前治癒數接近確診數一半。在所有確診患者中無癥狀患者接近一半。目前住院患者2500+,尚有床位9500+

—————原回答分割線————————————

早在張文宏醫生主持的第二屆新冠論壇的時候,來自德國的病毒學教授陸蒙吉就說,武漢那些已經免疫的人才是寶貝,他們應該被派去照顧老人或者在一線。這些武漢人才是下半場的主力軍,是真正應該發綠碼的人,而不是遭受歧視的人。

與此同時,今天德國重災區Heinsberg的中期流行病學調查也出來了,總結如下:

在整個城市的抽樣調查中:

1. 2%的無癥狀患者

2. 有5%的是治癒之後有了免疫,但是抗體檢測之後發現有15%~20%的人已經有了免疫力,即有許多無意識自愈者

3. 免疫力可以持續6~18個月

4. 整個heinsberg死亡率為0.37%,目前整個德國死亡率為1.98%,也就是有大量無癥狀或輕症自愈者未被檢測出來,而同時意味著這個病沒有想像那麼可怕。

5. Streeck教授也就是heinsberg流行病調查組組長作為科學家的觀點認為現在的封城禁足等措施是正確的,為了延緩傳播和科學研究贏得了時間。接下來可以在保證人多密集戴口罩;保持2米距離;勤洗手的措施下一步步放寬限制。同時針對性地保護60歲以上老年人。但最後還是需要政治家綜合考慮做定奪。

且不管來自德國的調查或者觀點正確與否,我們要問的難道不應該是,為什麼德國重災區的第一份報告已經出來了,慕尼黑作為大城市類型的災區的報告也要出了,王辰院士在三月就呼籲抓緊在武漢開始做流行病學調查和大規模抗體檢測了,為什麼到現在武漢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


張文宏醫生接受「世界觀察」節目視頻採訪,關於武漢所謂「群體免疫」發言全部內容如下:

我記得一個月以前,英國的首相提到了群體免疫對吧。實際上,對任何人來說,那種完全不採取任何措施的被動群體免疫,我認為將是一場災難。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比如看武漢和義大利,即使採取了積極措施,但還是發現了很多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我認為,如果很多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那麼實際上,這個群體的群體免疫可能也是已經存在的。因此,我認為在中國,唯一具有最高免疫力的城市將會是武漢。所以過段時間後,我覺得武漢可能是中國最安全的城市。所以,我猜想,其實武漢的很多人已經具有免疫力了。然而,我認為這是一個科學問題,我們應該做更多的研究來探討。幸運的是,一些在武漢的同事,他們已經設計了一些研究方案去研究相關的問題。為此,他們可以做些有針對性的流行病學調查。也許幾個星期之後,我們可以得到病毒抗體水平的信息。

划出以下幾個重點:

  1. 被動群體免疫是一場災難
  2. 武漢和義大利採取了積極措施,仍未能阻止新冠肆虐,但仍可能達到群體免疫效果(後面強調了需要科學支撐)
  3. 唯一具有最高免疫力的城市是武漢。沒說武漢能群體免疫
  4. 武漢的抗體水平調查正在進行中

總結核心思想:

由於疫苗預測短時間內不可能出現,全球又可能反覆爆發,在國外悲觀氣氛蔓延、準備直接躺到羊群免疫的情況下,指出採取積極措施,提前進行干預,可以減少犧牲,但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達成「群體免疫」的效果。


很多人連原文都不看就開始站隊了,真是可悲。

我們對這個病毒的認識是漸進的,世界的疫情發展也是變化的,「群體免疫」是一個科學概念,而科學概念是沒有什麼對錯之分的!

張文宏這段話就包含了這幾層意思:

現在我們認識到了無癥狀感染者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意味著無癥狀自愈者也有可能在武漢大量存在。這批人因為體內有抗體,因此對人對己都是安全的!不要對武漢人有歧視,不要對武漢痊癒了的新冠病人有歧視,這些人反而是最安全的!

用好這批人,對目前的情況是大有益處的,因此有專家在研究這一塊,建模型,但一切要以科學出發!


我是武漢的,很幸運,自己父,母大家庭,妻子父,母大家庭幾十人均無確診和癥狀(多位80以上老人)。工作單位上百人,來自湖北省各地,未聽聞有確診病例。

小區靠近華南,估算有千多人,而公示牌上只顯示幾個感染者。

當然在整個2月,聽到很多小道消息,就是我們看到國外醫療擊穿後的病人慘樣。

怎麼說呢,我們真的很幸運,封城前幾天還吃了3次年飯。家人,同事都沒有感染。

所以我估計周圍的人都沒有抗體,當然還是靠試劑檢測為準了。

封城非常及時!

我相信一定發生了一些人道慘劇,比如:醫院不接收未確診病人,最後只能在家咽氣。

緊要關頭,國家出手了。舉國之力是難以想像的。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真的非常對症,剋制新冠病毒。感謝全國的醫護工作者,我相信那些被接手ICU,輪休的醫生一定大大的長出了一口氣。

事情是靠做出來的!我們隔離在家的人看著洶洶輿論,其實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你重視疫情,想辦法去對付它就有希望。看看國外,高科技的東西可能一時做不了。口罩,民眾總可以自制吧。醫護人員不足,發動在校學生,培訓總可以吧。輿論宣傳隔離,戴口罩,不要聚集,總可以吧!什麼都沒有做,其實是輕視。

國外這麼慘,就是從上到下無人重視,個別吹哨人被認為是帶節奏,呵呵!

我替他們處理反思一下,

1.不實事求是,中國的經驗偏不信,也不到一線調查研究。如果2月到武漢支援,肯定了解一手信息。

2.外行領導內行(據說國外衛生主官可以沒有醫療背景)

3.說的多,乾的少;乾的多的人,說的少。

他們很有必要學一學,實事求是,科學發展觀,3個代表。建議特總和約翰總帶團隊到中央黨校學習3個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