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13日發表神經再生新技術,他們找出特定條件下分離出的幹細胞外泌體,可以有效修復、增加組織。(蕭照平攝)

幹細胞治療被認為可以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不過,植入體內後,細胞如何生長就難以預測。為瞭解決這項問題,國衛院今天(13日)就分享神經再生的新療法,他們發現特殊條件下分離出來的「幹細胞外泌體」不僅能有效修復細胞,且可透過注射方式達成效果。國衛院表示,相關發現不僅獨步全球也為再生醫療寫下里程碑。#央廣記者蕭照平採訪報導#

傳統認為神經無法再生,不過,近年醫學發現,神經幹細胞具有修復能力,因此,成為近年再生醫療的焦點。

目前臨牀確實可以透過手術方式植入幹細胞,藉此修復組織器官,不過,由於是體外培養再手術植回體內,不僅品管成本高,且脫離人工培養環境後,細胞的生長就無法人為調控。

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進一步表示,曾有醫學個案植入幹細胞,但卻意外長出腫瘤。她說:『(原音)大概就是一個10歲的小男孩,希望用幹細胞治療來取代他缺損的細胞,讓他腦功能恢復正常,可是移植3年後,在掃描片發現,不但在腦部或是脊椎神經管都發現當時植入細胞形成的腫瘤,這是細胞治療目前面臨還要克服的問題。』

為瞭解決這項問題,李華容的研究團隊耗時7年,在特殊條件下,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誘導型「幹細胞外泌體」(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且在有腦損的實驗小鼠上注射後,觀察到神經細胞數量回到6成之多,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更有壓制不良反應、促進細胞生長的重要功能。李華容說:『(原音)很大的發炎反應被壓制下來,修復過程中的纖維化程度也被抑制,這些都是原本阻礙再生的不良反應,這些幹細胞外泌體注射後都可以大量壓制,而在促進方面,神經細胞死亡數下降跟殘存的細胞大量被修復。』

李華容強調,相關研究不僅在2019、2020年獲刊在國際再生醫療權威期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更是領先全球的創新發現,目前已經取得中華民國專利,也同步向美國、英國、日本申請專利當中,希望未來可以運用在組織或器官損傷、細胞缺損等疾病治療。

原始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