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看他回國了多久而且摻雜的英語是什麼。如果剛回國不久,說話的時候摻雜英語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長期不使用一些中文詞,脫口而出就說成英文了。而且有一些情景和感覺平時也用英文表達習慣了,突然要轉換成中文會出現說不明白的情況。

當然,回國一段時間之後這種情況就會慢慢變少,重新撿回了母語並且也重新習慣了中文的表達方式,也就不會再說話的時候摻雜英文了。


我覺得10個裡面9個都會這樣,因為習慣了,腦子裡第一下蹦出的就是英語單詞,這真的是一種語言習慣問題,不存在裝逼不裝逼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想半天也不懂中文怎麼表達,會降低說話速度,就很煩,你看比如「錄取通知書」你說個offer就完事了,大家都懂啊。再者了,很多辭彙都是外來辭彙,中文也是音譯的,比如點咖啡,我是真的覺得說flat white比馥芮白順口的一萬倍啊!英語真的比中文簡單啊!反過來說,我都是跟我洋人朋友說,doufu 而不是tofu,說jiaozi 而不是dumpling,哼!我說英文的時候也夾雜中文啊


在國外十多年,剛來的時候想說英語腦子裡得先想一遍中文然後翻譯成英文,說英文很慢。現在雖然英語也不是那麼好,但思維已經轉變了,變成想說漢語得先想到英文怎麼說再翻譯過來,漢語有說的很慢。有時候跟從中國來的同事調侃,我們這兒是邯鄲學步,英語還沒學好呢,漢語先不會說了。

因為生活環境,英語變成了第一語言,思維方式也會轉變。因此回國的時候夾雜英語實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有時候根本想不起來這個單詞用漢語怎麼說,還挺著急的。生怕別人沒有領會到說的什麼。但是絕對沒有炫耀的絲毫意思。

所以語言方面,回國的人倒成了弱勢群體,請大家不要以為這是問題。不要惡意相向,而是能包容體諒。


除了習慣了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老外就必須立刻切換到英語的思維方式。尤其是在遇到不知道怎麼表達的時候,就會快速在腦中查找合適的英文。要命的是這個轉化和查找的意識,有時會在和國內的人說話就直接啟動了。所以即使不是常用的詞,一旦碰到一些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表達的東西,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英語。所以總會出現的一種現象是明明卡了一下不知道怎麼說,結果蹦出來的居然是英文。中文的表達在說出英語後大部分時候也可以立刻想起來。所以最尷尬的是每次我都會忍不住把漢語相同的意思緊接著英語再說一遍。整個過程像是一種逃避不了的條件反射一樣哈哈哈,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和我一樣


取決於用的是名詞還是動詞,名詞有時候沒反應過來或者有些詞語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就用英語學的話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說orientation,presentation這種

用動詞的人: 裝逼,滾。

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在星巴克聽到一個人打電話: Lily啊,你幫我下午安排一個meeting啊,我昨天interview了一個小姑娘啊,她還give我了一個gift啊,我覺得這個小姑娘ok的,下午meeting我們一起discuss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