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很多古稀老人還在上班?


沒法避免了。

我說一個狀況,就是為什麼中國很多地方還沒有感覺到老齡化。

因為農村,因為年輕人都到城市打工,在農村的老人依靠極低的成本在養老,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農村養老的投入遠遠小於城市。中國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在農村,因為近些年的城市化使許多年輕人在城市落戶,但老年基本還是會留在鄉村。

無論有意無意,農村老人以透支自我的代價,以極其惡劣的養老條件和水平助力了中國的跨越式發展。

農村老人養老金只有每月100元,是,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種恩賜,但他們年輕時付出的艱辛為什麼沒有對自己養老的保障?因為中國的城鄉二元制把他們束縛到農村,國家為集聚原始財富,多數人的工作,根本無法得到相同的待遇。

中國近些年經濟快速增長,也得益於這種制度安排,中國的工人在社會保障和工人權利方面做的極差,這可能是我們的競爭力的優勢之一。

這些工廠的農民工,社會上沒有得到制度保障工作的年輕人,他們的養老問題,並不能得到大規模的養老扶持,地方經濟少了許多負擔。

象東北地區,城市化高,計劃生育比較嚴格,在國企的多,對各種保障和養老都相對其他省份好,但看東北現在的經濟,養老問題突出,人才外流,本地根本無法集聚優勢產業。

農村這批沒有保障和保障極少的老人在逐漸死去,接下來會有超大規模的老人潮,接下來的老人,不僅是數量,他們每個人還會有更多的養老金,花費更多的社會資源。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不斷發展,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中國的老齡化和老年人口保障的同時發展,那足以拖累中國經濟的養老負擔,將壓垮許多原本可行的制度安排。

又想到碰瓷,這是種極其惡劣的行為,但有許多案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多數農村老人沒有晚年保障,農村年輕人又需要跨越制度障礙進入城市,兩個方面往往都需要耗盡一個家庭的積蓄。

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大一方面是城市化,而這種城市化,城鄉之間的界限,是以農村人的大部分的可支配財富以及對生活水平的無限降低完成的。農村老年人處在一個無力又無奈的位置。

一個老人一場大病,就可能讓他的兒子或孫子失去到城市買房的積蓄,而老人的贍養又往往是一個極長期的事情。如果完成不了對財產的集聚,農村人就很難完成社會階層的轉化。

我是持有悲觀態度的,我相信有良知的專家都會看到中國的老齡化趨勢,有時候卻又看到許多政策與我的認知相背,這不能不令人疑惑。


為什麼要避免呢?

在我看來,日本式老齡化社會是我能想到的中國最好的結局。至少比法國式老齡化社會好。當然,以目前中國發達地區的生育率現狀,未來中國的老齡化,會來得比日本更兇猛。未來韓國老齡化社會的狀況,可能更有參考性。

選擇了東亞模式,享受了東亞模式的紅利,就得承擔東亞模式的成本。

而若想逃避這個成本、抗拒自然規律,盲目「搶人",則可能引發更大的危機。

東亞這種「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模式,在高速發展期追求「低撫養比」、「人口紅利」,相當於高負債高槓桿,當然,操作得當會有「經濟奇蹟」,「跨越式發展「。但是,借了債,是要還的。

低撫養比,意味著更高的勞動人口比例,更多的精力可以用於工作,甚至意味著更多的「雙職工家庭」,那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人口紅利、人才紅利。同時也意味著,當「人口紅利」一代逐漸老去,頂上來的「低撫養比」時代的少年兒童,是天然少得多的。

另外,東亞工業化社會「30年時間走完100年的路」,也使得東亞社會從多子多福、嬰兒潮、人口爆炸,到不婚不育、少子化、跌破世代更替的過渡,比西方快得多。真實的城市化在遠比西方短的時間內完成,生育率曲線也自然會出現非常陡峭的暴跌。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也就一兩代人。

答主父母輩,60後的嬰兒潮,生3個都算少的;而現在呢,答主的同齡人,個個奔三了,別說二胎,大把大把的連對象都沒有、也不著急找,只有父母輩甚至祖輩在幹著急——"嬰兒潮"一代將在有生之年目睹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老齡化。

實際上,世界上的深度老齡化國家,並不只日本一個。德國、義大利、瑞典、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老齡化,和日本相比,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都說日本人很「累」,但日本的生育率卻比義大利、西班牙這種"輕鬆"的歐洲國家還高。2017年日本生育率1.43,而同期,高福利、地廣人稀的加拿大也不過1.5,「北歐天堂」裏的芬蘭只有1.49。

歐洲經濟第一、工作時間世界最短(之一)、假期很多的德國,同期生育率也只有1.57。而2009~2013期間,德國生育率甚至低於日本。但根據OECD的統計,日本人每年工作時長比德國高26%;日本人口密度比德國高46.5%。

作為一個地狹人稠、加班常態化的東亞工業化社會,日本人的生育表現實屬逆天。

大阪的落日和晚霞

而對於多數普通老百姓而言,日式老齡化不算壞的。

六七十歲也能找到工作,工資不高,但也足夠維持生活。大家生活水平普遍不錯,貧富差距小。與世無爭,也沒啥好爭的。

更重要的是,治安非常不錯,街道乾淨整潔。城市裡沒有大片大片的no go zone,沒有大量的小偷、強盜、恐怖分子,沒有鳩佔鵲巢的入侵者。

發大財的機會是很小,所以對資本家、精神資本家,以及各種想當人上人的人,不太友好。

但對於平凡普通的勞動者,對於你我大多數人,如果不能「既要XXX又要XXX」,不能絕對的完美、理想化,那麼,日式老齡化,至少算一個不太壞的選擇。

至少你對這片土地有歸屬感,並且目前看沒有什麼異質成分來破壞你的這種歸屬感。

至少,你生活的城市和社區,會有安全感。走路不用把包背在前面,基本不需要捏著鼻子走路,不需要警惕地打量周圍的行人。

生活這個東西,錢多也是過,錢少也是過。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後,由於各種邊際效應,養老金的多寡豐簡,未必對生活品質本身會有太大的影響。

若有效抵制各種消費主義和智商稅幹擾,錢還會花得更有效率,可以活得更精彩。

在一個文明富裕、乾淨整潔、衛生良好、平和寧靜、秩序井然的發達社會,哪怕「一身優衣庫,三餐吉野家」,實際生活水平也超過全球76億人的多數了。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我強烈感覺:

能不受打擾地孤獨老去,安詳地善終,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日本和韓國都屬於發達國家,但是相比於歐洲國家(比如法國),感覺普通人活得很累是因為什麼??

www.zhihu.com圖標國際主義究竟有什麼不好??

www.zhihu.com圖標

我覺得再這樣996,007下去,我們80這一代是拿不到退休金了!也就不會進入老齡化社會了


可以學習歐洲先進經驗,例如

德國先進經驗:

(港真,下圖藍圈內先進經驗真可以學一下)

法國先進經驗:

英國先進經驗:

荷蘭先進經驗:

保你生育率降到1以下人口還能不降反升的。

需要嗎?

括弧,別以為日本能好到哪去,

自從安中堂這次騷操作後,日本肯定是不安於安靜的老齡化了:

現在的日本倒是沒有多少天龍人,

但日本的三哥三妹真是多成海了……

以我個人所見所聞:

新宿公交車站的便利店裡基本就是日本老太太帶著三哥三妹幹活;

都營地下鐵一個大換乘站裡面做日式佃煮(不是咖喱!是日本菜!)的廚師是一對印度情侶;

上野恩賜公園前的樂天店裡好幾家店鋪的廚師是印度人;

甚至連川崎(本身已經是二線城市了)的郊區,乃至鎌倉這種小規模旅遊城市的便利店裡的收銀員,好多都是印度人……

日本影視劇裡面出現印度人的頻率越來越高,例如,寬叔的《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裡面至少出現了兩次印度人(便利店店員,咖喱店老闆)

上次我離開日本的時候,給日本朋友講了個冷笑話:

「樂觀主義的日本人、悲觀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日本人有什麼不同?」

「答:樂觀主義的日本人學英語,悲觀主義的日本人學漢語,現實主義的日本人都學印地語。」

移民日本前請早日學好語言京東去購買?


不能避免,我國老齡化要是能像日本一樣我簡直樂開花了好吧。日本老齡化是雖然老了,但是也富了。而且有相適應的福利政策,不想生的人都準備好了養老金,銀行賬戶裏有大量的存款,根本不愁養老問題。唯一要擔心是沒有孩子來看望自己,會感到孤獨。

這種老齡化社會幾乎已經是最好了,最起碼有生存保證。我國國情一直很有特色,可能也會搞出有特色的老齡化社會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