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學會感恩,是不是可以嘗試著改變教育方式?」

前幾年,曾有一篇《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養不出感恩的孩子》的文章,在朋友圈引來了很多話題的討論,也給當前的父母們帶來了很大的反思:為什麼自己為孩子做了那麼多,他卻不懂得感恩,甚至對長輩連一些關愛和禮貌的行為都沒有。

其實,要想找到深層的原因,還需要從根源說起,這些年很多家庭都是「421」結構在養育孩子,4個大人,圍繞1個孩子轉,孩子成了家庭的核心。

基本上在面對孩子的需求時,每個人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滿足,有些父母甚至會在孩子的成長期間,把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好。

久而久之,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覺得父母為他做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的,甚至有一天,你覺得孩子長大了,應該學會感恩了,結果卻引來了孩子的責怪…

如果你的家庭結構是這樣的…

如果孩子的所有需求,你們都在想辦法滿足….

如果你的養育,已經處於以上的過度教養中…

那麼孩子就會在成長中出現:不懂得感恩,獨立性差,抗挫能力弱等一系列的表現。

圖片來源:百度

所以根據題主的問題,父母現階段可以從以下幾點做出調整:

1、 父母要反思自身的教養方式

比如:家庭成員是否會過於寵愛孩子,很多時候沒有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如果孩子一直都是接受的比較多,為家庭其他人付出的比較少,那就要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了。

2、 父母要反思自己表達愛的方式

「父母」一直以來,都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面鏡子,如果排除教養方式的問題,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就需要考慮自身是否有做好榜樣?

比如70、80後的父母可能不善於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愛,很多時候孩子也看不到父母是如何孝敬長輩的,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

3、 父母要讓孩子自身學會承擔責任

比如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犯了錯或者遇到了問題,父母不要著急去替孩子處理,可以讓孩子自己先去面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再介入,一方面是在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會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來幫助自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這種關愛和付出,而不是在孩子一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幫孩子全部都解決了。

圖片來源:百度

4、 可經常在孩子面前向長輩表達愛,做好感恩的榜樣

比如:6歲多的孩子對爺爺奶奶沒有禮貌,不懂感恩,那麼父母就可以經常在孩子面前,去做正面的行為示範,讓孩子看到正確的行為應該是什麼樣的?這樣的場景,如果經常出現在孩子的視線內,就會逐漸的影響到孩子。

5、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念叨老人

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敬老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念叨老人的負面信息,有些事情可能大人只是說說而已,但孩子都會記在心理,時間久了,就會在心理形成,自己也不用對爺爺奶奶禮貌,因為爸爸媽媽都在說他們的不好。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有個性化的問題存在,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從根源上找出原因。

著名教育家盧梭,曾在《愛彌爾》著作中提出: 如果孩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有一天就會出現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來越多。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學會科學的愛孩子!

文中觀點由國家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北大家庭文化與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王青 老師提供


點擊下方,參與「有養關鍵詞」排序,你的投票對我們很重要,下一篇文章也許就是你最關心的話題哦!

有養關鍵詞4.0?

jinshuju.net圖標

我們是要愛,不是溺愛。給孩子最好的是平等尊重。

比如說,我們現在對孩子盡量滿足物質,比如好吃的都優先給孩子,甚至專供。一方面孩子覺得自己唯我獨尊,別人做的都是應該的。就像一個奴隸主,會感謝奴隸的勞動么?人會感謝坐騎的代步?感謝狗捕獵?

另外,我們給的一定是孩子想要的?我們使勁給孩子塞的「帶著慢慢愛的」東西,可能讓孩子厭煩。就像無處不在的推銷和騷擾電話。

只有讓孩子作為平等的一員,有權利,有義務,有責任,有自由,他才會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果不刻意去教的話,並不會天然發展出理性的「看到大人付出」。

26歲還差不多。

6歲小孩的認知能力達不到。

所以,這個是刻意教的東西。

可以描述家裡某個人「真辛苦呀」,然後帶孩子一起表揚這個人。

然後,也讓孩子參加進這個「被表揚」。就是引著他做一件「辛苦」的事,然後大張旗鼓的表揚。

這樣灌輸一個「辛苦的人會被表揚」的觀念。

而不是灌輸一個「別人辛苦,我要內疚」的觀念。

試圖用內疚控制人就會幫倒忙!


我們的抑鬱互助團體:「抑寶之家」。

微信公眾號:「抑寶之家互助關愛抑鬱的寶寶」,簡稱「抑寶之家」


那樣對他,幾次就好了。

模仿他,那樣對他。讓他說感受。讓他學會換位思考。

或者說停止對他的付出,只有吃飯管飽。


北京心之愛心理諮詢師,袁寒柏:

孩子無視父母的付出,最大可能是父母從小對孩子的不合理需求給予了無限度滿足,令他感到獲得任何東西都理所當然。對爺爺奶奶不禮貌則是從小沒有樹立規則意識,父母教育孩子時不夠堅定。父母亟需要做的是,一是以身作則孝敬和尊重父母,同時每當孩子提出要求時不要立刻答應,而是思考判斷要求的合理性,最後給予恰當的滿足。當孩子因需求沒有完全滿足而發脾氣時,父母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即可,並堅定地指出不合理性,切忌指責或懲罰,長此以往,堅持數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