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越稀缺越有价值吗?


不要随便拿劳动价值论套价格,不要随便拿劳动价值论套价格,不要随便拿劳动价值论套价格,重复三遍以驱邪。拿来主义,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好的,特别是考虑到这个世界上鹿克思、牛克思遍地跑,请一定要确认原文——这和教条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术素养。

1、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指一般情况,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用,也不是所有的历史时期都适用这一价值规律。联合生产者的社会整体不适用于价值规律,另外,所有服务的提供(Dienstleistung)以及绝大部分非生产劳动不适用于价值规律;垄断、无法再生产的特殊商品不适用于价值规律。

2、价值和价格是两个概念。马克思从未轻视需求的概念,相反,马克思不仅重视需求(Nachfrage),还重视需要(Beduerfnisse)的范畴。由市场体现的、具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才是需求。

3、我们来看看马克思为什么强调需求不直接影响价值。

尽管每一物品或每一定量某种商品都只包含生产它所必需的社会劳动,并且从这方面来看,所有这种商品的市场价值也只代表必要劳动,但是,如果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当时社会的需要,社会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浪费掉了,这时,这个商品量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小得多。(只有在生产受到社会实际的预定的控制的地方,社会才会在用来生产某种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间的数量,和要由这种物品来满足的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建立起联系。)

——《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09页

首先,社会需要会影响商品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但是,市场中出现的需求衡量的只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不是这里的社会需要(Gesellschaft Bedürfnisse)。因此马克思接著从社会需要出发走到需求:

因此,在需求方面,看来存在著某种数量的一定社会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市场上有一定量的某种物品。但是,从量的规定性来说,这种需要具有很大伸缩性和变动性。它的固定性是一种假象。如果生活资料便宜了或者货币工资提高了,工人就会购买更多的生活资料,对这些商品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需要」。这里还完全撇开需要救济的贫民等等不说,这种人的「需求」甚至低于他们的身体需要的最低限度。

——ibid. 210页。 Marx-Engels-Werke, Karl Dietz Verlag, Bd.25, S.198

这里打引号的「社会需要」即有效需求(这是阿格涅斯·赫勒的看法)。社会需要的确可以影响商品代表的社会劳动量,但它不会影响商品本身包含的社会劳动量。举个例子,即便对商品的社会需要没有发生变化,但商品的市场价值变了,供求关系会随之改变。

甚至一个普通的经济学家(见脚注)都懂得,即使没有由外界情况引起的供给或需要的变化,供求关系仍然可以由于商品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他也不得不承认,不论市场价值如何,供求必须平衡,以便实现市场价值。这就是说,供求关系并不说明市场价值,而是相反,市场价值说明供求的变动

——ibid. 214页。 Werke, Bd.25, S.201-202

不仅如此,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供求相同的情况下,商品在不同时期会有两个不同的自然价格(自然价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李嘉图等人常用)。

同一商品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两个极不相同的自然价格,但供求比例在两个场合能够是一样的,即相等的……【上面这一段是马克思引用的贝利的《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1821年伦敦版)】

这就是承认,当同一商品在不同时期有两个不同的「自然价格」时,供求在每个场合都能够互相一致,并且必须互相一致,以便商品在两个场合都按照它的「自然价格」出售。既然在这两个场合,供求关系没有差别,而「自然价格」本身的量有差别,那就很明显,「自然价格」的决定同供求无关,因此也极少可能由供求来决定。—— ibid. 214-215页。 S.202

因此,马克思给出了商品代表的社会劳动量等于商品包含的社会劳动量的条件。

要使一个商品按照它的市场价值来出售,也就是说,按照它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出售,耗费在这种商品总量上的社会劳动的总量,就必须同这种商品的社会需要的量相适应,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的量相适应。

—— ibid. 215, S.202

换言之,供求是在价值确定后,影响商品实际售卖价格偏离商品市场价值的因素。用马克思的说法,供求是「进一步的」形式规定。

(在竞争中,基本规律的展开是与关于价值和剩余价值所提出的规律不同的,它归结为:价值不是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劳动或它的生产所使用的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它能够被生产出来的那段劳动时间或者说再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只有这样,单个资本才被实际地置于资本一般的条件下,虽然会出现原有规律似乎已被推翻的假象。但是,只有这样,必要劳动时间由资本本身的运动所决定这件事,才被确立起来。这是竞争的基本规律。需求、供给、价格(生产费用)是进一步的形式规定;价格作为市场价格,或一般价格。然后是一般利润率的确立。然后,由于市场价格的关系,资本分配在不同的部门。生产费用的降低等等。总之在这里,一切规定同它们在资本一般中的情形相比,都显得是颠倒过来了。在那里价格决定于劳动,在这里劳动决定于价格,等等,等等。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Grundrisse),《全集》46卷第2分册,166-167. 这里偷懒就不标对应的MEGA页数了。

由于时间所限,我基本上只列了《资本论》对供求问题的描述。除此以外,在《大纲》(Grundrisse)、《原初稿》(Urtext)、《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Resultate)、《剩余价值学说史》(Theorie)中,马克思或引用古典经济学,或直接对供求问题展开了详尽的分析。大家见到说马克思的理论中没有供求的鹿克思、牛克思,可以一棍子打死了。

回到答主的正题。题主指出的「劳动的饱和和稀缺」,有几种解释,不知道题主是指「劳动力的饱和和稀缺」,还是熟练劳动或特殊劳动(如非生产劳动或非物质生产劳动)的饱和和稀缺。对前者,相对过剩人口的创造可以保证价值规律的顺利实行。对于后者,特殊劳动的产品不适用于劳动价值论(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非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留下的物质产品的价值决定问题比较复杂,往往涉及地租、垄断和从属(Subsumation)理论,题主如果有兴趣可以私信我),熟练劳动问题同样比较复杂,对熟练劳动(复杂劳动)的还原问题,学界存在争议。

对题主的问题说明,「越稀缺越有价值吗」,马克思的回答是「是」。只不过,这里的价值和劳动价值没什么关系。

稀缺本身并不会带来价值(这也是奥地利学派聪明地要把效用论和稀缺性两者揉合在一起的原因),例如残次品可能很稀缺,但大多数人不需要它们,因此它们没有社会需要,它们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也近乎零。稀缺+有用也不会直接带来价值(例如,皇位是稀缺的,而且很有用,但是皇位不具有劳动价值,它连劳动产品都不是),稀缺+有用+私有制才会带来价值,准确而言,稀缺+有用+私有制允许你占有更大的劳动价值。

上述说法换个表达,就是垄断的情况,商品的垄断价格取决于买者的支付能力。

除此以外,地租只能以真正的垄断价格为基础,这种垄断价格既不是由商品的生产价格决定,也不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而是由购买者的需要支付能力决定。

Kapital Bd.3, 801

此时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没有任何关系,它的价格高只是说明它可以通过交换占有更大份额的劳动价值。这同时意味著,垄断价格还会受到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

题主的这个问题本质上反映了群众对理论解释和指导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理论到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Kapital, MEW Bd.23, S.825)」,理论和直观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理论是现实的抽象,而现实往往存在众多因素,有些因素的作用方向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因此理论必然建立在一定假设上(控制变数)。马克思本人对此十分严谨,但不是所有自称马克思主义者或自称马克思理论都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感到理论与直观不一致时,建议有条件的话阅读马克思相关描述的原文,确认该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否包括了现实的这一情景。例如,对非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而言,适用于它们的理论并非劳动价值论,而更多的是从属理论、垄断价格论、一般利润率的理论等。

自然,对非本行的群众而言,这样的要求过于苛刻。这对马克思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今日鹿克思、牛克思理论鱼目混珠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方式使工人阶级准确地掌握马克思的理论武器,或许是决定社会主义运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补论:一些特殊的商品不遵循一般商品的价值规律

科学劳动的成果不遵循一般商品的价值规律

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

——Theorie,MEW Bd.26I S.329

无法再生产的东西不遵循一般商品的价值规律

那些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即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如土地),或者至少不能由劳动再生产的东西(如古董,某些名家的艺术品等等)的 价格,可以由一系列非常偶然的情况来决定。要出售一件东西,唯一需要的是,它可以被独占,并且可以让渡。

—— Kapital,MEW Bd.25, S.646


最高赞答案已经写得很好了。我只补充几句。

当我们说「为何不考虑劳动的饱和与稀缺」时,我们设想的场景是,当下劳动力之所以贬值,是因为劳动要素的饱和;而当劳动要素稀缺的时候,劳动力就得以升值。然而事实上是,一旦某个地区劳动要素由于变得相对稀缺而升值,就会出现资本外流,或是当地为了保持该产业的存在而大量吸引人口流入,从而让资本继续处于劳动要素饱和的环境中。

因此,劳动要素稀缺是从来没出现过的,劳动要素较为稀缺的地区对应的只有更稀缺的资本。甚至哪怕把劳动者分层来看,也是一样的。比如,制造商品P同时需要高素质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而地区A普通劳动力过剩、高素质劳动力稀缺,地区B普通劳动力相对稀缺、高素质劳动力过剩,于是资本同时在A、B两地设厂,在地区A获取普通劳动力、在地区B获取高素质劳动力。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地区A的高素质劳动力向地区B流入,地区B的普通劳动力则处于失业的状态中。

可以说,零散的劳动者相比于隐形联合的资本的议价能力太弱,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是劳动力市场成为遮掩资本剥削的遮羞布。这不是靠祈求上苍改变劳资供求状况所能改变的。

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基于对现实的抽象。交换价值是对价格的抽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对劳动时间的抽象。这部分最高赞答案已经写得很好了。我就不献丑了。

最后,感谢题主的邀请。


先搞清楚资本论里面的「价值」这个词的准确定义吧,不要把你日常生活中的认为的价值的含义代入,这是你反驳劳动价值论必须得有的基础准备


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说,劳动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核定,不用其他劳动。

在这里,价值一词不妨用劳动一词来替换。在这里看到价值一词,暂且不要去想价格价钱。

价值,不是价钱、市值,是劳动、劳值,用实际发生、现实存在的社会必要劳动来核算。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行业劳动量=个别劳动之和=个别产品之和=行业产品量。

价值作为劳动,可只谈劳动,可省略需要(无偿使用)问题,可省略需求(有偿购买)问题。

其实,劳动的强度、态度、熟练程度、疲劳程度等等也可以忽略,都内含在过程和产量当中了。

同种劳动、异种劳动和等价交换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bbs.pinggu.org

钻石的劳动和效用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bbs.pinggu.org

王大头石开石山水牧场黄佶罗鹏小琪琪陈天才等等请进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bbs.pinggu.org


按照卢瑟经济学,经济学也是另一种宗教


《卢瑟经济学》一书完美回答了这个问题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没有考虑市场供求情况。如果考虑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就无法建立了。实际上商品价值本身也受市场影响。所以,马克思经济学不能成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要时间——时间

劳动的饱和与稀缺能够替代「时间」?

你能把一天24小时变成10小时还是30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了饱和和稀缺。你可以画一个直方图,劳动效率越高纵轴越高,稀缺度用频次表示(横轴)。必要劳动时间是所有不同劳动力的加权平均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