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致螢表示,纖維肌痛症在臺灣非常普遍,大約有60萬患者,只要摸到哪,就會痛到哪,甚至輕觸身體也會造成莫名疼痛,由於外人無法體會患者的痛苦,因此常會以為是無病呻吟,就醫也會被當成詐病或心理病,無法被正確看待、診斷及治療。

吳致螢表示,疼痛感猶如警報系統,對身體具示警作用,讓人可適時就醫,及早治療。「但這種病就像是如警報器故障,一直發出假警報,使病人身體或心理提心吊膽,不僅嚴重幹擾正常工作及作息,甚至造成焦慮、憂慮及失眠,因此病人往往遊走於神經科、身心科、骨科、風濕科和復健科,仍找不到原因也無從改善症狀。」

吳致螢指出,這種疾病通常是以女性居多,但是也有不少是健康的男性患者。他舉例自己收治的王先生。「王先生平常快走當作運動,沒有不良嗜好。但是體疼痛卻如影隨形,身體各部位幾乎無一倖存,即便到多家診所、醫院就診,做過不少抽血及放射檢驗,結果總是莫衷一是,喫止痛藥休息一陣子,似乎有些改善,但過沒多久,全身疼痛再度來襲。」

王先生的困擾不僅於此,他經常晚上失眠、白天無精打採、意志消沉,導致白天工作渾渾噩噩,甚至連以往熱衷爬山、打球也提不起勁,令他懷疑自己自律神經失調、碰上更年期,甚至以為是卡到陰、被下降頭等,就診時根據詢問病史、臨牀表現及壓痛點檢查後,確診為「纖維肌痛症」。

究竟為什麼會有纖維肌痛症?目前確切致病原因仍不明,一般認為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包括疼痛刺激太嚴重或持續太久,造成中樞對疼痛感受的敏感化,腦部容易將不是疼痛的刺激,誤認解讀為疼痛訊號,以致於體內疼痛抑制系統功能下降。

吳致螢強調,目前仍無法以醫學檢驗儀器協助確診,包括檢查肌肉、骨骼,或關節病痛的方法,甚至於針對疼痛部位的肌肉切片檢查,在顯微鏡下也觀察不到任何的肌肉發炎病變,不過研究顯示,早年受傷或感染、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都可能是致病影響因子。

另外,纖維肌痛症還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容易分心執行力很差等症狀,這些症狀其實跟壓力荷爾蒙「可體松(皮質醇)」很有關係,而長期的壓力就會導致壓力荷爾蒙的失調。

他也提醒,目前無法以單一因素歸咎病因,不過確實可藉由抗憂鬱藥物、抗癲癇藥物,以及物理治療、體能訓練及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達到改善症狀效果,讓生活再度步上正軌,早日脫離「公主病」的夢魘。

【吳致螢醫師小檔案】

  • 現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 專長:頭痛、失智症、動作障礙、中風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真的有公主病!一摸就痛的纖維肌痛症
麩質過敏就得一輩子忌口嗎?營養師教你正確調整3個月重享美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