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电影制作的历史以及成就,DC可以说是超级英雄大片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打造过无数的银幕经典,票房成绩、影片人气一度遥遥领先漫威。但正是由于近年来对超级英雄电影内容创作缺少一个长期且稳定的规划,以至于DC在超级英雄电影上的布局很难持续推进,并在「漫威电影宇宙」计划(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简称MCU)启动后逐渐被拉开了身位。

DC新作《雷霆沙赞!》根据烂番茄网95%的新鲜度,被纷纷猜测将有机会成为《神奇女侠》《海王》后,DC宇宙第三部「翻身之作」。如果DC能将这种诙谐幽默的风格保持下去,或将持续缩小与漫威电影间的差距。


泻药,很难

漫威和DC电影的差距不是票房的差距,或者几部电影的差距

漫威的成功最根本的有两点:它有足够精明的老板费奇和足够富有的爸爸迪士尼

当然不是说华纳没钱,华纳也富,问题是超英电影发展的早期迪士尼给漫威花钱更用心

DC早期宇宙构建崩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起步晚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看12年的时候漫威发了复联1,初代复仇者集结,世界观基本框架确定,但是同期的华纳在整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系列,没工夫搞这个

结果漫威起来了,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纷纷完结,隔壁迪士尼数钱数到手软,华纳急眼了,赶紧砸钱搞DC电影

急著整宇宙就出了很多bug,这就导致了前期崩坏得很严重

反观漫威,迪士尼早早培养,一部有一部的作用,局是慢慢布起来的,十年张网,整个过程非常扎实,这恰恰是DC缺少的

现在DC追赶漫威,问题不是几部作品起来了就能解决的,不然也只能个人电影拍的好,拍正联还是会崩。问题在于DC太急著收效了,规划都不好好搞,铺垫和基础很乱,还有评论里提到的风格不统一,转型艰难,都导致DC目前处境尴尬

所以以上,DC其实完全有能力追赶漫威:受众一样广,漫画粉丝也很多,炫酷的英雄也不少。但是追赶非常难,由于DC自身内部存在严重问题,如果不处理好电影宇宙构建出现的bug,不统一好风格,不认认真真搞规划的话,追赶真的非常非常困难

想到再更


这个问题也许可以换一个说法:

漫威遇到了哪些挑战,DC要如何学习面对?

《复联4》的上映,把漫威推上了又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看起来一切都顺风顺水,漫威还会继续从一个成功走向又一个成功。

然而一路走来,漫威之路一直是平坦而顺利的吗?

并非如此。

回顾十一年来,「漫威模式」其实处处是难关、时时有挑战,稍有不慎,就会跌落进冰窟,难以复生……

第一难,启动之难

2008年,已处于倒闭边缘的漫威立下雄心,要自制电影打造漫威宇宙,不成功便成仁。

作为首部影片,《钢铁侠》并不被同行看好:

1.主演唐尼有吸毒前科,并非大牌明星;

2.「钢铁侠」也不是一线角色,铁粉不多;

3.漫威没有钱,只能向银行借钱拍电影……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钢铁侠》成功了!

然而这并不能让人对未来保持乐观,因为同时启动的另一部电影《绿巨人》是实实在在的失败了……

成功与失败各占50%,究竟该继续走下去,还是就此停止?

凯文费奇最终做出了坚定的选择……

第二难 演员之难

漫威的思路是,把电影拍成「电视剧」,打破一般「三部曲」的限制,让观众随角色一同成长,建立长久而稳固的情感线。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演员队伍。包括主角和一众配角,扮演时间可能在十年以上,在这之前,还没有人如此大规模尝试过。

果然,问题很快就来了。

《钢铁侠》的「罗德上尉」首先辞演,理由是报酬太少。

紧跟著,《美国队长》的「红骷髅」辞演,理由是对漫改电影失去了兴趣。

然后,「简福斯特」在主演了2集《雷神》后,也淡出了漫威宇宙……

角色的更换,无疑将影响观众心里建立起来的情感基础;角色的消失,也会打乱预定的故事规划。

不过还好,漫威很快调整策略,之后很少再有演员主动辞演。

由于漫威的成功,演员们更加有理由留下,或为了高额的薪酬,或为本身的人气,或为了对粉丝的责任。

想像一下,如果DC的超人辞演,正义联盟的故事还怎么编下去……

第三难 故事之难

漫威电影和其他超英电影的不同之处非常明显,电影之间、故事之间不是纯粹独立的,而是有著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

这是凯文费奇定下的基调。

然而,这也为故事编写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每一个情节或人物设计都牵一发而动全局,一旦处理不慎,就会让这座精心搭建的大楼轰然倒塌。

导演和编剧并没有完全的创作自由度。讲一个故事,既要考虑之前发生的故事,也要考虑之后展开的故事,还要考虑整个漫威宇宙的风格和基调。

这是一篇条件极多的高难度命题作文,不是每个导演都愿意来参加这场考试。

如果导演与凯文费奇产生不可调和的分歧,只能选择走人。比如为《蚁人》付出许多心血的鬼才导演赖特。

如何选择导演,如何选择编剧,如何编写故事,这是难上加难的事。

漫威不得不超前计划每一个项目,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来谋划一切。

第四难 审美之难

从演员来讲,每个演员都希望在表演生涯中有更多丰富的角色呈现,很难说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所以,每个角色最终都会离开,只是时间先后的区别,而这与漫威的「长篇电视剧」理念是冲突的。

从观众来讲,再优秀的演员也有生厌的时候,就算每一新电影,都力求在外形、武器上多一些变化和突破,然而时间一长,都逃不过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

从故事来讲,一种故事类型总会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特别是超英故事同质化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要讲一个好故事,牢牢抓住观众的好奇心,会变得越来越难。

超英电影,象科幻又不科幻,象奇幻又不奇幻,本质上是一种杂揉的大乱斗,在这种故事里浸润久了,自然会对其他类型故事特别是现实类型产生强烈需求。

审美疲劳是人的天性,要克服这一点,很难!

第五难 成功之难

对任何事物来说,越是成功就越是增加挑战,众所周知,超越自己总是最难的。

漫威几乎每一部电影的质量都在水准之上,越到后面,给自己的压力越大,容不得半点闪失。

你很难想像,如果此后有一部漫威电影遭遇口碑票房双败,粉丝会如何回应?

说说《复联4》,集聚了11年来的人气,漫威最终交出了一份大多数人满意的答卷。这份成绩得来殊为不易。

一是要把故事讲圆,二是要防止剧情泄露,三是要让众多角色都露脸,并留下深刻印象,四是为离开的角色安排好归宿,五是要有超越以往的宏大场面,六是要大大提升情感体验……

于是,漫威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与之前的故事建立深度连接。

这也就是我们最终看到的:穿越时空。

这其实冒著巨大的风险,你必须先看完前面的20部电影,否则很难体会到《复联4》情节的绝妙。

虽然满足了铁粉的情感需求,却大大提高了观影门槛,放弃了一部分观众。

如果不是对成功的愿望太强烈,漫威很难说会采用这样一种冒险策略。

登上巅峰的漫威,其实一直如履薄冰。

虽然困难重重,然而漫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工作机制。

反观DC,如果要学习漫威,必定要迎接好上述这些困难和挑战。

不请自来,回答一波

能,那就是飞机在复联4以后直接宣布退休

不开玩笑

十年之内没有机会。不要期盼著MCU倒下,DCEU就能崛起。如果MCU倒下,那就是整个超英市场崩盘的时候。

两家公司背后的大老板,迪斯尼和华纳

迪斯尼下属五个独立电影工作室,本部真人,本部动画,皮克斯,漫威影业,星战,各自独立拍电影统一发行。而最近收购的福斯直接拆解不在独立运营。

华纳,曾经手里有魔戒,哈利波特,全球大IP加DC,但是他们是统一规划制作发行。因为华纳一年有相应的产片量上限,所以划给DC的电影数量有限。

再来说说华纳对DC的态度,太远古了不说了。2000以来,先是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都是全球大卖,赚的盆满钵满,这期间呢,华纳也试著推一下DC,结果2004猫女扑,2006超人归来,V字仇杀队扑,2009守望者扑,2011绿灯侠扑,这期间绿灯侠可是作为当时DC电影宇宙开山之作的,这期间唯一不错的就是诺兰蝙蝠侠三部曲。

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诺兰蝙蝠侠三部曲这三大IP最卖座的时候正好在2000~2012期间,而正好2008年漫威开始铺电影宇宙了。

大IP全球大卖+超英电影多次扑街的双面影响下,直到2012年复联1全球大卖15刀的情况下,华纳魔戒的续作霍比特人三部曲又表现一般得情况下,在2013年推出了超人:钢铁之躯,口碑票房还算中规中矩。这整整差了MCU五年,一个阶段,后面的情况我就不说了。

再有就是华纳导演中心制的问题

漫威是制片人中心制,整体规划,剧情大致走向,选角,都是在飞机的掌控之下,你导演想放飞自我,有飞机抓著这根绳控制著呢。

而华纳这边导演制,选角导演说的算,剧本导演来掌控,你华纳想加人,改动剧本不行。而且导演的个人风格太浓,独立性太强。从目前口碑票房都很好的神奇女侠和海王,没有啥联动的意思,就是中间能串起未来角色的人物没有,漫威前期这边是通过局长和寇森特工来串联起来的。

MCU第一阶段来说,其实除了钢铁侠1表现亮眼以外,无敌浩克1,雷神1,美队1无论口碑和票房只能说表现的中规中矩,但是为了整个电影宇宙,一直坚持到三部曲完结,每个角色的角色成长弧度都有,但是凭借三巨头目前的热度,完全还可以个人SOLO4.5.6的继续拍下去,包过国内口碑不太好的黑豹和惊奇队长,全球10+亿的票房里面立项续集跟进了,但是漫威没有,依然按照规划走。

而华纳呢,啥火了立马立项续集,啥扑了里面冷藏,而且各种画大饼。

现在还有人说MCU在第三阶段结束复联4结束后是DC的好机会。因为初代退出,新超级英雄扛不起票房,而DC这边有各种牌打。

先说说MCU有什么,7月份即将上映的蜘蛛侠2:英雄远征,未开拍的,有蜘蛛侠3,蚁人3,银河护卫队3,黑豹2.3,奇异博士2.3,惊奇队长2.3,一共9部,按照MCU一年三部,三年一次大集结,漫威手里现有的牌就可以撑两个阶段,这起码六年不会愁的。而以上这些没有任何一部在2020年MCU上映计划,而2020年上映计划是黑寡妇独立电影和永恒族,另外一个上映时间未知的就是首个漫威亚裔英雄上气。你可以说当初代六人退了,新角色撑不起来,会有人退坑的。试问2008年漫威这个IP有多少人知道?但是现在他是全球最火的IP之一,有基本盘了。那时候的超英比现在还残酷,漫威能用十年的把一堆漫画里二三线的超英角色拍成全球知名超英电影,他为什么就不能再用十年的时间再培养一批呢?你是不是又要说超英审美疲劳,放心真疲劳了,DC的超英也未必会有多好,而且圈粉不是就这一批,总会有人留下,有人离开,又有新人进来。为啥金庸的作品反复被翻拍呢?按理说有那么多经典的翻拍的应该没受众,没有收视率啊。放心,你70后看了这版,我拍的是给80后看的,然后隔几年我在翻拍给90后,00后,10后看的。

对了,现在漫威已经把X战警和神奇四侠的版本收回来了,等著熬个五六年两个阶段就可以引入了。

再说说说华纳,两大IP,蝙蝠侠和超人全伤了,你可以说翻拍重启,你以为不伤IP吗?诺兰三部曲的第一部侠影之谜就是为之前蝙蝠侠还债了,为啥索尼在蜘蛛侠三部曲结束后,重启超凡蜘蛛侠两部曲后,再次重启的小虫独立电影要和MCU合作还让别人吐槽让唐尼进来抢戏,原因是啥?不还是短时间重启伤了IP,借著MCU的热度和唐尼的人气回回血,试问DC有吗?你可以说神奇女侠还有海王可以,但是现在我没看出DC有这种拉兄弟一把的意思。

上一张全球超英真人电影全球票房TOP30吧,出处见右上角。惊奇队长还在上映,当复联4和新版小虫下映后,榜单最后两名要离开的,不算新版小虫两部曲,前30名MCU占13席,前7全部是MCU的,前十MCU占8席,如果算上新版小虫两部曲,MCU占比一半。

对了,复联4上海首映礼,飞机已经说了,小虫2是漫威第三阶段的收官之战,会在小虫2下映后,公布第四阶段的规划。大概也就是八九月份,基本也就是自家迪士尼D23动漫展上公布了,如果这时候飞机再宣布几个重大的消息,即使初代六人退了,会不会又引起轰动观影效果呢?

再说说这期间DC的,沙赞已经快下映了,我就不说了。剩下的下半年的小丑独立电影,跟DCEU没啥关系,而且这片子大概率国内上映不了,然后2020年的神奇女侠1984,猛禽小队这片子也不看好国内能上映,2021年自杀小队2,新版蝙蝠侠,海沟族,2022年海王2,其他的暂时就不提了。

就这规划还整啥DCEU?别跟我说什么DC不能学漫威了,要多点开花,多出独立电影,我们有的看就行,摸著自己的良心说,当看到复联3.4的盛况,你不想看到十年后DC也卖一波情怀,蝙蝠侠为了宇宙苍生牺牲自己,对反派说,我就是蝙蝠侠?

而且这么拍不就是传统的超英电影的模式,火了三部曲上马,扑了就拜拜了您内。火了只是单纯这个IP火了,对DC这个IP加成不大,而加成不大,DC这个IP就不能反哺DC的其他超英电影。就像去年毒液都能蹭到漫威的热度,打出「2018年漫威压轴巨制」这句话。但是你又不能否认他不是漫威的漫威的。

而现在DC的尴尬的地方就在于,正连六巨头,四个退了,而海王和女侠票房口碑都不错,你说重启吧,可惜了这俩,不重启吧,其他四个人还不好解释。

其实这点就应该学习漫威,没必要非要跟著漫画走了,复联的初代六人跟漫画的复联还不一样呢,可以借鉴漫画的故事,角色,大事件,稍微改变一下。别抱著漫画多有深度的优越感了,路人和普通影迷根本就没多少知道漫画里面的人物配置的。

还有别著急画饼了,冷静冷静,好好的做一个规划,一步步的来,铺垫好了,也没必要非大集结么,可以学美队3,雷神3这种小集结,当稳住口碑了,再考虑大集结,先把DCUE和DC的牌子打响圈粉,到时候再考虑海沟族,小丑这些独立电影,到时候DC这牌子就能反哺自己的电影了。最好的参考就是神奇女侠和海王挽回口碑了,但是对沙赞没啥加成了。

前期先打造DCEU的有关的电影吧,别整啥自杀小队,猛禽小队这种大概率别说国内影院了,就连视频网站都上不了的电影了,哪怕你本土除中国票房再好,口碑再爆,你国内不圈粉啊,别说不在乎中国这票房,世界第二大票仓,谁敢忽略?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的。参考死侍2:我爱我家,影迷的口碑,和实际国内票房的表现吧。那也体现了,漫画粉加超英粉【可能这部分还属于最近几年入的超英坑,连漫画都没看过呢】票房贡献的体现了。

到底是要小众狂欢还是大众娱乐呢?


来一波,这个「追上」比较泛泛,在影响力和电影宇宙层面上,DC显然不够看,但DC有黑暗骑士这种电影,也有小丑称霸威尼斯扬名奥斯卡,这一点漫威又不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简单而言,DC电影看菜下碟,漫威电影长期稳定,我们从两家电影的制作模式来寻找根源。

以DC最新扑街的《猛禽小队》为例,并不是小弟我马后炮,之前是真的放低了心态,对该片没抱希望,原因很简单,华纳出品的DC电影,其质量成色的优劣,跟台前幕后的主创有著很大关系。

作为一部R级动作片,本片的导演是阎羽茜,之前的作品是《海上浮城》,豆瓣5.5分。再打开IMDB,看本片的制片团队,小丑女玛格特·罗比亲自担任制片人,除了华纳派下来的监工大卫·阿耶(《自杀小队》的导演,只是提供了人员上的建议)和Walter Hamada(几乎只要华纳出品的片子都有这人,实际没什么卵用)外,其余就是作品表里不超过3部作品的菜鸟。

就这样一个幕后操盘团队,几乎把「不是这块料」五个字写在脸上了。

当然也不是绝对,您不能否认新生代的力量啊,我这一切都是经验之谈:还未看到电影的情况下,判断一部DC电影水准如何,看看该片的创作团队就知道了。

这是华纳电影的制作方式决定的。

还要搬出老对手漫威的母公司迪士尼,迪士尼与华纳,完全是不同的制作模式。


制作模式

先说华纳,就是多功能制片、集团模式。

就是一个大公司旗下一堆小的制片部门,他们之间互通有无,无论是跟外部合作还是筹集团队,拍各种风格的电影,都是自己先报预算,然后大公司华纳拍板。

是当下比较主流的制作模式,强调电影公司的多功能性,什么片都能拍。母公司时代华纳旗下,就一个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影业,之前还有个新线影业,与华纳兄弟并列,但在2008年新线并入华纳兄弟旗下,使得后者功能性进一步强化,

PS,这样的制作模式,是如今主流。包括我国电影也是如此,比如万达集团旗下就一个电影公司——万达影业,同理博纳影业、阿里影业也都是如此,刻意突出影业的功能性,集团式的制片公司,统一财务报表,内部一堆制片人,自己攒团队,找投资,什么片都能拍,但拍好拍坏那就不一定了,终究跟人有关。

好莱坞几大,也是这样,除了迪士尼。

迪士尼奉行的「大制片厂」制度,很老派的做法,跟以前米高梅影业、联美公司很像,还有港片的邵氏、嘉禾。

母公司华特迪士尼集团,旗下一堆电影公司,漫威影业、迪士尼影业、迪士尼动画、皮克斯影业、卢卡斯影业等等,如今又多了福斯影业。这些电影公司彼此独立,而且风格各不同。

这种「大制片厂」,缺点是拍片较为单一,远不如华纳那样多样性。比如漫威只能拍漫画英雄,卢卡斯影业只能拍星战,迪士尼影业出品的片子种类相对驳杂,但也都是合家欢(新来的福斯功能性暂时不明)。

但优点就是稳定,这种制度下,话语权比较集中,大策略都比较统一,漫威影业就是凯文·费奇说了算,风格和方向是他主导,导演也要服从整体基调之下,否则就踢掉,比如换掉《蚁人》的埃德加·赖特,如今《奇异博士2》的导演德瑞克森也被换了。

某种程度上,凯文·费奇就像当年邵氏的邵逸夫,嘉禾的何冠昌、邹文怀那样,无论是铁腕手段还是绥靖政策,一切独立影业说了算。

这就导致一个公司出品的作品,虽然单一但风格都比较稳定,而且他们不拍别的,只拍这些,也会不分心其他项目,老老实实在自己圈子里搞事情就行,所以你说未来漫威哪部电影会真正砸锅,还真不好说。

相反,在不同制度之下,DC电影没有这种待遇,DC公司可没有影业哦(而且华纳的制作制度也不允许你成立影业),时代华纳旗下的DC娱乐是统筹漫画业务的公司,其中DC的电影业务只是一个工作室性质存在,寄生在华纳兄弟影业旗下,拍电影还是华纳筹划的团队。

这就决定了DC电影,真的是各自为战,独立谋生,每部都是「看菜下锅」,这也决定了DC很难形成一个长期且连贯的宇宙,今天这个不演了,明天这个又重建了,今天这个团队明天那个合作方,比如《雷霆沙赞》是华纳旗下的人家华纳又不是只有DC,只能走一步看一部。


资本模式

再次,我们从资本投入上,我们也能看出两家公司的不同。

先说漫威

以漫威的《复仇者联盟4》为例,耗资3.5亿,那么多明星,但出品方只有一家——漫威影业。

这就决定了漫威CEO凯文·费奇说话有底气,我们自己的钱,没有任何七七八八的零碎,想怎么拍想拍摄什么未来怎么规划,我自己说了算,别人插不上嘴。

虽然每部漫威电影都有自己的团队,比如《蚁人》的幕后主创,就是导演佩顿里德自己的「烂仔帮」团队,也保留了被炒掉的导演埃德加·怀特的人,主演保罗露的还是编剧之一。 所以电影的效果跟烂仔帮兄弟会这些片子很像,这就是导演和团队固有风格,通俗点这就是「夹带私货」。

但《蚁人》之所没有整体没有跑偏,就因为电影制片人中,这么几位:凯文费奇Kevin Feige、监制Louis DEsposito、Victoria Alonso,

无论片子怎么变,都离不开这几位,而这三位就是漫威影业的决策团,人家是金主,管理不同团队,说白了我出钱雇你们,我是老板你是员工,我允许你们自由创作,但必须在规矩限定里,否则的话走人。你也无话可说,因为《复仇者联盟》为首的漫威电影,都是「独资电影」,《钢铁侠3》之后,一直都是。

所以,复联4的制片人名单里,我们可以看到《银河护卫队》的导演詹姆斯古恩、《钢铁侠》系列的导演乔恩·费儒,这些算是提供电影角色和情节建议的,毕竟人家有经验,但决策权则是老板拍板。

而且,漫威电影后期,貌似是不允许创作者参与决策的。比如前两部《复仇者联盟》的导演+编剧+制片人之一乔斯韦登,在复联2导致漫威动荡之后,就再也没有进入过电影的制片团队,而是被发到了电视剧领域专注《神盾局》去了。

所以当年唐尼说不演钢铁侠之后,又放出话来说,将来可以进入制片团队,有机会的话还是可以客串出镜一下,但如今看来,二者均无法实现了。

再说DC

上述已经说了,DC电影的制作模式是当代「集团式」电影制作的主流,这就决定了是拍电影投资性质的,说白了就是「爸爸比较多」。

我们来看下《海王》的出品方:

其中DC漫画版权方,DC娱乐跟漫威影业不同,只是工作室,负责提供创意和协助,这俩基本是吉祥物,反正也是华纳自家人。主要负责拍摄的还是华纳兄弟影业,然后还有温子仁自己的公司The Safran Company,以特效公司起家的Rodeo FX(《权游》《速激》),因为在义大利拍摄,还有义大利出品方Panoramic Pictures。

这算少的了,《神奇女侠》的出品方里还有万达和腾讯

这些出品方决定了每家出品方至少出一个制片人,这些是都参与决策的,没办法,我们出钱了,凭什么不让我们说话。

这并不是完全是坏事,因为人多力量大,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集体的力量,但是对于长期布局的电影宇宙来说,那可就不一定了。

比如「DC电影拓展宇宙」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创作者参与决策。

目前DC宇宙的决策者是扎克·施耐德以及他的夫人。两位自从《超人:钢铁之躯》以来,参与了除去《雷霆沙赞》之外的全部DC宇宙电影(当然不算《小丑》),要么导演,不当导演就是制片人。

扎导早期就规划路一个DC宇宙,DCEU原定规划图图解,《正义联盟》三部曲剧情概念,如下图(图片来源于微博DC影视圈,感谢翻译,侵删)

所以当你了解其概念的话,一定会对DC电影以及未来抱有极大的期待,但制片人不这么想。

创作者考虑的是作品效果,而制片人专注的是商业效果,二者的冲突以及成为影视圈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比如徐克,他当导演拍出来的就是《智取威虎山》《狄仁杰》这些,有制片人于冬/陈国富乃至监制施南生做统筹和协助,他当导演+制片人拍出来就是《蜀山传》,反正也是自己的钱,想怎么拍怎么拍。他当制片人,拍出来的就是《奇门遁甲》,拍到一半没钱了,后半段那特效都没做完。

这也是漫威电影后期,打死也不让创造者参与决策的原因。

并不是否认扎导的能力,假如上述成行,那效果难以想像啊,但制片人们,尤其是在如此制作模式下,这么多出品方,肯定有不同想法,也造就了如今的局面。

所以DC没有长期布局,就算有,实施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电影完全靠不同的团队,假如能带出来的话,马上加戏。

《海王》大火之后,温子仁的团队又开发了衍生电影《海沟族》,貌似还是一部恐怖片,您认为这是DC长期规划吗?当然不是,显然是临时「加塞」,但这部电影与DCEU是什么关系,在宇宙处于什么位置?暂时未知。

此外,DC的建队策略,跟漫威相反,漫威是长期单个英雄攒人气,最后憋大招,成就了复联。而DC则是先建队,先有《蝙超》《正义联盟》,总想靠一个人气角色带出一堆新人。

比如《自杀小队》虽然口碑扑街,但火了小丑女,《猛禽小队》一看就是DC希望让小丑女的的声势,带出一个新的队伍。

但有时候片方又舍不得让这个大咖走过场,,而且主演玛格特·罗比是制片人,所以努力给自己加戏,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说好了组队,结果最后还是自己玩。也就出现了上述《猛禽小队》的局面。

对了,这部也没有扎导参与。


综上,DC电影就是「看菜下碟」,当年《雷霆沙赞》票房未到预期,导演和这个团队的能力一般,但好歹还是赚了点,这个问题不算明显,所以还是出续集了。但《猛禽小队》扑成这样,拍得又难看,就太明显了。

所以,《小丑》扬名威尼斯斩获金狮票房10亿,《海王》全球票房11亿,再加上早期《黑暗骑士》三部曲这些电影的成功,跟DC整体策略无关,真是完全靠主创团队带起来的。

某种程度上,漫威出不了《小丑》这样剑走偏锋的艺术性漫改电影,而DC也很难达成如复联3、4这样十年布局的人气累加精华片。

也不是针对DC,说不好听的,如今电影宇宙,也只有漫威影业这样的「独立电影」厂可以玩转,其他的都不行,你看看如今各大厂那些怪兽宇宙、黑暗宇宙等等多少失败的,因为制作模式,资本运作就不一样。想要玩转电影宇宙?很难,除非你不拍别的片子。

假如DCEU原定规划图能拍出来,真的很爽啊!


小蜘蛛版权在索尼,哎!一哥不能在复仇者联盟里出现了好可惜。

金主爸爸迪士尼说 老子要共享版权!索尼说是的爸爸.

X战警版权在福克斯,哎 永远看不到X战警大战复仇者联盟了.狼叔说了只要打复仇者我就出演.

金主爸爸说老子买!福克斯说好的爸爸.

等 DC电影追上了漫威宇宙, 大家就能看到蝙蝠侠大战复仇者联盟了.

迪士尼的超能力才是真正的rich.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