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困惑的是漢服的推廣目的是復興中華文化,對於還原衣服本身的歷史形制非常重要,但是從推廣和發揚的角度來說改良會不會更好一些。


形制的重要性在於決定了服飾是否是漢服(或漢服體系中的某一類服飾)。

在古代,平民服飾與貴族服飾的區別在於紋飾、材質、用色,除開一些特定的朝代時期(如漢初禁止商人穿貴重的服飾,當然實際上執行的並不到位),平民只要能夠消費得起,一樣也可以穿華麗的服飾。

在多數時候,色彩,繡花,衣料,這些元素都能夠根據生產力的進步而進行更易、創新,就好像用現代的布料、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紋飾去製作漢服一樣。

那麼在這個時候,形制就成了一個標準。就好比襯衫就是襯衫,不管它是白色的還是灰色的,不管它有沒有花紋,不管是純棉的還是羊毛的,你都知道這玩意叫襯衫,不是夾克不是風衣不是其他的服飾品類。

當然即便是形制也是有演變過程的,比如從上衣下裳,到長袍長衫。形制本身也會收到其他服飾的影響,比如褲褶最早就是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曳撒有說法是就是源於蒙元服飾。

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以上的服飾演化,民族服飾的融合,都是建立在一個完整的服飾體系下,本民族自願去學習、接納的基礎上進行的。

漢服作為一個曾經斷層的服飾體系,在沒有恢復過來之前,很難說在這個尚未復原的體系中的創新是傳承還是臆造。

我個人比較支持的是創新與復原並行,這兩個本身不衝突,而且市面上的漢元素也不少。


你真的是誤解了漢服了。

現在所謂漢服的推廣推行,既不是為了文化的復興,也本身不是為了服飾的復古。

首先,談不上什麼文化的復興。因為要復興文化的為什麼不去直接復興那個文化主體。詩詞歌賦也好,詩書禮樂藝也罷,唐詩宋詞也好,元曲京劇也罷……所謂傳統文化並不是什麼虛無的東西讓你不得不藉助漢服這麼個載體,相反,這些傳統文化都是有著非常具體的文化本體,你要復興,可以直接針對那個文化本體來。喜歡足球的人直接去踢球、看球,不會只買球衣; 喜歡旅遊的人直接去玩,不會只買一身登山服; 喜歡遊戲的人會直接去打遊戲,不會只買件遊戲文化衫穿著……只有漢服這邊,說是喜歡傳統文化,但沒去幹嘛,直接買了衣服。大多數人買漢服,只不過拍照拍視頻好看,只不過抖音、B站、微博發得多。沒有社交媒體,沒有拍照拍視頻,你看有多少人還熱愛。

說是為了服飾的復古,那就更不是。你要看看是什麼人在鼓動服飾的形制。

一波人是商家,他們不光吹形制,還挑起了山正之爭。為的是維護自己高價的溢價。本來服裝設計就很少有什麼專利,法律都不保護你的權益,挑起山寨不就是打擊低價競爭對手。另一波人,是漢服圈裡那些買了所謂「正」的那些人。

很簡單,因為強調復古形制能讓他們獲得尋常生活中難以獲得的道德優越感。那他當然要儘力去維護這種優越感的門坎。以形制打擊異己,以山正提升門坎。其實呢?

所以,漢服的推行,只是社交媒體發展的產物,既不是傳統文化,更不在服飾復古。沒有任何一種服飾需要,或者說值得去「推廣」,除非背後有利益動機。穿漢服的人反駁反對意見都會說,穿什麼衣服是個人的自由。既然如此,有什麼好推廣的?大家愛穿啥穿啥,為什麼要推廣讓本不接受的人接受呢?


改良是必須的。就像漢唐宋明都是漢人王朝,所屬境地以漢服為主,雖然每個朝代款式型制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麼演變,都是漢族傳統服飾,各個朝代在前朝基礎上進行改良,才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漢服如果不是斷了400年能一直保留至今,完全有可能演變或設計出一款新的適合現代人穿的漢服。經過改良後的漢服包含文化的復興和服飾的傳統,是可以並存的。同樣也能設計出禮服和日常便服

但是,民間自發組織的得不到大眾認可,圈內的人也不贊同。希望只能寄託人大代表向國家提出的恢復漢服政策,一旦採納,國家出面設計當今新漢服,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當初漢服消失是殘酷的血腥民族政策,一股強大的勢力將它抹殺了。如今,也應該有強大的力量讓它復甦。即使國家確立新漢服,也不強制推行,應當提倡建議大眾穿。新聞報道消失了400年的漢服重新回歸,以後56個民族聯歡時不尷尬了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


謝邀,七分文化,三分服飾,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