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正直的价值观,有人格魅力,即使上课严格也会很受学生喜欢


不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有能力高素质,带给学生的是社会现实但也是正能量的传播,不会把家长里短的无聊低级趣味性的事带到课堂。


我的恩师王家福,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十余年来,我与王老师从不识到相识、相知,虽未能荣列老师门下,却获益良多。时常想起他以深厚之家国情怀,心系党和国家的法治事业,推动中国法学繁荣与法治进步,学问事业福泽后学,令我辈高山仰止。

山水迢迢,心系国家和人民

我在西南政法大学念本科时,初习法律不久,读到《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一书,主编就是王家福,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老师的名字。

后来得知王老师曾两度到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领导讲法制课,特别是 1996 年的依法治国讲座,直接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和载入宪法,心中十分崇敬。当时的我绝没有想到,自己后来竟有机会与王老师见面,并近距离协助他工作。


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我进入社科院法学所工作。在一次研讨会茶歇时,我看到一群人簇拥著一位老人在讨论,走近后才知道这就是法学大家王家福。只见他个头不高却气宇轩昂,宽容谦和又望之凛然。在平静地听完论述者意见后,他条分缕析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平和的叙述中浸润著法理。在回答听者问题时,他简明扼要,令听者或点头或沉思。


那时他已卸任行政职务,但兼任的学术职务不少,考虑到他已七十高龄,法学所就派我当其助手。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有些诚惶诚恐,毕竟要如此近距离地和大师级学术前辈打交道——想干好又怕干不好。记得第一次单独见面,王老师只是简单问了问我是哪里人、在哪儿上的学,得知我在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都学习过,他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说:「我们还是校友!」一句简单的暖心话,瞬间让我放松不少。这样几次接触下来,我就再无紧张之感了。


我的工作是协助王老师整理学术资料、进行学术交流、誊录文稿。熟悉之后,去王老师家的次数也多了,每次和他谈人谈事,也说自己的困惑。王老师不健谈,但总是微笑地看著我,关键时候点拨一句、叮嘱一声,师母则慈祥和蔼、嘘寒问暖,待我如同家人一般。


法治理论之深奥,人权法治事业之艰难,参与者和实践者深知个中滋味。但听王老师讲法治,并无艰深之感。「民法典应写入知识产权以加强对创新的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等论述,都以通俗易懂的话语阐述深奥的法理;「物权法是以人为本的法,没有财产、没有物权,谈何尊严、谈何体面、谈何幸福?」看似家常话,却透露出老师作为法学家超凡的智慧和担当。


这份智慧与担当在王老师年轻时就已深深埋下种子,同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


1931 年,王老师出生于四川南充一个偏僻、美丽的小乡村,家境并不富裕。新中国成立前,他在重庆求学,正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亲眼目睹了日军飞机对重庆的狂轰滥炸,目睹了 3000 多人死于轰炸的惨案,亲身经历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和贪污腐败,向往民主、自由、和平,期望国家的新生。因参加当时的「反饥饿、反内战」游行示威活动,他被开除了学籍,重庆解放后才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1950 年,怀著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王老师与同学一起北上,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北大学习期间,他听过钱端升先生讲新民主主义理论,听过张志让先生讲宪法课,参加过欢迎马寅初先生就任北大校长的隆重仪式……1951 年 8 月,他参加了中央土改团,赴广西柳城搞土改工作。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王老师对我说:「这大大加深了我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了解,提高了我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952 年 7 月土改结束,适逢国家院系大调整,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和浙大的法学院合并成立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王老师又与 20 多位同学一起奉调参与建校工作。1954 年上半年,他参加了留苏研究生考试并被录取,于翌年进入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师从著名民法学家奥·沙·约菲教授,攻读法学副博士学位。半个世纪后,王老师对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满怀深情:「国家如父母般为每一位留苏学生细心准备了行囊,还通过学校给每位留苏研究生提供每月 700 卢布的生活费,让我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学业。」


经过刻苦攻读,王老师在 1959 年 6 月获得了学位,怀著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踏上了归国之路。回国后,他被分配到法学研究所工作,想得最多的就是为国家多做一些事。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杂志查看完整 34 篇内容

杂志

环球人物 2019年10期

报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高端人物

¥10.00 会员免费


这个问题很大,真不好回答,试著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大学老师分很多种,各自担任的角色不同,你的问题又太笼统。就大学里接触学生最多,最频繁,也是大学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最多的辅导员,谈一点看法,不知能否答疑。大学生从踏进大学开始,首先接触到学校方面的人就是学生辅导员。由于女人心细,一般学校的辅导员女性多。而辅导员很多都是原学生留校的,所以辅导员最能理解新生进校后的处境。作为一名代表学校同学生打交道的辅导员,本身素质就会要求比较高,除了有健康的体质,较好的面容,身材外,自身素质也要高,至少熟知礼仪和接人待物的社会规矩。还必须有多学科的常识以及专科的精髓知识。另外必须有爱心,说筒单点要有母爱,对学生如同家庭成员。总之,大学辅导员这个教师岗位上的老师,有点全材的人才能胜任。


怎么成为好老师我不知道,不过我遇到的一位好老师,我像偶像一样崇拜他!大三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其中一位行业堪称泰斗级的人物为我们讲《X原理》,70多岁,是我们学校两个最大学院的创始人,主要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一直坚持为我们这样的本科生上课,他上课从不带教程,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中间黄的黄,白的白,据其他老师的话说,现在各大学用的这门课程的教材是他老人家85编的,第一版南京工学院出版,后来全国发型,后来成了标准教材。Y教授说白的书签是最近几年更正的内容,标准教材里面当时实验条件不好,实验不充分产生了不少错误,现在版本太多了,说了好多次也没能改过来,还自嘲是「前面的乌龟爬坏了路,后面的乌龟跟到爬」,全班当时愣是呆住了,堪称神级人物这样否定自己毁三观呀,在后来的四十个课时的课程学习中,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科学精神以及辩证思维方式,技术公关时举一反三和交叉学科的相互借鉴,时隔多年,每每遇到难题都在想如果Y老师他会怎么想呢,反向思考还是他山之石攻玉呢?我想什么是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教我们做人,教我们方法,教会我们技能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以身作则告诉我们何为高尚的人!这样的好老师遇到一个已经足够幸运了!


以身作则,超级阳光正能量的老师超级帅


教学方面,课内师生,课外朋友。至于科研,我很失败


品德好,健谈会开玩笑,乐于解决课后提问。


个人觉得专业知识丰富,平时关心学生,在工作上做出傲人的成绩,快乐有趣,就可以称作好老师!


大学里,上课有点热情,愿意多和同学交流,而不是自我陶醉式讲课


自己的内心素质一定要过关啊!!!!!别对学生有不干净的想法了。好好地上了课就走人吧。别透露自己的社交方式了。也别下课找人家妹子聊天。


理论功底很深厚

又能够浅显易懂的给你讲出来

和颜悦色指出你的问题

例如纪大大

政院男神


谢邀

大学老师,我觉得不应该和学生过于亲切,打成一片未必好。知识水平足够扎实,授课方式清晰,大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诙谐幽默或者生动形象我觉得意义不大,大学是教授学生未来生存技能的时间,讲课思路有条有理更重要。

如果能做到严格就更好,起码这是对学生负责。未来在社会没人有义务会提醒他们遵守规则,只有看他们触犯规则时的笑话。而在学校,老师应该有这个义务。

有机会能带给学生一些正能量的东西,传授一些老师自己的经验与阅历。


有德行,有学识,有素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的老师,个人愚见。


在文科专业来说,学生对于大学老师专业知识诉求并不高,,最基本的三观要正,其次主要是老师的宽广的眼界带领学生。能够指引学生方向。这样的老师最受学生尊敬。以上仅仅是个人意见,非喜勿喷


启迪学生创新实践思维的老师


今年一战985上岸,只说下本科经历的吧。

本人本科双飞,但是遇到的几个老师我觉得给我真个考研复习,专业课,甚至是所有的学习都有启发性影响。

大一遇到的高数老师,很年轻。教的不错,她会教完一章,留个大作业,让我们总结这一章学了哪些东西,用了哪些方法。这种训练方式,让我在考研过程中数学少走很多弯路,甚至很多之后的学习中,学会总结,从宏观来看问题,很是感谢。

然后遇到的英语老师,记得英语视听说的考核方式,给我们话题,让我们互相对话。这正是我们复试英语的口语形式,让我在大一就经历过这种方式。相比复试别人英语说的乱七八糟,我英语好好准备了一些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以及面试自我介绍,全程毫不慌张。。。因为已经经历过了很多次了。然后英语复试成绩第一。

最后是专业课几位老师,细心,带我做项目,等等。

所以总结起来,我觉得好老师是她会用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教你最有用的东西,让你在之后的人生过程中受用。正所谓师傅领进门的道理。但领进门,就足够了。最后谢谢所有帮过我的老师。


谢邀。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深深的体会到学不会,学不明白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所以如果能穿越回上大学的时候,我希望遇到的老师能理解有求知欲的偏偏高中学傻了的学生的状态,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耐心引导一个或者一群生手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而不是一切凭学生自己。这需要老师全情的投入,需要老师有强大的内心,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严谨的态度。也需要学校或者国家给愿意专心培养学生的大学老师更好的待遇。

第一次回答问题,有点局促。其实这是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可是一下子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正好看电影《老师好》,片尾有一句话:有些人看似已走远,其实从未真正离开。

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幸运。


大学里的老师,不知道指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

如果是本科阶段授课的老师,首先自身的学术水平肯定要够,这是基本要求了,不然也进不去高校当老师。

但授课水平,就要看自身造化了,因为非师范专业出身,大学课程又偏深难,语言逻辑甚至普通话都不达标的老师很多,很多时候都是照ppt念,能讲出趣味性或展现个人魅力的老师少之又少,当然这可能因为我是理科生而且我的大学很普通。

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近代史老师,有过留学经历,语言能力强,个人很有想法,总结起来就是感染力,课堂气氛很棒,基本没什么玩手机和睡觉的(可能因为他会提问。。

其实做大学老师,从个人发展角度讲更多的是做科研,申项目,评职称,带学生,至于本科生,大学本身就是锻炼独立学习能力的地方。

研究生导师,我更多的把他们看做上司或老板,他们给你任务,只看结果,不希望你请假,甚至有些会把私事交给学生,诸如此类,就不能按照老师来定义了。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自身实力一定要硬,不管科研还是日常处理事情,如果能够被学生崇拜,让大家死心塌地跟著走,哪怕是看起来死心塌地也够了。然后一定要不停学习和吸取新东西,现在各行业都进步太快了,让学生去做一个时下正火的课题自己却不了解不做足够的理论功课也难以令人心服。最后适当的来点福利,精神关怀或者物质关怀,让劳苦大众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以上大概是我对未来上司的一点期待吧,读研以来还是庆幸自己遇到一个好导师和老板,相比之下很知足。(手动狗头


老师说:「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要忘了自己的专业」。

好的老师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个肯定的眼神

让你记在心里,默默地努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