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不懂者聽起來很像,二者有語言學上的淵源嗎?


基本沒有。

南吳北吳不是一種同時期分化的漢語,南吳分化出來較早,可能唐前中期就分化出來。北吳比較晚,可能到宋才跟贛語分家。

日語兩次大的漢語借入,吳音和漢音。吳音借自百濟,與現存的韓語漢字音同屬一個體系,形成時期可能南吳同期,但是音韻體系根本不近,反而跟閩語比較像。漢音來自唐關中,不需多言。

小的漢語借入,隋唐以前有一次古音,現存只有一點點,可以看出是中古以前的。宋到清,江東地區與日本貿易,帶去一些辭彙,裡面有些是吳語的,這是吳語與日語唯一的明確的關係。

什麼日語聽得懂吳語,吳語聽得懂日語,全是扯淡。


聯繫方面的問題其他答主說得很清楚了,我來補充一下為何聽起來像。

很多吳語聽上去像日語的原因我認為有這麼三點:

1、都有濁塞音

2、單母音為主(所以說實話從這一點溫州就不太像,溫州有很多複合母音)

3、吳語入聲母音比舒聲短,並且在詞中喉塞尾失落,造成類似於日語長短母音的情況。有喉塞尾的時候也很像日語促音,試比較:

鴨子與矮子,是不是有點像アツ與アーツ的區別?

以上部分入聲已舒化地區不適用(如溫州,我真的不是在黑溫州)

4、吳語的連讀變調導致詞調與日語的詞調非常像,譬如上海話的連讀變調粗糙一些甚至可以用類似於描寫日語聲調的方式來進行描寫,例如

天主HL 天主教HLL 天主教堂HLLL,類比東京話①調

小姐LH 小姊妹LHL 小家敗氣LHLL,類比東京話②調

外婆LH 外婆家LHL 外白渡橋LHLL,類比東京話②調

一日LH 一日天LHL 一天世界LHLL,類比東京話②調

辣海LH 辣煞脫LLH 辣辣手手LHLL,類比東京話②調與③調

這裡L表示低調,H表示高調,當然上海話的連讀變調用LH只能粗略地描寫。不過在所有的吳語當中,上海話的連讀變調應該是最接近東京話的(可能沒有之一)

如果用日語的術語來說,上海話的音調核只能出現在一個連調組的第一和第二個音節及第三個音節,站在這個角度好像還比東京話簡單。

—————————————————————————————————————

上海方言的連讀變調更為精確地應該用五度標調法來描寫,如下

天主55-21 天主教55-33-21 天主教堂55-33-33-21

小姐33-44 小姊妹33-55-21 小家敗氣33-55-33-21

外婆22-44 外婆家22-55-21 外白渡橋22-55-33-21

一日3-4 一日天3-5-21 一天世界3-55-33-21

辣海11-23 辣煞脫11-11-23 辣辣手手22-55-33-21


日語很多漢字讀音有 吳音,唐音,是不同朝代傳過去的。

有,顯然這裡的大部分回答是錯的。

翻開一本日語詞典,找到吳音(日語漢字絕大部分都有吳音)的定義

"日本の漢字音の一種。漢音以前に日本に伝えられた字音で,中國語の揚子江下流方面の南方方言からであろうと推定されている。仏教経典の読み方に多く用いられた。おもな特徴は,(1) 子音の清濁を區別している (刀=タウ,陶=ダウ,漢音ではともにタウ) ,(2) 鼻音/m/,/n/をそれぞれマ行,ナ行で取入れている (馬=マ,男=ナン,漢音ではバ,ダン) ことなど。"

翻譯如下

"(吳音)是日本漢字讀音的一種。古代中國漢音傳到日本的時候,根據推斷,可能是從中國長江下游南方傳到日本的。特別是一些佛教經典里的字的讀音比較多的用到吳音。"之後為舉例懶得翻譯。就提一下舉的例子里的 陶 在浙江部分地方念做 dou 跟日語一樣。

日本自古以來,因為地理上接近江浙地區,所以與該地區貿易往來較多。比如眾所周知的是,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寧波港是跟日本交流最頻繁的中國地區。日語里多吳音當然是正常的。

當然,日語本身和吳語甚至中文本身關係不大。日語和漢語都扶余語一系。跟現代中文基本沒關係。


我看火影發現,我們這快點的吳語和日語的快點是一個讀法,都是歐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