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問一下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明朝呢

周圍或網路上看到的大部分明粉都是喜歡明朝 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 可是 一個國家最應該有的不是擔當嗎?納貢和親可以避免國家發生戰爭,黎明百姓可以避免戰火,為什麼不好?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沒有任何瞧不起 只是想知道原因 希望被回答 謝謝


因為明朝終其三百載,不割地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是而已。
  1. 明亡於農民起義
  2. 英國還沒來得及完成工業革命,歐洲的遠洋能力還不強
  3. 日本剛剛基本統一,內憂嚴重,武器上沒有現代科技的優勢


當年明月的牛逼之處,對明朝是有偏愛的,比如寫明英宗這個廢材居然可以從其人性處寫,嘆為觀止,寫武宗也是十分歡樂。他要寫個清朝那些事,估計有一大邦清粉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就喜歡上了。
我自己喜歡明朝是因為明朝那些事兒,這之前我對明朝的印象是由一個農民搞起來的亂七八糟的,恐怖專制的朝代,但是看了明事之後才發現明朝這麼有趣。

由於自己看的史書不多,對其他朝代都沒有明朝了解,所以當然最喜歡明朝

應該不能否認明事這本書很有趣吧?當時看到明朝滅了我還哭了 所以大概是作者精彩的描寫讓我愛上了這個朝代吧。而且有的地方好像不符合史實?我也是在知乎才看到的 黑清朝當然是因為清滅明咯,感覺就像喜歡一個球隊,自然而然就討厭另一個對手球隊吧,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我猜很多明粉應該都是和我一樣吧。。對於和親嘛。。我只能說怎麼樣都是很殘忍的。犧牲一個女性的一生去保全一個國家,看起來很划算,但是身處其中的人總會於心不忍,自責無能吧。但是戰爭又是很殘酷的,流血與死亡會毀掉多少家庭啊。我沒法說哪個選擇正確,唯一能說的就是感謝如今的和平局面。擁有實力之後不用靠暴力而是威懾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主要是明朝政治制度先進,社會解放,中前期,政治運行效率極高,尤其宣德,成化,中後期社會解放,百無禁忌
民族主義的提升,粉一粉萌,還是很開心的

個人認為很有可能是受大火的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因為曾經本人看了這本書以後也非常喜歡明朝,看了之後可以和別人滔滔不絕討論明朝,給了我們一種博學多識的快感,正像周國平《人與永恆》中所說的「知識分子的通病就是賣弄……」(大概意思,跪求杠精放一馬)所以很偏愛明朝。話說當年明月把明朝寫的確實有意思,朱元璋鬧起義過程的各種非主流,朱棣篡位的各種驚心動魄,後宮,春藥,鄭和下西洋,太監,東林黨,徐階,嚴嵩,海瑞,于謙,袁崇煥……這些人物與事件,都躍然紙上,樂趣橫生(不知不覺又給《明朝那些事兒》打了一波廣告)。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它以一種網路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讀者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摘自百度百科)

我們看到了明朝強盛國力,鄭和七下西洋,盪倭寇,平安南,神機營超級先進的火器,「要你命三板斧」戰術,戚家軍的武力,明朝的確有它值得稱道之處,否則「朱三太子」的名頭也不會反覆被反清復明的人利用。然而,明朝時中國開始漸漸落後,封建制度開始僵化,思想開始被禁錮,科舉制也開始走向沒落[注意,我說的是開始,明朝其實還是比較開放的,比如幾乎同時出生的兩位科學家徐光啟(1562-1633)與伽利略(1564—1642)因環境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徐光啟在萬曆、天啟、崇禎的支持下,成就頗豐,最傑出的有與利瑪竇翻譯《幾何原本》、編纂《崇禎曆書》等;而伽利略開闢了近代自然科學,卻因此損害教會的利益被判處終身監禁,雖然得以平反,但晚年極其悲涼],與此同時,西方世界開始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思想啟蒙漸露頭角,為工業革命積蓄力量。雖說明朝時中國仍是世界第一強國,但可以說是封建中國的最後一抹殘輝,清朝的閉關鎖國也不過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