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要離開家,去一個地方,在外漂泊真的很累,雖然已安家,但還是想爸爸媽媽,已經習慣了仰著頭讓淚水流進肚子里,想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但是現實往往讓人崩潰,謝謝大家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按題主的說法是離開父母,不在自己的家鄉工作。

但是題主已在外地安家,到底哪個是家?家又是什麼?這要看個人理解。

家也許不是個具體的地址,不是某套特定的房子,而是家人團聚。

至於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這就是自己的認知問題。

認知夠多夠廣,有家的地方也會有自己的工作。

問題是認知的多廣需要經歷,獲得認知的時候往往已在外地工作了很久。

如果要滿足家與工作在一個地方,在獲得足夠認知的時候,可能需要推倒重來。


適應吧!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社會,只能改變自己。城鎮化改造如火如荼,再下去幾年故鄉只能在我們心裡想一下了!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漂泊的是我們的靈魂,並不是我們生活的方式。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我們靈魂存在的一個狀態,若是心無定處,外界環境自然也是不和諧的,無論你是遠在天涯,還是近在咫尺守護家人,心定周圍環境才會定下來,並會逐步的慢慢進行調整。若是靈魂是不安的,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自然也是亂的,因為我們會傾向於認為我們當前所處的環境就是不為我們所滿足的,比方說我與家人在一起,渴望工作會變一下,或者我們在外地工作了,又會憂心家裡人,是一個居無定所的狀態,這個不代表是真的居無定所,而是思慮過度,感覺未來一定是岌岌可危的。相反的是,假如我們心是定了的,包括我們在做某些決定上會更有決斷力,像我當前就是想要跟家人在一起了,然後義無反顧的在一起了,像,我要做這份工作了,然後義無反顧的去做了,當然在工作與家庭中間你最終也會找到一個平衡點,因為若是你的心是平衡的,你對外界環境的平和態度也會助你找到一個清晰的答案的。

另一方面,我們生命的最高目的是實現個人最大化的發展,這個個人最大化的發展,不單是指物質上的,還指精神上的,可能的話,他是首先是精神狀態的一種平衡,然後反映到外界物質環境的一種平衡。

另外享受生命的喜悅與體驗生命的痛苦他是一個錢幣的兩面,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選擇,就是你選擇看到黑暗你便放棄了光明,相反若是你追逐光明,你便遠離了黑暗,莫讓對未來的過分擔憂,擾了當下的清凈,若是專註當下,享受一瞬加一瞬的生活,這一瞬間我選擇做自己的事情,下一個瞬間我選擇與家人在一起,當下與當下的過,而不是一種始終觀望未來的態度,也許對於我們來說會更好的做出選擇。


這就是現實啊,很多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只追求溫飽,真的不能全家團聚?當然能,但是為什麼現在不能,因為目前社會大環境是個人人都想過好,舒適講究生活品質的階段,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想要魚和熊掌一起兼得,很難,就現在的 發展狀態來說很難。


我們都說,家是我們流浪中的港灣。

可當我們在外漂泊回不了港灣,或者港灣太遠了怎麼辦?

那就自己造一個港灣!

我們先來給心靈的港灣下一個定義,先看一下什麼是港灣:

那麼心靈的港灣我們就可以簡單粗暴的解釋為:心靈用以躲避壓力,痛苦,煩惱,而能安心休息的途徑。

這麼一想,我們可用的心靈的港灣可就多了:一個愛你的伴侶;充滿卡路里和幸福的美食;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母親的懷抱.....

但是雖然多,適合我們所有人的心靈的港灣可不一定有。有的人母胎solo,有的人吃不起飯,有的人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有的人母親已經去世了......

那有沒有一個方法是我們所有人的心靈的港灣呢?

有。那就是——清明夢

你不一定有對象,有自己喜歡的的東西,甚至有母親,到你一定做過夢!

清明夢,就是你在做夢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做夢。而有趣的是,在夢裡我們是無所不能的,所以當你在現實痛苦到實在無法承受的時候,夢境世界,這個一直被你忽略的你的第二個世界可以成為你的短暫停靠的休息嗯港灣。

拿我個人舉個例子:我是去年7月30號開始正式學習清明夢的。在這之前的日子,是我人生的一段低估期:自己喜歡的女孩拋棄了自己;母親負著幾十萬外債還要儘力養育我;許多年在外沒有任何消息的不負責父親突然帶病回來佔據了我的屋子讓我們養他;自己做的抖音和其他項目沒有任何進展......

那時候的我痛苦到每天打遊戲度日,竟然還tmd上了一手鑽石?!

學習清明夢的契機是我喜歡的那個女孩又找對象了。我真的,太難受了。於是我決定學會清明夢,把我的情緒在夢裡發泄出來。

到現在,將近9個月的時間,期間因為沒有老師教導,走了很多彎路,不過也算是跌跌撞撞的找到了最適合我的做夢方式。每周能夠做4到5次清明夢的樣子。而我也成功在夢裡完成了我一直想要做的事,心裡舒服多了,算是平衡了我的心理扭曲。現在的我,肆意穿梭於兩個世界,但是我並不單純的把那個世界當成一個撫慰心靈的工具,那個世界對我來說也同樣和現實世界一樣,是真實的世界。

所以現在現實發生的事不管是什麼,都將難不倒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