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首飾是為了保值嗎?珠寶又不是快消品,又不能吃


這個問題還真是我當時放棄保研去讀消費者行為學的問題

人為什麼要買珠寶

在學習消費者行為學之前,獲得的信息就是珠寶很美啊,能保值能收藏這樣,但是我也覺得這些也確實說服不了我能夠去接受這個答案,所以就去讀了消費者行為學

從整個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挺有說服力的

首先一個,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馬斯洛需求模型

從這張圖我們就很容易來讀懂,珠寶的需求,除了答主所提到的生理需求之外,其他五個層面其實都是可以去實現的

其實無論是珠寶,其他的任何商品或可交易物,但凡是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那就都有被消費的機會

一個個來說

1、安全需求

俗話說「盛世珠寶,亂世黃金」說的就是安全需求

珠寶裡面貴金屬材質是非常常見的,也有很多純黃金做的珠寶,就比如周家系列珠寶品牌,黃金就是錢,無論什麼時候,黃金都可以被當做貨幣來直接交易。現在鑽石因為流通和普及性已經很強了,所以我們去看到「血鑽」電影的時候,鑽石也會被當做貨幣來直接交易。

猶太人的生存理論特別好,就是無論什麼時候,他們都堅信財富是拯救民族最重要的出路。所以以色列的特拉維夫也是鑽石貿易的核心中心地之一。

此外在一些電影裡面,我們也會看到家裡人生病了,沒錢看病,去典當行把祖傳的翡翠鐲子或者其他什麼珠寶當成錢來求醫問葯。

而這些,也是證明了珠寶是能夠滿足人類的安全需求的。

2、社交需求

這一點相對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什麼樣的場合佩戴什麼樣的東西,穿什麼樣的衣服,說的就是這點。

比如一個特別重要的商務社交活動,無論是大型論壇還是晚宴,你佩戴什麼樣的珠寶,往往就在說明你的經濟實力,或者公司實力如何,無論是吸引別人的目光,還是從外表上獲得別人的認知,珠寶都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就好像我們去看《泰坦尼克號》電影一樣,裡面的海洋之心鑽石,在富人的手裡,就是彰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無論說是炫富也好,還是財務的另一種表現也罷,但都是在說明珠寶是滿足人類在社交中對關係和身份識別的需求的好東西。

3、尊重需求

這一點和社交需求比較接近,但更強調了身份的識別, 也是珠寶被消費的一個重點需求。

比如結婚,為什麼結婚要買鑽戒,為什麼婚禮現場要佩戴黃金珠寶。雖然這些很多人說是傳統習俗,或者說是營銷騙局,但不得不說這些是在滿足我們需要被尊重的需求。我相信這一點很多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家庭地位,除了財務管控之外,如何體現?誰做家務、誰去賺錢、誰帶孩子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很多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誰掌握財政大權,就的地位就更高,無論是在家庭生活還是其他,都是如此。

那麼珠寶作為財富的象徵,或者說需要大量財富才能獲得一些足以獲得別人尊重的珠寶。我們需要被別人尊重的時候,像我們的專業經歷或者我們的名譽,但是在沒有被媒體廣泛傳播為人所知的時候,用珠寶和穿搭來進行表現和獲取尊重,著實這就是一種需求。

便是「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4、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很多時候是在說明我們去讀書,去工作去努力實現每個人自己的人生目標。

追求財富,追求財務自由,這些也便是一種合理的人生目標。那同樣,我們需要花很多錢去買的珠寶,也是財務自由的表現。我身邊不少朋友也是為了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會去買珠寶。

所以,即便說珠寶不能吃不能穿,但我們從消費需求的層級上來看,珠寶也是滿足不同消費目的和需求的重要之物。而對於珠寶的這一消費需求和行為,也是延續了幾千年,至今早已固化的滿足需求的消費品。

每個人買珠寶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者說買任何我們看上去不能理解的東西,但也都有他們去買的理由,我還是比較推薦這句話

如果猶豫的理由是價格,那就一定要去買它

如果要買的原因是價格,那就一定不要去買


1.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珠寶不具有保值功能!

比如說流通性最強大的黃金,

你買入價格428,轉身拿去最最最高價回收的地方還不到343,一克虧85左右,售價是成本的1.2倍左右。如果說要保值,或者幻想增值的話,一克金價要漲1.2倍才到你的成本!

假如你16年金價300左右的時候買了300*1.2=360黃金,保值增值到今天343,3年你一克還虧17塊!!!!

而且還是最近黃金大漲的情況下。

其他流通性差的珠寶,可能一轉身都沒人回收。

保值幾乎是不可能的。

2.珠寶不是快消品,也不能吃,但是可以佩戴,或者壓箱底。

除了吃,人還有其他需求。

剛剛有這方面的需求,而且經濟上也能承受,那就買了。


我記得一位自我創業且成功的女士說,珠寶就是我的盔甲,戴上它我就充滿了自信。

這個人呢,出差衣服都不用帶,酒店已經為她備好了十幾套(均價1000英鎊)

挺佩服這樣的女人,一開始做秘書,期間完成學業還是單親媽媽,實在是不容易


提出類似問題的人,估計只是考慮衣食住行問題,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經濟基礎處於基本生存狀態,只能先考慮溫飽,再考慮安居出行;

二是文化水平處於初級萌芽狀態,先考慮實用性,缺乏興趣愛好或者文化類的追求;

三是處於經濟學常識的無知狀態,人類社會所有的價值認定,都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像和認可中,比如黃金鑽石鈔票,但其本質屬性就只是礦石金屬印刷品而已。

四是處於社交圈子草根層次狀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涉及面子問題和里子問題,這就不展開了,以免尷尬。


因為人類除了追求基本的溫飽外,還有對美的追求

若論實用價值來說,這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貴而無用的

比如說奢侈品包包,拋開品牌,包嘛,能裝東西不就成,為啥還要買那麼貴的?而且還受不住風吹雨打的,淋壞了還沒法修補

比如說翡翠不過是一塊綠石頭罷了,喜歡的人,千金不換,光是看著就滿心歡喜,不喜歡的人,多看一眼都覺得浪費

比如說擺件,就擺在那佔地方,啥作用都起不了,為啥還要花錢買?

諸如此類的例子我能舉很多出來

但是為啥要買珠寶?

第一個是喜歡,人總有自己喜歡的一些東西,在我外公那樣有一頓沒一頓的年代,他依然喜歡寫毛筆字,追求毛筆的質量,好的毛筆寫起來,是會更讓人開心的

第二個是珠寶作為一種載體,承擔人們很多期望跟祝福,很多時候我們送禮物,送的是心意而不是實用性,否則不用糾結,直接給對方買兩桶洗衣液就行了,再不行發個紅包愛買啥買啥,但是我們要送之前,會糾結,會考量,會思考除了實用外很多方面,比如說,能不能傳達我的心意

我基友去年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拼了一盞燈送我,很繁瑣的過程,是一個引路人的圖案,她拼的很認真,而說實在我也不缺燈,她那個燈的照亮程度還沒手機手電筒強,但是她很認真用心的挑,也很認真的親手拼接

珠寶同樣也是,我是個賣家,很多客戶找我的時候會問我,我想送媽媽,有沒有好一點意頭的?有沒有吉祥如意的?而這個就是珠寶存在的作用

人類是一種有儀式感的生物,從古至今我們為了追求美付出很多代價,而這大部分是不能吃的也不能換錢的東西,甚至很費錢,但是這也是我們存活的意義,我們的生活里,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還需要更高的追求,希望能把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