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醫學會會長史泰祖(右)曾提出由會董投票選出加入醫委會委員,改為全體會員投票,未獲醫學會會董蔡堅支持,但蔡堅現時略改口風,不反對修例。

【星島日報報道】醫學會是全港最大的醫生組織,在主管醫生發牌及輸入海外醫生的醫委會中佔七席,該七席現時由醫學會會員提名,再由醫學會二十八名會董會成員選出。四年前堅持會董票的蔡堅略轉口風,指若會員希望增加民主成分,他不反對修例,改由全體會員投票;何仲平則認為會董都是由全體會員選出,間選的制度都是民主、公平,現行選舉方法最理想。

醫委會是處理本港執業醫生的註冊和紀律規管事宜的法定機構,由二十四名醫生和八名業外委員組成。醫生席位中,七席是由全體註冊醫生選出;另外七席是由醫學會會員提名,再按《醫生註冊條例》3(i)規定,由醫學會會董會成員選出,現時醫學會會董會有二十八名成員。

二〇一六年任醫學會會長的史泰祖提出公投,將會董票轉由全體會員投票選出該七個席位,增加民主成分。他提出後遭部分會董反對,公投最終胎死腹中,他亦辭任會長。時任會董蔡堅當年批評史泰祖的建議是「自己除褲打屁股」,又認為史事前未有跟會董商量便向傳媒公開,是把會董們「擺上檯」。他稱該七個席位是前會長梁智鴻一九九六年爭取,希望增加醫學會的談判籌碼,能應對政府醫療政策。

事隔四年,蔡堅立場稍為軟化,指如果會員認為制度不公、民主成分不足,他不反對修例改由全體會員選出席位,預期需要較長時間纔可以完成修例工作,但他仍然認同由醫學會會董會選出加入醫委會的委員,可以令意見更一致,在醫委會更集中票源。另一陣營何仲平指,會董是由全體會員選出,現時間選制度公平,而由會董選出的醫委會委員跟醫學會聯繫亦強,有助調整及應對策略,認為現行選舉方法是最理想。

蔡堅亦提出另一種改革,例如有醫學會會董會成員同時兼任政協委員,如果當選,上任後會要求會董申報其他組織的身分,「二十年前勞永樂任會長時要求會董申報利益,但我以往任內都無執行,我是後來才知道他們的(其他)身分。」他指以往較少政治爭拗,又認為每人都有分寸,但為了確保成員是以醫生而非政治人物身分處理會務,打算重推申報制度,「考慮一個醫學會的議題,不要被你另一個身分影響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