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慈濟醫院6B 婦產科病房護理師葉姿琳,在護理部的教學影片中,對著鏡頭大方示範「高警訊用藥」注意事項。

  臺中慈濟醫院6B 婦產科病房護理師葉姿琳,在護理部的教學影片中,對著鏡頭大方示範「高警訊用藥」注意事項。身材嬌小的她,身著護師服用些許誇張的方式,重覆提醒學妹注意病人安全關鍵點,活靈活現詮釋「機車學姊」角色,引來看過影片的同仁笑聲不斷,認識她的人都說,根本是本尊上身。

  「發現藥袋上有註記高警訊用藥時,必須特別注意辨識病人身分,前往病人床邊時,記得帶上三點式黏貼,並準備打藥幫浦機......,高警訊用藥使用不當是會造成病人傷害,嚴重的話還會致死,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特別小心!特別小心!......」教學片中的葉姿琳,表情生動、聲音宏亮加上滔滔不絕的解說,展現「機車學姊」要求專業到位嚴格的一面。

臨床一個月就想落跑

  其實,身為臨床指導學姊,葉姿琳一點都不「機車」,不只是將自己的筆記傳承給學妹,生怕她們記不住,還成天像個小媽媽似的碎念不停。而在成為主管、同儕眼中動作俐落視病猶親的優秀同仁、新進護理人員心目中傾囊相授的指導學姊之前,她還險些成為護理逃兵。

  2017 年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聯會)調查顯示,全臺灣護理師離職率約15~20%;2018 年全國護理師證照28 萬人,實際職業登記從事護理工作人數僅17 萬人,數據證實從事護理工作絕非易事,歷經就學實習到考照一路過關斬將,好不容易才走到臨床,卻從滿懷助人的熱忱到萌生退意,其中的關鍵點在哪裡?葉姿琳的經驗值得參考。

  現年28 歲的葉姿琳,在護理養成教育7 年過程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資優生,2015 年畢業進入職場。學校老師依照她自我要求高且積極、開朗的個性,建議選擇以醫學中心外科加護病房做為職涯起點,不料,接觸護理臨床工作短短不到一個月,她就想落跑。

  葉姿琳談起當年那場震撼教育,一點不怪臨床指導學姊。她說,學姊並沒有不好,認真教導所有專業技能,只是自己在校所學的一切,進入臨床後全都變得好陌生;專業技能與經驗還待熟練,在護理人力不足情形下很快需獨立作業,但是,儘管她不斷告訴自己「快快長大,不要當大家的負擔;腦袋要像海綿一樣的吸收,不能像海綿一樣空洞」,但是,天天都有新的作業與常規要學習,她不斷被指正這裡不對、那裡做錯,每天回家只能埋在棉被裡哭泣,靠安眠藥入睡,彷彿天天都面臨一次世界末日的循環,「玻璃心」碎了又碎,最終開始懷疑自己並不適合走這條路。

給自己最後的機會,到慈濟試試

  這時,在大林慈濟醫院的同學分享慈濟醫院的好,像是「每天一大早,師姑很有精神的跟大家道早安......」聽著同學這樣的描述,讓她心生嚮往,葉姿琳決定給自己在護理行業的最後一個機會,「如果在臺中慈濟也待不下來,一定會離開,絕不死撐,因為顧的是生命......」這念頭開啟她與慈濟醫院的因緣。

  當時的6B 病房護理長沈玉娟,對葉姿琳有很深刻的印象,初見面就感覺她是個「很乖巧、有禮貌的孩子」,後續觀察發現她肯學、肯做,總是為別人著想,即使遇到壓力及挫折卻仍面帶笑容,是適合在護理界發展的人才。

  沈玉娟說,葉姿琳什麼都好,就是「說話快了點,大聲了點」,會有病室安寧滿意度可能因此下滑的疑慮,常常得溫柔提醒「要有人文」,她總是邊滿口答應「好、好、好」,邊穿梭病房,繼續跟病人或家屬互動,發出爽朗的笑聲,讓大家也忍不住跟著會心一笑。

  被安上破壞病室安寧的「罪名」,葉姿琳半開玩笑的抗議,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有一副大嗓門,能從病房這頭把另一邊的學妹給叫回來。她就是想哭就哭、想笑就大聲笑出來,直來直往看待世事的小女孩,跟病人及家屬的互動也沒有不同。

真誠的情感與生命的交流

  臺中慈院6B 病房照護婦科病人為主,產婦、婦癌病人都是收治範圍,繁雜的臨床工作之餘,葉姿琳總願意停下腳步,跟產婦與家人一同為新生命的報到齊聲歡呼,也不忘傾聽癌症病人心情,為他們打氣加油,真誠的情感交流,在彼此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

  葉姿琳記得,有位癌症末期的阿姨,曾在放棄治療後的某天,認真的問她「有什麼辦法可以早點死?」簡短的一句話帶給她很大的衝擊。當天下班後,主動留在病房跟阿姨整整聊了3 個小時。當天聊了什麼?早已不復記憶。直到阿姨的兒子有一天帶著水果來致謝。

  「媽媽生前有交代,後事辦完之後,一定要帶水果來謝謝大家的照顧。」阿姨的兒子說。但在葉姿琳的記憶中,疾病進入末期的阿姨,早已無法忍受疼痛折磨,明明剛剛才給了嗎啡止痛針,不多久的時間,兒子在走廊的另一端喊著「媽媽又在喊痛了!」望著同一條走廊,她的腦海不禁浮起跟阿姨聊天的那個午後,心想,阿姨忍著巨痛,居然還有心力交代孩子跟同仁致謝,這分心意讓她「好心疼」。

  另一位30 歲出頭的姊姊,因罹癌住院,兩人變成好朋友,出院後仍不時相約聚餐聊天,姊姊輾轉得知葉姿琳要結婚的消息,特地到醫院送上祝福紅包,百般叮嚀「共組家庭的對象,個性一定要樂觀......」,像自家大姊姊般的關懷,讓她倍感溫馨。而這位姊姊舉辦告別式的那天,葉姿琳必須輪班無法親自出席,不願有任何遺憾,仍拜託先生下班後代她前去致哀。

為了親愛的媽媽,成績名列前茅

  葉姿琳之所以能順利留在護理領域,要歸功病房的臨床指導學姊陳美鳳。當年除了護理長之外,陳美鳳是單位裡最資深的學姊,她被指派帶領葉姿琳,兩人比較熟悉後,她發現小學妹以護理師為唯一志向,這在護理界十分少見,更是她所知的第一人,於是很好奇的探究背後的原因。

  原來,葉姿琳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獨生女,從小跟媽媽相依為命,學習力強卻始終沒有目標,上課不專心、愛講話,意見特別多,是老師頭痛的人物。她在偶然機會看到《護理學》這本書,下定決心成為護理師,也如願考上輔英護專。因為擔心被當掉,假期不能回家跟媽媽相聚,上課格外認真,想打瞌睡時,猛戳自己的大腿,認真抄筆記並全程錄音聽打,護專5 年加二技前後7 年,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遇見臨床上的媽媽,牽著手走過適應期

  畢業後滿心期待在護理崗位發揮所長,不料,初生之犢滿身傷痕,險些棄守。葉姿琳說,美鳳姊指導學理、技術也是一絲不苟,絕不容許打折,但呵護學妹的態度,在她的心中建立「如師如母」的地位。

  陳美鳳跟葉姿琳年齡相差其實不大,但彼此的互動比姊妹更多了一層依賴,所以姿琳總說美鳳是她「出社會的媽媽」。美鳳可說是一路牽著姿琳的手走過適應期,她告訴這個小學妹,護理臨床要面對的不僅只有疾病、病人及家屬,還得隨時接下許多變化球,抱持莫忘初衷精神學習很重要,如果因為不愉快的經驗而離開,真的不值得。每個行業的菜鳥在初學階段,常輸在經驗不足及流程不熟悉,每個問題背後,都是成長的機會,無需苛責。

  葉姿琳永遠記得,順利上線後,曾被調動支援其他單位,因為不熟悉、不習慣那裡的節奏與專業,深怕自己做不好,討厭一直製造其他人的麻煩,第一天就哭了。幾天後,美鳳打電話關心,一句「寶貝,還好嗎?」她的眼淚就掉了下來。「美鳳姊」打中她內心不為人知的脆弱,奔流的淚水充滿被理解的安全感,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呀!

先讓新人服下定心丸,陪伴養成專業

  幾年工作下來,葉姿琳在歲月中累積豐富的經驗,如今也肩負傳承使命,成為臨床指導學姊,身為「差點撐不過去」、「滿身傷痕」的過來人、代表人物,葉姿琳特別能明瞭新人的心情,愈緊張愈沒辦法學好。她會開宗明義讓學妹了解,軟硬兼施、耳提面命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新手跟老鳥一樣厲害,大家只有先來後到的順序而已,等流程都學會了,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展現最大的尊重,讓來到單位的新進人員服下「定心丸」。

  當新人出狀況時,絕不大聲斥責,因為葉姿琳知道,對當事人來說,發生錯誤的痛苦不安比任何人都難受,身為指導學姊反而更應該幫忙檢討過程,義無反顧地牽著他們的手,一而再,再而三反覆教到會為止,期許自己踏過荊棘的來時路,成為捷徑,讓新人少走很多冤枉路。

  下班後,是葉姿琳與學妹們的談心時間,習慣性的留紙條鼓勵,或是帶她們吃頓足夠營養的晚餐、準備隔天上班的方便早餐等,期待透過行動讓她們知道大環境再辛苦,6B 病房大家庭關心彼此,了解她們的無助且願意給予時間,等待菜鳥新人成長蛻變的那一刻,就像相信毛毛蟲有一天可以蛻變成色彩斑斕的蝴蝶一樣!

(撰文:曾秀英,攝影:轉自 志為護理)【本文由 志為護理 授權刊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