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先說簡單有效的方法:泡腳!

怎麼泡?泡多久?多久能見效?

先說手腳冰涼常見的原因:身體氣血不足,不能給四肢提供足夠的氣血熱量來禦寒,所以手腳常常是冰涼的,也就是常說的陽氣不足,陽虛。

有的人甚至是天生的「寒冰神掌」,那手要是冬天摸你一下,跟雪糕貼身上一樣,冰涼刺骨。

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原因是要恢復身體的陽氣,陽氣足,自然身體熱量充足,溫暖舒適。

但實際手腳冰涼的人,很多不單單是陽氣不足,還伴隨著陰虛,體質也是大多上寒下熱,淤堵,氣血不通,虛不受補,就是吃點補品或者燥熱的,就容易上火,嚴重的口腔潰瘍或者長痘痘。

解決方法:

1.深水泡腳:每天熱水泡腳

  • 時間:晚上7-9點睡覺前泡最好,這個時候腎經活躍,有助於腎氣恢復,泡完渾身溫暖舒暢,然後睡覺,最舒服。
  • 時長:每次半小時左右,泡到額頭,後背微微出汗(身體開始疏通)。不宜時間太長泡到大汗淋漓。
  • 水深:泡腳的水的深度,要超過小腿中部,這裡有個很重要的穴位豐隆穴,泡到這裡,泡腳的效果才會好。所以大家在選擇泡腳桶的時候,要選擇深度足夠的,很重要。
  • 水溫:最好恆溫42度上,持續刺激腳部穴位,促進氣血流通,才能使整體身體和手腳溫暖舒適。

堅持半個月,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這是自己和無數人體驗過的,非常簡單易行。

給上了年紀的父母泡腳,通常都是恆溫電動泡腳桶,水深水溫都夠,主要是方便。

蓓慈(BEICI)吳昕代言全自動按摩電動足浴泡腳盆泡腳桶京東去購買?

單純上面這一步做的夠好,身體就會有非常大的改觀,手腳會溫暖很多,睡眠質量也會好很多,身體陽氣也會逐漸恢復,再注意別熬夜,10點前能上床放鬆睡覺,那恢復的會更快。

2.健脾胃

這步是針對體質不太好的,泡腳後陽氣有恢復,但恢複比較慢的,身體虛的時間太長,通常伴隨著脾胃吸收運化不好,體內濕氣淤血等淤堵比較多。身體是個有機的整體,脾胃是後天能量吸收之本,所以健脾胃很重要,所以除了每天泡腳,飲食上也得多吃健脾祛濕的,增強脾胃運化,加快體內垃圾的排出,和新氣血的吸收和養成。盡量少食油膩葷腥辛辣的。

針對不同體質,健脾胃的飲食通常有所不同,有人看再細寫。

3.運動

方式有很多,但對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來說,前期最好是柔和緩慢的運動最好,不過於劇烈消耗氣血。太極,深蹲非常有效,但在做這些運動的過程中,注意呼吸和準備工作也應該重視。

  • 放鬆:氣血不足的人,通常身體是有淤堵的,特別是肩膀,脖子等部位,因為工作日常習慣,可能時長處於一種僵硬的狀態,肌肉不自主的緊繃不放鬆,是不利於氣血流通的。 所以運動前,準備工作做好,活動開關節,做做伸展活動,利於氣血流動,也不容易受傷。
  • 呼吸:人活著就靠呼吸,呼吸也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呼吸的深淺,也跟這個人的身體素質有關,氣血不足的人,通常氣短容易累,呼吸淺到肺部。而身體好的人,通常呼吸深到小腹。所以平時多做深呼吸,對身體也很好。
  • 運動中,如果肢體的伸展能配合呼吸的節奏,那身體很容易就有熱感。比如,肢體逐漸伸展時,同時逐漸吸氣,待動作展開停住時,呼吸也剛好吸滿,停一下,肢體回收時再呼氣。如此有條不紊,練上幾分鐘,身體就會熱乎。

以上3步都是日常中不用花太多時間的,只要堅持,手腳冰涼的問題一定能解決。

如果平時都懶得動的人,就先泡腳加飲食,待身體氣血恢復,自然不容易倦怠,就更願意活動身體了,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感謝題主邀請。

許多女性,老年人,一到秋冬季節,就會感覺手腳冰涼,怎麼也暖不熱。

而許多男性,卻沒有這種情況,反而是手心腳心發熱,身體發熱。

這就是女性陰虛體質的表現,也是體質差的反應

男性因為陽氣充足,所以在秋冬季節,陽氣外散,才會有身體發熱,手腳發熱的情況。、

男士抗寒,不怕冷,但女士卻非常怕冷,不耐寒,原因就在於男性體質好,女性體質弱。

但有的男性也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這就說明你的身體體質比較差,需要引起重視。

手腳冰涼,是人體虛的一種表現,出現這種情況,說明體質差,建議及時改善調養。

手腳冰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到底要怎麼調理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詳細說一說。

手腳冰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陽氣不足

《黃帝內經·素問》里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就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

而陽氣具有溫養的功能,陽氣不足就無法溫暖人體,特別是處於四肢末端的手腳更得不到陽氣。

氣虛氣滯,血液循環不好

如果身體氣虛,氣滯,就是會導致,身體內,氣血代謝緩慢,氣無法推動血液良好循環,郁滯在血管中,導致手足這些末梢神經,血液無法到達。

就好比:道路不通暢,能量運輸不出去,形成四肢熱量相對不足的狀態。

中醫術語就是「陽氣內郁,不能達於四末」。

如果是氣虛氣滯原因導致的手腳冰涼,那就要補氣理氣。

氣血不足

手腳的溫度是人體氣血的直接表現。

氣血充足的人手腳應該一年四季都是溫暖乾燥的。

如果手腳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腳冰冷,則有可能是血液量不足導致的。

手腳冰涼,中醫方法:3種食物 2個穴位 2個動作

從根上調理,輕鬆改善手腳冰涼現象!

1、茴香

金元醫家李東垣認為:「小茴香補命門之火」。

茴香辛甘溫,茴香有溫熱作用,主要入腎經,直接溫補腎的陽氣。

陽虛的人,也就是體質虛寒,平時比較怕冷的人,最適合多吃茴香,可以補腎助陽。

2、南瓜

南瓜被清代名醫陳修園讚譽為「補血之妙品」

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必需氨基酸,鈣,鋅,鐵,鈷,磷等等

其中,鈷是構成維生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幫助血液中的紅血球正常運作;

鋅則會直接影響成熟紅血球的功能;鐵質則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補血的優良營養素。

3、玫瑰普洱茶

玫瑰花對改善血液循環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

而陳年的熟普也是溫性的調理身體、補陽的佳品

在泡茶時加入少量的玫瑰花,一是可以調出更加美味的茶飲,二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補陽。

4、命門穴

命門穴為元氣之根本、生命之門戶,故名命門。

命門之火衰微,則寒邪易侵襲人體,出現畏寒、關節疼痛等癥狀,因此,命門穴為壯陽補腎散寒的常用穴位。

命門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用手掌按命門穴擦法治療,以透熱為度,每日1-2次。

5、湧泉穴

湧泉穴乃腎經的起點穴位

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堅持按此穴會促使手腳冰涼癥狀減輕。

還可治療失眠、高血壓等癥狀。

湧泉穴位於腳心。用手掌快速揉搓它,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揉搓湧泉穴100下,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

6、搓手

雙手快速搓動,堅持15-20秒,就會明顯就感覺手心開始發熱了。

這是因為通過摩擦生熱,五指的肌肉也在工作,血液循環會加快,不僅手熱了,全身都會熱。此外,手上還有很多穴位,經常搓手,養生好處多多。

7、踮腳跟

踮腳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保健方法。

腳跟與人體的腎經關係密切,而踮腳跟實際上是刺激了腎經穴位。

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行於足心湧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終屬腎絡膀胱。

踮腳跟就可以補助腎氣,以促進腎氣的通陽氣化作用。

在寒冷的冬天裡,經常踮踮腳跟,就是非常好的扶陽大法。

除了上述方法,在秋冬季節,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用熱水泡泡腳,多食一些溫熱性食物,少吃生冷瓜果類食物,注意及時增減衣物。

學習更多養生、美食、健康方面的知識,可以關注我的養生公眾號:超人紅姐(直接搜索就可以找到),每天都會推送非常有用,非常有趣的養生保健知識!

贊同的小可愛,可以給點個贊,鼓勵鼓勵么!


冬天手腳冷是正常現象。不冷才不正常。

要解決也簡單,開暖氣,多穿衣服,多運動。

老中醫那麼牛逼,中醫館冬天不也是開著暖氣么????


解決或者緩解冬天裡手腳冰涼的毛病

以下是一個方法。 屬於 古典駐顏術中食療養顏養生 改善體質的

隨緣關住


推薦幾種食療暖體的方法,手腳冰涼需要慢慢調理,食療對身體的傷害最小,建議一試

以下幾種食療葯膳都需要溫熱服食。

良姜粥

原料:高良薑末15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將高良薑末置粥鍋內,並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凈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

紅薯雞蛋粥

原料:紅薯1/6塊,雞蛋1個,牛奶2大匙。

做法:將紅薯去皮,燉爛,並搗成泥狀。將雞蛋煮熟之後把蛋黃搗碎。紅薯泥加牛奶用文火煮,並不時地攪動。黏稠時放入蛋黃,攪勻。

鯽魚煲

原料:鯽魚、蘿蔔、豆腐、姜、蔥。

做法:魚(已處理好的)兩面抹鹽,放薑片於魚腹、魚外,腌制15分鐘;下油鍋煎魚,兩面煎黃;鍋里放水,放薑片、蔥結(蔥挽成的結)大火燉15分鐘,鍋中出白湯;放入切薄的蘿蔔片,大火2分鐘,中火15分鐘左右;放入切好的豆腐塊,鍋中放鹽、少量雞精,再中火燉5分鐘。

艾附暖胃茶

原料:艾葉10克,香附10克,大棗5枚。

做法:艾葉和香附研末,與大棗一起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燜15分鐘,代茶頻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