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有不少水果需要從很遠的地方運來,如香蕉、芒果、獼猴桃等。這些水果往往很容易變質,如果要等到完全成熟了再運輸,運到目的地時可能已經腐爛了。要想讓這些水果能「承受」長途運輸,只能在它們還未變黃成熟的時候,就採摘下來,這時的水果往往又澀又硬,不能食用。讓它們成熟往往需要催熟劑,那麼這些在催熟劑作用下成熟的水果食用起來是安全的嗎?


人類吃蘋果、桃子等果實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事實上,在發現人工催熟劑之前,果實也都能自己成熟,並不一定需要人工催熟劑才能成熟。1935年,植物生理學家首次證明,使水果成熟的作用物質是一種氣體——乙烯,它能調節植物的成熟和衰老,正是由於乙烯的存在,果實會慢慢成熟,變甜、變軟。這裡的乙烯並不都是人為添加的,而是植物自己產生的。

知道了水果催熟的緣由,就知道如何讓水果催熟了——利用乙烯。採摘後的果實其實還是有生命活動的,它還能繼續分泌天然的植物的激素:乙烯。在平時,我們會發現,如果把熟水果和生水果放在一起並用塑料袋密封,生水果就會很快成熟。這就是利用了成熟了的水果會釋放更多的乙烯,而乙烯就有催熟的作用。所以,要想催熟水果,不一定要使用人工催熟劑:放幾個熟透的水果也行。不過,氣體使用起來很難操作,人們就合成了「乙烯利」這種物質作為催熟劑,它只要溶在水中就會分解,放出乙烯氣體,操作起來非常方便。

乙烯利,學名叫2-氯乙基磷酸,一分子乙烯利能夠分解產生一分子乙烯。乙烯利催熟主要發揮作用的其實也是乙烯。

乙烯利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全世界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是指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調節作用的農藥,目前,我國《農藥管理條例》也將植物生長調節劑作為農藥進行統一管理。農藥按口服半致死量的高低(每千克體重的半致死量, LD50) 分為6類: 特劇毒、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一類能夠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農藥,不以殺傷有害生物為目的,所以,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毒性一般為低毒或微毒,乙烯利也不例外。

不過,大劑量的乙烯利對人體是可能有急性傷害的。乙烯利本質上是一種有機磷化合物,其急性中毒的癥狀與其它的有機磷農藥類似,有兩例乙烯利急性中毒案例(一個取食了20g乙烯利粉劑,一個空腹飲用了250ml乙烯利溶液),他們的癥狀有瞳孔縮小、肺水腫的癥狀。但一般人根本不會直接吃或者喝乙烯利,很難達到中毒劑量。

而且,乙烯利催熟的使用量都很低。目前,農業上一般將乙烯利的溶液噴洒、浸泡果實加快其成熟。乙烯利的使用並不是越多越好,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均有一個適宜的劑量,用多了對農作物反而有害。如果乙烯利使用過量,水果會因為成熟過快而更容易腐爛。所以,不用太擔心催熟的水果。

很多人擔心水果催熟劑對人體有害,甚至有人說植物用的激素「就是避孕藥」,其實都是錯誤的,植物激素不會導致人和動物性早熟。

植物激素,和人體的激素,其實相差的不止兩萬里,從化學結構到生理功能都不是一回事,擔心水果催熟劑會讓孩子提前發育,完全是杞人憂天。

植物激素只作用於植物體,沒有動物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存在於生長的植物體內。幾千年來植物體作為人類的蔬菜、水果、糖、油等的主要食物源,在食用中是很安全的。植物激素對動物體不起作用;植物激素大多是小分子,而動物激素主要是大分子的蛋白質和多肽,兩者的化學結構不同,作用機理也完全不一樣,動物激素僅作用於動物體,因此,而動物激素對植物體也不起作用。

有人擔心,果農和商販會不會過量添加植物激素,其實不用太擔心。因為植物激素也需要成本,而且,植物激素的使用也有一個特殊的性質:少量用有好處,用多了有壞處!比如,用催熟劑催熟水果,但是用多了,水果會成熟過快,容易腐敗,反而不利於運輸和貯存。所以,商人和果農不會過量使用的。明明很低的量就能達到效果,過量添加只會增加成本,而且還不利。

很多人以為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果蔬成熟快、催熟的,就是「揠苗助長」,想當然地認為使用了催熟劑的果蔬營養價值差。其實,使用催熟劑在農業生產中可以促進果蔬生長,增加產量,果蔬的營養價值並不是全部都是差的,甚至,在某些果蔬中,營養價值還有提高。

在深色果蔬中,催熟果蔬的營養價值的確會有部分劣勢。在番茄的催熟研究中人們發現,使用乙烯催熟的番茄中番茄紅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都要低於自然成熟的番茄。究其原因,是因為番茄未成熟時,都是青黃色的,幾乎沒有番茄紅素,而維生素C含量已經有一定水平。催熟過程中,由於缺乏陽光作用,番茄紅素的產生受到一定影響,而貯藏過重中維生素C會受到氧化而減小。

不過,在其他淺色果蔬中,使用乙烯催熟的果蔬,營養價值並不會減少。中國農業大學2009年研究報道顯示,在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使用乙烯可使綠豆芽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含量分別增加25.1%、66.07%和163.9%;在荔枝、梨子的研究中發現,使用乙烯催熟的桃子總糖含量有升高,同時也能較好的保持維生素C的含量;營養價值均有增加趨勢。

總體來看,認為使用催熟的果蔬營養價值一定降低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一般來說,對於那些有色的水果來說,催熟後的某些營養的確有降低,但是,對於那些果肉部分沒有多少顏色的水果來說,催熟劑反而會提升它的營養。

不過,現在我們大部分人的問題依然是果蔬的食用量不夠,而且,秋冬季節果蔬少。營養學推薦每天要吃200-400克水果、300-500克蔬菜,而我們目前60%以上的人連一半都無法達到。相比擔心催熟果蔬那點營養差異,我們更應該擔心能否吃夠果蔬。如果能夠吃到自然成熟的甜美果實,我們就享受它的風味和口感;如果實在不能吃到它們呢,也未必非常吃虧,因為還有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這些有益物質。所以,還是不要太擔心催熟的果蔬營養差了,多吃才是目前的首要任務。

目前使用的果蔬催熟劑主要是乙烯利。乙烯利是一種可以溶解在水裡的物質,因此,用水清洗和浸泡就可以去掉殘留的。所以,平時吃水果,如果擔心有催熟劑殘留,不妨多用清水沖洗幾分鐘。


這些在催熟劑作用下成熟的水果食用起來是安全的!

水果催熟劑大多採用的是乙烯,在農業上,只需少量添加乙烯就能起到催熟作用,多餘的乙烯會釋放到大氣中,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被催熟的水果跟自然成熟的水果一樣,對身體無害。

此外,乙烯是一種植物激素,植物生長本身就會產生乙烯的,譬如說我們會把一個成熟的蘋果和摘下來的柿子放在一起,這樣柿子就能更快的成熟,這其中起到作用的就是蘋果釋放的乙烯。乙烯只能催熟水果,而影響人身體發育的是人體內的激素,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農業上催熟水果使用的多是乙烯利,它能分解產生乙烯,在非常大劑量的情況下確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這個大劑量如果是通過水果攝取的話,首先得吃下去數百公斤水果,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乙烯利的水溶性很好,仔細清洗水果也可以大大減少水果表面的殘留。

所以不用因為擔心催熟劑而不敢食用水果,每天200-400g水果肯定是利遠大於弊的。


可以的,樓主的問題和微商的廣告有異曲同工之妙啊,也就是微商抓住了大眾心裡,熟了的蘋果也會有乙烯?( ?? ? ? ?)?


可以參考印度《CURRENT SCIENCE》期刊, VOL. 99, NO. 12, 25 DECEMBER,2010

Md. Wasim Siddiqui*和 R. S. Dhua的一篇文章

Eating artificially ripened fruits is harmful》百度有免費PDF


那個催熟劑沒啥副作用,殘留也不多的話,應該問題不大(不考慮口感,風味,營養變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