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读诗的艺伎。大部分的艺伎皆知书达理,在学徒时期也须学习读书写字,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吟诗、弹唱好娱乐宾客,可说是才艺双绝。(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一同读诗的艺伎。大部分的艺伎皆知书达理,在学徒时期也须学习读书写字,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吟诗、弹唱好娱乐宾客,可说是才艺双绝。(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明治时代,日本对西方开放,从原本挫败的屈辱中快速重新站起来,大量学习西方现代科技与管理方法。西方的摄影术很快地就进入日本,不但落地生根,而且还发展出日本独特的冲印技术。其中最有名的是日本的手工上色蛋白照片。原本手工上色是西方的摄影冲印技术,主要是用笔将颜色涂在黑白蛋白照片上,由于是手工上色,所以每一张上色照片的色彩分布都不太一样。

在这项技术上,日本人表现了工艺技术上的认真态度,他们非常热衷于在黑白蛋白照片上作手工上色,除了大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外,最受西方人喜爱的莫过于日本艺伎的手工上色蛋白照片。这些照片经常集结成相册,作为旅游纪念品。

明治时期,西方人在日本购买了大量的艺伎相关蛋白照片,相册的技术都非常纯熟,受到了西方旅客的喜爱。近年日本人收藏本国的手工上色蛋白照片蔚然成风,他们又从西方买回了大量的明治时期蛋白相片。我们也分别从日本和欧洲购买了大量明治时期的蛋白照片,这些作品充分反映近代日本的风采,这里特别介绍艺伎主题的蛋白照片。这里的“伎”并非现代“娼妓”的意思,原意并没有卖身的含义,而是指艺术表演工作者。艺伎是指具有特殊才艺,从小受训得以娱宾的女子,在中国也有“书寓”的类似工作。尽管如此,日本的艺伎发展出独有的艺术型态,不仅才华出众,举凡服装、头饰、造型等等,都显得十分华美耀眼。大部分的艺伎皆知书达理,成长的过程也须学习读书写字,另外也长年练习演奏乐器「三味线」,从成为舞伎开始,便不断练习短曲,经过几年苦练才得以纯熟。她们能歌善舞,也擅于茶道花道,是拥有多种高超技艺的表演者。在京都,20岁以前的艺伎则统称为舞伎,她们的穿著较为华丽,约15岁左右就搬进「置屋」开始生活和学习技艺,20岁后就以艺伎称呼,并换上以素色为主的服饰。不管是艺伎还是舞伎,上妆都是一贯地白面红唇红眼线,她们也会将牙齿涂黑,表示自己已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女子。

艺伎的身分特殊,并充满著神秘和高贵的气质,服务的对象也皆为达官贵人居多,一般人难以一见,使得许多外国人对此神秘的文化都相当著迷。西方人刚接触日本文化时,被艺伎的艳丽造型和容貌深深吸引,以至于几乎把艺伎当成东方的造型象征,有时候画中国传统妇女时,无意间还画成日本式的造型。即使到了现代,也可见好莱坞出现以艺伎为主题而拍摄的电影《艺伎回忆录》,呈现了西方对日本艺伎文化的想像,可见艺伎的华丽如何深植人心。本篇将列出艺伎的各种造型和姿态,让读者能够分享早期日本古典艺妓的美艳与风华。

图片说明:

1(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1 当时流行于照相馆内进行摆拍,举凡艺伎、劳工阶级、和尚、武士等皆为常见的拍摄对象。他们于各式各样的布景前摆出相应的姿态,呈现了当时极具特色的摄影文化。

2(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2 漫步于日本庭院中的舞伎。她们手中各拿著一把日本和伞(日本油纸伞),为舞伎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

3(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3 一同读诗的艺伎。大部分的艺伎皆知书达理,在学徒时期也须学习读书写字,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吟诗、弹唱好娱乐宾客,可说是才艺双绝。

4(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4 乘坐轿子的艺伎。此张相片也是在照相馆内拍摄,呈现的是日本特有的「驾笼」,为古时日本庶民的出行工具。驾笼的空间不大,乘客只能跪坐于其中,身上的物品则放置于顶篷,因此主要是提供给当时的日本女性所使用。

5(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5 乘坐人力车的艺伎。艺伎的身份特殊,收费高昂,服务的客户皆为达官显要居多,一般的百姓也难以一窥其风采。因此一旦街上出现艺伎的身影,总会吸引大量的目光。

6(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6 乘坐轿子的艺伎。照片中乘坐「驾笼」的女子,手中持著团扇,呈现出优美的姿态。团扇的作用广泛,有著煽风取凉、驱虫、装饰、遮阳等用途,也是日本艺伎表演的道具之一。

7(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7(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7 乘坐人力车的艺伎。人力车最早起源于明治初期的日本,是当时平民的交通工具,而拉车的人则被称为「伡夫(しゃふ)」。

8(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8 持著和伞的艺伎。此张照片为相馆内的摆拍之作,后方的布景呈现出浓厚的日本名胜意境。这些刻意摆拍的照片多被摄影师制作成观光纪念照,贩售给来到本地游玩的外国旅客。

9(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09 演奏三味线的艺伎。三味线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三弦,后经过琉球而传入日本本岛。在成为艺妓之前的舞妓,自小就必需学习弹奏三味线,并经过长年的练习以便于日后为宴会中的客人弹奏娱宾。

10(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10 和室中的艺伎。摄影师在相馆内拍摄的摆拍之作,时常透过不同的场景和道具以凸显特定的日本文化,并制作成旅游观光纪念照贩售给西方游客,以满足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的想像。

11(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11 沈睡中的美丽艺伎。画面中的艺伎摆出熟睡的姿态,呈现出一股唯美的气质。其实这张照片同样为摄影师搭景摆拍之作,周遭所摆放的三味线、茶具和屏风等道具多用于满足外人对于日本文化之想像。

12(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12 演奏乐器的艺伎们。日本艺伎在成为得以独当一面的专业表演者前,皆需经过长年的乐器和舞蹈训练。照片中的艺伎们手中分别持著三味线、手鼓、肩鼓等乐器,摆出演奏的姿态,中间的艺伎则为负责吟唱之人。

13(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13 娱乐宾客中的艺伎们。日本艺伎具备著多种才艺,举凡乐器演奏、歌舞、吟诗、茶道皆为其训练的项目。他们在宴会中随著鼓声和三味线的琴声起舞,并唱起传统的歌谣,她们的美貌与风采皆使现场的宾客们陶醉不已。

14(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14 美丽端庄的艺伎。和舞伎相比,艺伎的造型多较为朴素,发饰的挑选上也不太使用太过华丽的发髻作为装饰,而是以简单的发髻为主,衬托出其成熟和内敛的气质。

15(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15 内敛婉约的艺伎。艺伎的服装一般来说多以黑色及无花纹装饰的素色为主,即便发饰也较舞伎低调许多。女子在成为艺伎前的见习阶段被称为「舞伎」,20岁后就以艺伎称呼。

16(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16 弹奏乐器中的艺伎们。日本艺伎在表演场合所演奏的音乐多以雅乐为主,乐器也多属于外来乐器。照片中的艺伎们所演奏的乐器为三味线、乐筝和横笛,三者皆源自于中国。

17(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图/徐宗懋图文馆提供)

17 演奏乐筝的艺伎。日本筝是日本传统音乐中一项重要的乐器,也是日本艺伎需学习弹奏的乐器之一。除了乐筝之外,三味线、小鼓、横笛等也是艺伎的弹奏训练项目。

作者介绍|徐宗懋图文馆

徐宗懋先生从事记者二十年,近年极力耕耘世界近代历史影像,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研究工作。过去曾在前线采访过以巴冲突、美国轰炸利比亚、萨尔瓦多内战、尼加拉瓜内战等。目前是新世语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出版品以徐宗懋图文馆(台湾)、秦风老照片馆(中国大陆)为品牌。收藏珍贵历史事件老照片,推广老照片为近代历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倡议新的历史影像革命,坚持借由历史原件的搜集,呈现给读者最高画质的视觉知识飨宴,并透过对历史的敬畏,与品质的追求,加上对工作无限的热爱,将以坚定的步伐,在历史图像的出版上,走出一条精彩的路。

责任编辑/潘渝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