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目前我國和日本所處的社會進程以及人們對於工作的態度,為什麼會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圖片來自微博@小野妹子學吐槽 侵刪)


「一個月加100小時以上的班不休息,當時我每天都在想生場病,受個傷就好了,這樣我就能歇一歇了。入職半年後,我的想法變成了現實:我從樓梯上摔下來失去了意識。醒來時父母告訴我差一點就救不回來了。」

東山結衣仍然會在噩夢裡看見第一份工作時總是在疲於奔命的自己。那時的她剛畢業,入職一家眾人眼中的好公司,既年輕又有幹勁,前輩交給自己的工作全都能完成。後來,去鬼門關走了一遭的她才意識到,那些打著「鍛煉」、「奮鬥」、「責任感」旗號瘋狂壓榨人的行為纔是對一個職場人最大的惡意。

初出校門走上社會的我們何嘗不和她一樣?找工作這件事,總是要喫過虧才懂得維護自己權利的。

去年我在國內某保險起家的綜合性金融集團實習,面試時問到上班時間是朝九晚六。入職後我才發現,準時下班在這家公司是不存在的:辦公室不熄燈,工位旁就放著摺疊牀。開會時,部門領導稱讚一個特別能熬夜的姑娘,承諾她要給她升職。領導還邀請這個姑娘發表一下升職感言,姑娘苦笑,說:好睏呀。

很快,堅持每天到點下班走人的我就成了被教育的對象。團隊裏一個帶我的姐姐在微信裏艾特我:你怎麼這麼沒責任心?不知道昨晚大家待到凌晨2點才走嗎?我看著手機,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我想說,這樣的加班很不合理。且不說熬夜傷身體。有一些工作,並不是必須要熬夜做完纔行。公司對加班到深夜的員工的補貼是第二天可以中午才來上班,那為什麼我不按時下班,第二天早上再來完成呢?

我還想說,為什麼部門領導喜歡在快下班的時候突然安排工作?然後讓所有人陪著他熬夜?領導可以上班不打卡,下午再來?而普通員工能這麼任性嗎?

我又想了想,感覺沒有辦法和部門溝通,於是提了辭職。總共上了5天班。辦離職手續的時候,HR見怪不怪地「安慰」了我:沒關係,還有人在這呆了一天就走的呢。

後來我去了一家新公司,部門5點半按時下班。到時間後,大家還會主動提醒我可以走了。再後來我得知,那個批評我沒責任心的姐姐辭職了。我只想起當初見到的她的時候她因為熬夜時不時發燒去醫院。

於是,我和東山結衣一樣,從此學會了保護自己。我懂得了招聘和麪試的話術:彈性工作的意思就是下班才彈性,包三餐意思就是加班到很晚,工作做完就可以走的意思就是工作會很多,做不完不能走。

試想,一家總是需要員工加班的公司,要麼就是工作分配不合理,要麼就是人手不夠。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是黑心公司。這樣的公司不值得你去。

試問難道不加班,就找不到工作,會被社會淘汰嗎?不。不加班的公司其實很多(常見的是外企和國企),自己的權利只有自己才能爭取。

最近996成為一個被反覆熱議的社會問題。當兩位企業家先後說出「不能拼的不是兄弟」、「996是修來的福報」,竟有人發自內心地認同他們的話,我突然意識到資本家精心熬製的這碗迷魂湯成功地剝削了多少淳樸的勞動力。

劇中,東山結衣望向餐廳那個空位,原來那裡總是有一位來喫完又回去加班的大叔,後來他死了,過勞死。

那一刻,我和結衣心中想的一樣:我可不能被工作奪走了人生。

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過度工作,除了成就你的老闆,換來所謂的更高的收入,還能得到什麼?996,賺的不是工資,都是醫藥費。

八小時工作制是血汗工廠的前人們通過漫長艱辛的鬥爭換來的,如今我們要是再無節制的加班,不是時代的倒退嗎?更何況,就像劇場裏一旦有人站起來,所有人也都必須站起來。加班會成為一個向社會各界蔓延的趨勢,到那時候,沒有休息時間的我們,拿什麼去陪伴我們的孩子、父母和朋友?

也許,愛加班的人跑得快,但我相信,只有準時下班的人才能走得遠。享受生活的人生,纔是完整的人生。

奮鬥有很多種方式,拚命加班是最笨的那種。

寫實的職場劇總是很難得。當我們都在談論996時出現了這樣一部號召我們準時下班的劇,可以說很應景了。下班後的世界那麼美好,我想去看看。

以上(劇評也發在豆瓣,原標題:無法成為社畜的我)


日本過了這麼多年,終於狠下心來要徹底割掉這塊打著上進,實際壓榨的爛肉。而中國互聯網大佬們,紛紛扛起比日本加班制度更加殘酷的「996」大旗,開始擂鼓吶喊。

我現在在日本的一家普通的公司上班,也就是日本人常常所說的「社畜」。(手動狗頭)其實,剛剛入社的時候,我就對於日本的加班制度深惡痛絕。領導除了開始上班的頭兩天對我說:「ちょうさん、終わりよ」(你該結束了)其他時候,就眼睜睜看我在辦公室無所事事呆到7點。我們公司是(9---18的時間制度)。其實這一個小時我幹了些什麼工作呢?忙的時候我會做一些工作方面的內容,但是如果當天工作做完的時候,我會怎麼樣呢?我常常寫寫日報,安排一下本週的計劃,甚至計劃一下回家晚上做什麼菜,學一些什麼課程。偶爾整理整理錢包,收拾收拾公文包。實在沒事做把辦公室的垃圾桶收拾一下。其實這一個小時,我給公司貢獻價值了嗎?其實並沒有,但是一直以來日本人的思維,就會覺得如果你不加班,你就是一個不上進的人。這種加班思維已經深入日本人的骨髓。所以,我也有朋友,因為不能忍受這種「サービス殘業「(無償加班)而和周圍的同事鬧得很不愉快。因為日本人的思維裏,一打下班鈴就揹包走的人不是有急事就是異類。但是,我很佩服我的朋友,她依然在日本的加班制度中出淤泥而不染,堅持打鈴就下班。而我早已同流合污了。(話題扯遠了,回歸正題)。

為什麼我覺得996制度比日本的加班制度更殘忍呢?


日本的加班制度有優良的福利待遇作為支撐。

下面是2019年日本某家大手的招聘待遇。

不懂日語,沒有關係。這上面有幾個關鍵信息。

標準労働時間7.75時間を超過した時間外労働には手當を別途支給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超過7.75個小時,就會有加班的補貼費。

完全週休2日製(土?日)、祝日、GW、夏季休暇、年末年始休暇、年間休日128日(2017年度)年次有給休暇(初年:18日、2年目~:21日)、リフレッシュ休暇、特別有給休暇 など

這麼長的寫的是什麼呢,就是公司的休假制度,總共有128天,完全週休2日製(週末一定不上班),同時還有年次有給休暇(就是國內的帶薪休假)一般公司來說至少10天,會根據社齡不斷累計增加。所以說一個普通員工在保證雙休的同時,一年有長達138以上的假期。平日裏加班還有加班費,在福利保障上要甩996好幾條街啊(雖然996的工資可能更高,但是沒有雙休沒有假期,你要錢沒處花啊)。

日本的加班度在逐漸瓦解。

上週我去大阪見一個朋友,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他曾和我抱怨經常加班到10點。我問他你最近加班到幾點呢?他說,最近出來規定了,每週加班不能超過15個小時,所以我們公司乾脆現在每天下午6點多就打卡下班了。越來越多的公司對於加班越來越謹慎。因為工作關係,我也能接觸到日本各種製造業的公司,他們對於現在剛出來的規定,都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加班是一條紅線」,能不去碰就千萬不能碰。而這條紅線,就是安倍首相出臺的「36協定」

36協定其實是比較複雜的規定,它對大中小企業都有不同的規定。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就是要改變過度加班的社會風氣。給加班時間蓋上蓋,你想加班也可以,但不能超過這個時間哦,你一旦超過,政府可要來找你麻煩的。所以,這個紅線的拉起,就代表著日本加班制度會逐漸歪解,畢竟日本人的法律意識要比任何國家都要強的多。但是對於「加班成病」的社會風氣和意識,還需要時間去逐漸改變。

日本平均的加班時間並不是很長。

這是平均到日本全國的勞動者的每月加班小時數。(因為平均了很多小時工或者體力勞動者)這樣一看其實日本的加班數並不是很高。因為要知道,在國內有太多太多的底層勞動者沒有雙休,很多工廠甚至有工作12小時還沒有加班費的工作制度。如果有一個統計的話,國內的加班數可能要比日本嚇人很多。

日本的加班文化曾經讓日本的發展享受了勞動力紅利,但不知不覺中也形成了一種「社會病」。成年男性必須要趕最後一班電車回家,就算沒工作做也要去居酒屋去子彈房磨蹭到晚上。準時下班的人被當成異類或者不求上進的人,這和現在宣傳「996」的大佬們的口號何等的相似。日本過了這麼多年,終於狠下心來要徹底割掉這塊打著上進,實際壓榨的爛肉。而中國互聯網大佬們,紛紛扛起比日本加班制度更加殘酷的「996」大旗,開始擂鼓吶喊。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諷刺。21世紀的今天,互聯網企業不去思考如何創新,如何用管理的力量去形成競爭力,而是簡單粗暴地靠著最原始的方式進行著明目張膽的資本壓榨,可以說開歷史的倒車嗎?

我覺得,這其實是日本人對於過去的一種反思。

日本有一個非常牛逼的人物,叫稻盛和夫,這個人有多厲害呢?他被尊為「經營之神」。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過後,日本的大公司們都迎來了中年危機。東京證交所最熱的公司,不是加勒比,而是稻盛和夫的京瓷。

而這位,也是堅定的加班主義者,當然不是他自己加班。

這位創立過兩家五百強公司的大牛的一大傑出貢獻,是把雞湯味的餡兒,包進西方管理學的皮裏廣為流傳。稻盛先生經典語錄的畫風是這樣:

如果你不努力工作,我就用加特林打爆你的狗頭。

而企業家們對他的學習,改變了日本戰後出生一代人。他們從小就被告知,島國資源少,要更努力才能活下去,堅信努力工作就能改變命運。

這也就出現了我們以前看日劇時出現的日本人的「加班文化」。

那時寫字樓裏都是為了工作可以不要家庭的「企業戰士」。功能飲料Regain在1988年做了個廣告,廣告語成了那年島國年度流行語:

你能 24 小時作戰嗎?

在那時的日本,每天加班5、6個小時被視為理所應當,只有加班超過十個小時的人,纔有可能被人勸一句:你加班有點太拼了呦。

前兩年日本的NHK做過一個《老後破產》的紀錄片,拍了一些超高速經濟增長時代上班族的晚年,其悽慘程度超乎想像,這些人中甚至有人喫不飽飯,幾乎被餓死。而與此同時,1987年後出生的日本「寬鬆一代」,選擇躺下,成為啃老一族、死宅。他們親眼目睹了父輩的命運,即使像父輩一樣24小時作戰,又能怎樣呢。

我想,這部日劇應該就是對於曾經這種「超負荷運轉」的反思。企業終究不是軍隊和政府機關,這二者之所以需要高負荷運轉,是因為這二者都承擔著其他任何團體無法替代、也無法承擔的職責;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他們沒有這樣的需求,也沒有這樣的必要長期維持那種高負荷、甚至是超負荷運轉的狀態,沒有哪家工廠會一直讓機器長期處於高速運載的狀態,更勿論超載了。

這就應和了那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只可惜很多老闆不懂這個道理。


你們還記得嗎,五一勞動節和雙休日是無產階級工人領袖上絞刑架給你換來的


我來稍微分析一下吧。以下全是基於我的視角的觀察,如有偏差請不吝賜教。

日本的大環境最近加班越來越少的事兒其他答主已經說了,這符合我的認知,也有政府站臺,就不再重複了。

太長不看版(TL; DR)我覺得相對於北上廣深,東京的社畜的生活沒那麼焦慮。因為在東京佛系地工作,至少也能達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LV3,在北上廣深佛系,連LV2都無法保證。


無論是什麼國籍,絕大多數人對生活的訴求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

  • 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 有一個穩定的住所(房子)
  • 有私人的時間

滿足以上3點,你已經在馬斯洛需求層次裏達到LV3 ~ LV4了。(即滿足到了社交需求 or 尊重需求)。與此相對,如果這三項都不滿足的話,那LV2都達不到(生活沒有安全感)。

在座的各位,你們覺得在國內996的小夥伴們,以上3點能達到幾點?(笑)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生理需求是LV1,自我需求是LV5。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而到了LV4,遑論焦慮,估計很多人已經可以高喊一聲:「我的生涯一片無悔!」了23333


說到這裡,我想先補充一點背景知識,那就是東京的房價

隨便舉個例子:

圖裡有兩房子,平面圖是小的那棟的,就拿小的那來解釋吧

  • 3層的一戶建(獨棟帶車庫)
  • 走路到池袋站14分鐘(東京幾大商圈之一)
  • 土地面積66平米(永久土地權)
  • 實用面積101平米(車庫,陽臺,樓梯,牆壁不算在內)(永久產權)
  • 不到7800萬日元(按0.06的匯率,即不到470萬人民幣

另外

  • 日本人 or 日本永駐者可享受零首付
  • 住宅貸款最長35年,金利0.6%~0.8%

這麼算下來上圖那套房每個月只需要還款約 21w 日元左右(約1.3w RMB)

對於碩士畢業的留學生來說,找一個400w年薪起薪的工作並不難(金融,律師,醫生則更高,IT要看公司)。日本人的話,根據網上的調查,東京都20~29歲的社畜平均年收是379w (不分行業不分性別)

假設夫妻都工作,那麼平均收入則是 758w 日元,到手約 580w,這樣的收入下每年拿 250w 還貸款也沒那麼難受吧?實際上還房貸還能抵稅,也就是說到手的數字只會更多。

另外,日本的租房制度非常完善,房東無權隨意把租戶趕走,所以最近那些不喜歡一直在同一個地方長住的家庭,選擇一直租房的 case 也越來越多了。

結論:日本人20~29歲的平均工資下,雙份收入即可負擔得起一套地段較好,獨棟,永久產權的房子了。更不用說30來40歲的時候了。注意到,這並不需要任何家長的幫助。


(此處省略吐槽國內的房價兩千字)

接著我們就能直觀的對比東京和北上廣深的社畜生活了。

補充一點,在日本裁員是極其罕見的。一方面是人手不足,另一方面是公司方要背負巨大的法律賠償責任。所以在日本,工作是否穩定,是一個個人的選擇問題。

你看,在北上廣深搬磚的話,即使996,大多數人也無法獨立買房,還被剝奪了私人時間,還隨時會面臨炒魷魚……焦慮得不行了都,很難說滿足LV2(安全需求)

而在東京搬磚,加班少,即使不拚命,大多數人還是有能力獨立買房,還有私人時間工作穩定。輕鬆超過LV2,達到LV3(社交需求)。其中優秀的人還能達到LV4(尊重需求)

題主你說,普通人到這份兒上肯定就滿足了啊,還奮鬥啥?


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