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我国和日本所处的社会进程以及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区别?(图片来自微博@小野妹子学吐槽 侵删)


「一个月加100小时以上的班不休息,当时我每天都在想生场病,受个伤就好了,这样我就能歇一歇了。入职半年后,我的想法变成了现实:我从楼梯上摔下来失去了意识。醒来时父母告诉我差一点就救不回来了。」

东山结衣仍然会在噩梦里看见第一份工作时总是在疲于奔命的自己。那时的她刚毕业,入职一家众人眼中的好公司,既年轻又有干劲,前辈交给自己的工作全都能完成。后来,去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她才意识到,那些打著「锻炼」、「奋斗」、「责任感」旗号疯狂压榨人的行为才是对一个职场人最大的恶意。

初出校门走上社会的我们何尝不和她一样?找工作这件事,总是要吃过亏才懂得维护自己权利的。

去年我在国内某保险起家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实习,面试时问到上班时间是朝九晚六。入职后我才发现,准时下班在这家公司是不存在的:办公室不熄灯,工位旁就放著折叠床。开会时,部门领导称赞一个特别能熬夜的姑娘,承诺她要给她升职。领导还邀请这个姑娘发表一下升职感言,姑娘苦笑,说:好困呀。

很快,坚持每天到点下班走人的我就成了被教育的对象。团队里一个带我的姐姐在微信里艾特我:你怎么这么没责任心?不知道昨晚大家待到凌晨2点才走吗?我看著手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我想说,这样的加班很不合理。且不说熬夜伤身体。有一些工作,并不是必须要熬夜做完才行。公司对加班到深夜的员工的补贴是第二天可以中午才来上班,那为什么我不按时下班,第二天早上再来完成呢?

我还想说,为什么部门领导喜欢在快下班的时候突然安排工作?然后让所有人陪著他熬夜?领导可以上班不打卡,下午再来?而普通员工能这么任性吗?

我又想了想,感觉没有办法和部门沟通,于是提了辞职。总共上了5天班。办离职手续的时候,HR见怪不怪地「安慰」了我:没关系,还有人在这呆了一天就走的呢。

后来我去了一家新公司,部门5点半按时下班。到时间后,大家还会主动提醒我可以走了。再后来我得知,那个批评我没责任心的姐姐辞职了。我只想起当初见到的她的时候她因为熬夜时不时发烧去医院。

于是,我和东山结衣一样,从此学会了保护自己。我懂得了招聘和面试的话术:弹性工作的意思就是下班才弹性,包三餐意思就是加班到很晚,工作做完就可以走的意思就是工作会很多,做不完不能走。

试想,一家总是需要员工加班的公司,要么就是工作分配不合理,要么就是人手不够。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是黑心公司。这样的公司不值得你去。

试问难道不加班,就找不到工作,会被社会淘汰吗?不。不加班的公司其实很多(常见的是外企和国企),自己的权利只有自己才能争取。

最近996成为一个被反复热议的社会问题。当两位企业家先后说出「不能拼的不是兄弟」、「996是修来的福报」,竟有人发自内心地认同他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资本家精心熬制的这碗迷魂汤成功地剥削了多少淳朴的劳动力。

剧中,东山结衣望向餐厅那个空位,原来那里总是有一位来吃完又回去加班的大叔,后来他死了,过劳死。

那一刻,我和结衣心中想的一样:我可不能被工作夺走了人生。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著血和肮脏的东西。过度工作,除了成就你的老板,换来所谓的更高的收入,还能得到什么?996,赚的不是工资,都是医药费。

八小时工作制是血汗工厂的前人们通过漫长艰辛的斗争换来的,如今我们要是再无节制的加班,不是时代的倒退吗?更何况,就像剧场里一旦有人站起来,所有人也都必须站起来。加班会成为一个向社会各界蔓延的趋势,到那时候,没有休息时间的我们,拿什么去陪伴我们的孩子、父母和朋友?

也许,爱加班的人跑得快,但我相信,只有准时下班的人才能走得远。享受生活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奋斗有很多种方式,拚命加班是最笨的那种。

写实的职场剧总是很难得。当我们都在谈论996时出现了这样一部号召我们准时下班的剧,可以说很应景了。下班后的世界那么美好,我想去看看。

以上(剧评也发在豆瓣,原标题:无法成为社畜的我)


日本过了这么多年,终于狠下心来要彻底割掉这块打著上进,实际压榨的烂肉。而中国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扛起比日本加班制度更加残酷的「996」大旗,开始擂鼓呐喊。

我现在在日本的一家普通的公司上班,也就是日本人常常所说的「社畜」。(手动狗头)其实,刚刚入社的时候,我就对于日本的加班制度深恶痛绝。领导除了开始上班的头两天对我说:「ちょうさん、终わりよ」(你该结束了)其他时候,就眼睁睁看我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呆到7点。我们公司是(9---18的时间制度)。其实这一个小时我干了些什么工作呢?忙的时候我会做一些工作方面的内容,但是如果当天工作做完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呢?我常常写写日报,安排一下本周的计划,甚至计划一下回家晚上做什么菜,学一些什么课程。偶尔整理整理钱包,收拾收拾公文包。实在没事做把办公室的垃圾桶收拾一下。其实这一个小时,我给公司贡献价值了吗?其实并没有,但是一直以来日本人的思维,就会觉得如果你不加班,你就是一个不上进的人。这种加班思维已经深入日本人的骨髓。所以,我也有朋友,因为不能忍受这种「サービス残业「(无偿加班)而和周围的同事闹得很不愉快。因为日本人的思维里,一打下班铃就背包走的人不是有急事就是异类。但是,我很佩服我的朋友,她依然在日本的加班制度中出淤泥而不染,坚持打铃就下班。而我早已同流合污了。(话题扯远了,回归正题)。

为什么我觉得996制度比日本的加班制度更残忍呢?


日本的加班制度有优良的福利待遇作为支撑。

下面是2019年日本某家大手的招聘待遇。

不懂日语,没有关系。这上面有几个关键信息。

标准労働时间7.75时间を超过した时间外労働には手当を别途支给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超过7.75个小时,就会有加班的补贴费。

完全周休2日制(土?日)、祝日、GW、夏季休暇、年末年始休暇、年间休日128日(2017年度)年次有给休暇(初年:18日、2年目~:21日)、リフレッシュ休暇、特别有给休暇 など

这么长的写的是什么呢,就是公司的休假制度,总共有128天,完全周休2日制(周末一定不上班),同时还有年次有给休暇(就是国内的带薪休假)一般公司来说至少10天,会根据社龄不断累计增加。所以说一个普通员工在保证双休的同时,一年有长达138以上的假期。平日里加班还有加班费,在福利保障上要甩996好几条街啊(虽然996的工资可能更高,但是没有双休没有假期,你要钱没处花啊)。

日本的加班度在逐渐瓦解。

上周我去大阪见一个朋友,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他曾和我抱怨经常加班到10点。我问他你最近加班到几点呢?他说,最近出来规定了,每周加班不能超过15个小时,所以我们公司干脆现在每天下午6点多就打卡下班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对于加班越来越谨慎。因为工作关系,我也能接触到日本各种制造业的公司,他们对于现在刚出来的规定,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加班是一条红线」,能不去碰就千万不能碰。而这条红线,就是安倍首相出台的「36协定」

36协定其实是比较复杂的规定,它对大中小企业都有不同的规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就是要改变过度加班的社会风气。给加班时间盖上盖,你想加班也可以,但不能超过这个时间哦,你一旦超过,政府可要来找你麻烦的。所以,这个红线的拉起,就代表著日本加班制度会逐渐歪解,毕竟日本人的法律意识要比任何国家都要强的多。但是对于「加班成病」的社会风气和意识,还需要时间去逐渐改变。

日本平均的加班时间并不是很长。

这是平均到日本全国的劳动者的每月加班小时数。(因为平均了很多小时工或者体力劳动者)这样一看其实日本的加班数并不是很高。因为要知道,在国内有太多太多的底层劳动者没有双休,很多工厂甚至有工作12小时还没有加班费的工作制度。如果有一个统计的话,国内的加班数可能要比日本吓人很多。

日本的加班文化曾经让日本的发展享受了劳动力红利,但不知不觉中也形成了一种「社会病」。成年男性必须要赶最后一班电车回家,就算没工作做也要去居酒屋去子弹房磨蹭到晚上。准时下班的人被当成异类或者不求上进的人,这和现在宣传「996」的大佬们的口号何等的相似。日本过了这么多年,终于狠下心来要彻底割掉这块打著上进,实际压榨的烂肉。而中国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扛起比日本加班制度更加残酷的「996」大旗,开始擂鼓呐喊。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企业不去思考如何创新,如何用管理的力量去形成竞争力,而是简单粗暴地靠著最原始的方式进行著明目张胆的资本压榨,可以说开历史的倒车吗?

我觉得,这其实是日本人对于过去的一种反思。

日本有一个非常牛逼的人物,叫稻盛和夫,这个人有多厉害呢?他被尊为「经营之神」。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过后,日本的大公司们都迎来了中年危机。东京证交所最热的公司,不是加勒比,而是稻盛和夫的京瓷。

而这位,也是坚定的加班主义者,当然不是他自己加班。

这位创立过两家五百强公司的大牛的一大杰出贡献,是把鸡汤味的馅儿,包进西方管理学的皮里广为流传。稻盛先生经典语录的画风是这样:

如果你不努力工作,我就用加特林打爆你的狗头。

而企业家们对他的学习,改变了日本战后出生一代人。他们从小就被告知,岛国资源少,要更努力才能活下去,坚信努力工作就能改变命运。

这也就出现了我们以前看日剧时出现的日本人的「加班文化」。

那时写字楼里都是为了工作可以不要家庭的「企业战士」。功能饮料Regain在1988年做了个广告,广告语成了那年岛国年度流行语:

你能 24 小时作战吗?

在那时的日本,每天加班5、6个小时被视为理所应当,只有加班超过十个小时的人,才有可能被人劝一句:你加班有点太拼了呦。

前两年日本的NHK做过一个《老后破产》的纪录片,拍了一些超高速经济增长时代上班族的晚年,其凄惨程度超乎想像,这些人中甚至有人吃不饱饭,几乎被饿死。而与此同时,1987年后出生的日本「宽松一代」,选择躺下,成为啃老一族、死宅。他们亲眼目睹了父辈的命运,即使像父辈一样24小时作战,又能怎样呢。

我想,这部日剧应该就是对于曾经这种「超负荷运转」的反思。企业终究不是军队和政府机关,这二者之所以需要高负荷运转,是因为这二者都承担著其他任何团体无法替代、也无法承担的职责;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需求,也没有这样的必要长期维持那种高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没有哪家工厂会一直让机器长期处于高速运载的状态,更勿论超载了。

这就应和了那句古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只可惜很多老板不懂这个道理。


你们还记得吗,五一劳动节和双休日是无产阶级工人领袖上绞刑架给你换来的


我来稍微分析一下吧。以下全是基于我的视角的观察,如有偏差请不吝赐教。

日本的大环境最近加班越来越少的事儿其他答主已经说了,这符合我的认知,也有政府站台,就不再重复了。

太长不看版(TL; DR)我觉得相对于北上广深,东京的社畜的生活没那么焦虑。因为在东京佛系地工作,至少也能达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LV3,在北上广深佛系,连LV2都无法保证。


无论是什么国籍,绝大多数人对生活的诉求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

  • 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 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房子)
  • 有私人的时间

满足以上3点,你已经在马斯洛需求层次里达到LV3 ~ LV4了。(即满足到了社交需求 or 尊重需求)。与此相对,如果这三项都不满足的话,那LV2都达不到(生活没有安全感)。

在座的各位,你们觉得在国内996的小伙伴们,以上3点能达到几点?(笑)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生理需求是LV1,自我需求是LV5。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而到了LV4,遑论焦虑,估计很多人已经可以高喊一声:「我的生涯一片无悔!」了23333


说到这里,我想先补充一点背景知识,那就是东京的房价

随便举个例子:

图里有两房子,平面图是小的那栋的,就拿小的那来解释吧

  • 3层的一户建(独栋带车库)
  • 走路到池袋站14分钟(东京几大商圈之一)
  • 土地面积66平米(永久土地权)
  • 实用面积101平米(车库,阳台,楼梯,墙壁不算在内)(永久产权)
  • 不到7800万日元(按0.06的汇率,即不到470万人民币

另外

  • 日本人 or 日本永驻者可享受零首付
  • 住宅贷款最长35年,金利0.6%~0.8%

这么算下来上图那套房每个月只需要还款约 21w 日元左右(约1.3w RMB)

对于硕士毕业的留学生来说,找一个400w年薪起薪的工作并不难(金融,律师,医生则更高,IT要看公司)。日本人的话,根据网上的调查,东京都20~29岁的社畜平均年收是379w (不分行业不分性别)

假设夫妻都工作,那么平均收入则是 758w 日元,到手约 580w,这样的收入下每年拿 250w 还贷款也没那么难受吧?实际上还房贷还能抵税,也就是说到手的数字只会更多。

另外,日本的租房制度非常完善,房东无权随意把租户赶走,所以最近那些不喜欢一直在同一个地方长住的家庭,选择一直租房的 case 也越来越多了。

结论:日本人20~29岁的平均工资下,双份收入即可负担得起一套地段较好,独栋,永久产权的房子了。更不用说30来40岁的时候了。注意到,这并不需要任何家长的帮助。


(此处省略吐槽国内的房价两千字)

接著我们就能直观的对比东京和北上广深的社畜生活了。

补充一点,在日本裁员是极其罕见的。一方面是人手不足,另一方面是公司方要背负巨大的法律赔偿责任。所以在日本,工作是否稳定,是一个个人的选择问题。

你看,在北上广深搬砖的话,即使996,大多数人也无法独立买房,还被剥夺了私人时间,还随时会面临炒鱿鱼……焦虑得不行了都,很难说满足LV2(安全需求)

而在东京搬砖,加班少,即使不拚命,大多数人还是有能力独立买房,还有私人时间工作稳定。轻松超过LV2,达到LV3(社交需求)。其中优秀的人还能达到LV4(尊重需求)

题主你说,普通人到这份儿上肯定就满足了啊,还奋斗啥?


别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