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Nature:中國團隊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研究取得新突破

日期:2020年5月26日,君實生物宣佈,《自然》雜誌在線刊登論文,發表君實生物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中和抗體臨牀前研究成果。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牀轉化的價值。

論文首次報告了針對SARS-CoV-2中和抗體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並取得了積極成果。中國科研團隊在「全球抗疫」的鬥爭中再次取得新的突破。

中和抗體是一種治療性抗體,可以通過中和或抑制病原體的生物學活性來保護細胞免受侵害。憑藉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特點,中和抗體能夠搶先與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從而阻斷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病毒無法感染正常細胞,就很容易被免疫系統清除。中和抗體被國內外科學界普遍認為具有對抗新冠疫情的潛力。

研究者首先使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恢復期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PBMC)分離出11個SARS-CoV-2中和性單克隆抗體(mAb),經流式細胞技術(FACS)進行阻斷試驗分析,篩選出CA1、CB6兩種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轉染的HEK293T細胞,兩者均在後續的細胞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中和活性。

為進一步測試抗體的治療與預防效果潛力,研究人員採用SARS-CoV-2感染恆河猴模型的方法,將9隻恆河猴分為3組(對照組、預防組和治療組),其中對照組注射安慰劑,預防組在病毒感染前一天注射CB6抗體,治療組則在病毒感染後第1天和第3天注射同劑量CB6抗體。結果顯示,在感染後的第4天,治療組的猴子病毒效價顯著降低,病毒滴度比對照組降低了約3個對數,表現出明確的治療效果。同樣,在預防組中,研究人員在猴子感染新冠病毒後僅檢測到最低水平的病毒,病毒載量峯值不超過103 RNA 拷貝/mL,表明CB6中和抗體在SARS-CoV-2環境下具有很強的預防保護作用。

為了避免既往SARS病毒研究中出現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效應(如急性呼吸道損傷等),研究團隊對備選抗體進行了Fc段改造,引入LALA突變,以降低其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降低急性肺損傷風險。在動物實驗中,治療組或預防組動物均具有完整的肺泡結構,表現出有限的病理肺損害,表明經過工程化改造的CB6-LALA抗體在顯著抑制SARS-CoV-2病毒的同時,減少了感染相關的肺損傷。

研究團隊還對中和抗體進行了晶體結構解析,以進一步瞭解其結合位點與抗病毒機制。結果發現,CB6抗體能夠識別結合SARS-CoV-2受體結合域中的ACE2位點(SARS-CoV-2-RBD),從而幹擾病毒與其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團隊、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閤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以及君實生物等多個產學研機構和團隊聯合攻關。其中,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高福、王奇慧,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袁志明,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傳染病治療研究中心王福生為通訊作者。

君實生物和中科院微生物所是全球範圍內最早啟動新冠中和抗體研究的團隊之一。目前,雙方已完成臨牀申報所需的臨牀前研究,用於GLP毒理研究和臨牀批次的抗體工藝開發和GMP生產。此外,君實生物也與美國禮來製藥簽訂合作協議,雙方計劃於第二季度在中國和美國遞交臨牀試驗申請並啟動臨牀研究。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嚴景華介紹,「本次研究報告了兩株具有良好中和活性的單克隆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體外實驗中表現出更強的阻斷能力,不僅比宿主細胞受體的親和力高100~200倍以上,且與病毒結合區域高度重疊,使得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時,我們還通過非人靈長動物實驗顯示了CB6抗體的治療和預防能力,表明這一針對新冠病毒的候選藥物頗具前景,非常期待它在臨牀試驗中得到進一步驗證。」

(作者:盧杉 編輯:徐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