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有點壓抑的三十年故事,你想了些什麼。


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金熊獎上,奪得了最佳男女主的雙桂冠。

影片主要講述了父母是多年好友的兩個男孩相約去水庫玩耍,其中一個男孩星星因為意外不幸溺水身亡,另一個男孩浩浩卻活了下來。溺水男孩的父母(詠梅飾王麗雲、王景春飾劉耀軍)失去獨生兒子遭受生活巨大打擊,倖存男孩的父母(艾麗婭飾李海燕、徐程飾沈英明)內心背上了一輩子無法釋懷的愧疚。原本親密無間的兩家人,從此越走越遠,一切都無法再回到過去。

影片橫跨三十年時間,在鏡頭下,王麗雲從二十多歲的青春少女變成了最後的白髮老人。在這之中還穿插了計劃生育,下崗潮,下海熱,南遷出國熱等三十年來的時代巨變。

影片主要聚焦在孩子對於中國家庭的重要意義上,所有的故事情節都圍繞這個失去了獨生兒子並且無法再生育孩子的家庭展開。

這其中,有王麗雲和劉耀軍失去愛子並且無法再生育的徹心之痛,有李海燕和沈英明孩子倖存卻無法再面對好友夫婦的複雜心情,還有浩浩壓在心底三十多年對於星星的無限愧疚之情。

在這兩個家庭之外,還有沈茉莉(齊溪飾)對劉耀軍從兄妹情中暗生的戀愛情愫,高美玉(李菁菁飾)和張新建(趙燕國彰飾)不被看好卻最終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

影片不是隻關注這幾個家庭的起起伏伏愛恨糾葛,在他們背後,我們還可以看到整個時代的洪流背景,以及在大的政策大的命運之中人們的沒有選擇無可奈何。

王麗雲原本可以再有一個孩子,但是在國家「一切為了四個現代化」而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她被李海燕半教育半強迫著打掉了孩子,並且因此無法再生育。

至於在下崗潮中被下崗,更是她根本無法控制無從反抗的命運。

喪子之後夫婦二人遠走他鄉,領養了一個很像星星的男孩,但是這男孩卻叛逆抵觸,無法被管教。這時候的王麗雲,站在海邊灌了水的房子裏,雖然無可奈何不知所措,但是隻是靜靜的站著,也沒有多麼大哭大鬧。

整部影片175分鐘,看完全片,心情就好像在下雨天的路邊攤喫了一碗不怎麼好喫的清湯麵,低低地壓抑,但是湯底雋永。

面雖然不好喫,但是還是平靜地把它喫完。

生活雖然諸多不幸,但是還是平靜地把它過完。

兩位主演情感表露極其剋制隱忍,在面對喪子之痛,被迫打掉孩子,養子叛逆離家出走,情感被介入等諸多生活變故,他們雖然悲痛,卻也沒有那麼激烈。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兩個人在大雨天尋找離家出走的養子,回到家後水已經全部灌進家中,兩個人也不說話,只是默默地開始把漂在水中的傢具撿起來。雖然疲憊雖然無奈,但是對於生活的接連不公,並沒有表現出激烈的抵抗。

兩位主角的性格,都極其有韌性,正是因為這種韌性,他們才能在一次次的生活變故里活下去。

至於結尾時候兩家人的最終釋懷,更是表現出一種與時間相處的巨大智慧。沒有仇恨,沒有怨懟,父母們都白了頭髮,孩子也有了家庭,平平靜靜地再說出當年的事,坦坦蕩蕩講出壓在自己心裡的愧疚,心結打開,生活還得向前走。

這是我欣賞這一部影片的地方。它沒有講述多麼帥氣的故事,也沒有表露什麼恣意的情感,它看起來極其普通,普通到好像就是我們身邊發生著的故事,但是在這個故事裡,卻隱藏著那種平靜的深邃的巨大力量。

人生其實不是必須得要情感激動,不是必須轟轟烈烈纔算沒有白走一遭。相反,有時候把情感收進去,比放出來更難。有時候,這種面對不幸卻仍要堅強活下去的平靜力量,更顯得可貴。

雖然這對夫婦喪失了愛子,但是相比於真實生活中更加不可控制的不如意,他們至少彼此相愛,互相取暖。

這對於遭受不幸的他們來說,也算是一種療愈。

還有他們領養一個長的很像星星的男孩,也是希望給自己一些療愈。雖然在這之中,又牽涉到這個男孩的身份認同問題。

人生的事情實在複雜,也從來不是我們一廂情願想的那樣。

但是,人們之所以能在這個星球上存活,就是因為受傷後能去尋找療愈並且最終痊癒。受傷的過程當然痛苦,但是痊癒後,將會是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我們無法知道和控制生命裏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候的態度。

另外,在沈茉莉無意介入劉耀軍和王麗雲最後互相取暖的脆弱情感時,王耀軍說:「我和你麗雲嫂子,現在都是在為對方活著。」

我雖然欣賞男女主角在面對接二連三生活變故時候的平靜堅韌,但是我並不欣賞這句話。

我覺得似乎還應該再堅強一些,因為每個人的路,從開始到結束,一直走著的,其實只有自己一個人。其他的父母孩子,愛人朋友,都不過是你路上某一段的陪伴。他們或許給你庇護,給你成就,給你甜蜜,給你依靠,但是終究這條路,只是你一個人在走。

失去了孩子,沒有了愛人,或者等等等等,都是生活給的巨大挑戰。或許當時難受得撕心揪肺,無法釋懷,但是過去了,這條路,就還得,一直走。

無論多麼親密的關係,父母也好,孩子也好,愛人也好,其實對於我們獨立的個體來說,都是別人。

互相陪伴的路上我們彼此成長,互相鼓勵,不得不說再見的時候也不要太過傷心。

當然,旁觀者什麼話都好說,一旦災難真切發生在自己的生活裏,還是會哭天搶地。

只是我還是欣賞坦然面對失去,面對災難,面對死亡的人們。

我們一起地久天長固然很好。

但是更可貴的,是哪怕這路上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也能依舊地久天長。

原載於公眾號:小年圍爐

http://weixin.qq.com/r/xjgnP5XER8g4rdFc923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感觸就是要好好活著。難以想像喪子之痛有多痛,以為世界就此停止,但時間竟還在繼續,生活竟還在繼續,竟也慢慢地變成了兩鬢白髮的老人。

在這之間的每個日日夜夜,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每個夜晚清晨,每個黎明黃昏又是怎麼度過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一個孩子要平安健康長大有多難?耗費多少心血?所以盡量做好自己,不要讓父母擔心。

還有就是苦悶鬱結對生活失去希望時,想想你是重要的,你對父母來說是多麼寶貴的,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感恩父母!


今天是母親去世一週年,我告訴媳婦我選擇一個人看這部電影。

我出生在三線廠,我的父母應該就像片中男女主角那樣的生活。我曾經一直很快樂的生活,直到進入了社會,逐漸成長,從男孩變成了男人,我纔看到了一些我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

我小時候就是在水庫游泳,但是每次都是父親帶著,只有一次我是跟著一羣鄰居和他們的孩子一起去的。我爸找到我的時候,狠狠地打了我一頓,不過鄰居解釋了一下,我爸消了氣,我卻很生氣,要求打回來,所以唯一一次我用皮帶抽了我爸一下,就是這麼產生的。其實那會兒每年都能聽到有小孩淹死在水庫的消息,只是離得很遠,於是忘記。

父母沒下崗,但是經歷過給下屬下崗。那時候總有喝得醉醺醺的人夜裡敲我家的門。甚至有一次早上起來就發現父親不高興,後來我媽告訴我我家的窗戶臺上被放了一把刀,我家是三樓。

後續家中的種種變故,和電影沒有什麼交集,但是那種無力感時時刻刻的滲入到生活的每一步中。

家道中落,父親獨自一人在外地打工,以前沒感覺,後來獨自去外地開拓業務,才明白這就像一場放逐。可惜父親不愛喝酒,否則也會像男主一樣隨時抿上一口去麻醉自己吧。

母親一生要強,一人獨撐家庭,邊工作邊獨自照顧我上了大學,然後我們一家三口天各一方。直到母親退休,回來照顧姥姥,我才又和母親有了團圓。然而,姥姥突然離世,給母親極大的打擊,很快突發腦溢血,儘管搶救過來,卻行動不便,恢復後有時候會唸叨拖累了我和父親,但是卻從不自怨自艾,努力的讓自己能夠生活自理。堅強是刻在母親骨子裡的東西,而年輕時我卻看不到這堅強背後的隱忍和痛楚。

我更是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半生,儘管娶妻生子買房置業步步安穩,但心比天高總想著人生還需要拼搏,所以既無大錢奉養二老又忙碌到不能經常在身邊陪伴。盤桓交錯之間,母親就已離世,她去世的當天我還在單位獨自加班,接到父親的電話時,想哭卻更為自己羞愧,不知道每日忙碌的意義,我究竟為什麼而活。

很巧的是,我在週六無意之間刷到了地久天長的介紹文章,看完之後我覺得對這種生命的無力感我能感同身受,所以我選擇祭拜完母親後,自己去看,因為我不想讓親人看到我流淚的一面。

哪有什麼堅強,不過是眼淚已經風乾。

哪有什麼理想,不過是奔跑不能止步。

哪有什麼地久天長,不過是人生的每一秒必須堅持。

就像今天掃墓問女兒奶奶在天國如何才能快樂?

1-我們要好好活著。

2-不忘記奶奶,不忘記身邊的每一個人。

so long, my mother


讀初一那年,我與一個同學課間操時擔任值日生,負責教室清潔:擦黑板、抹塵、灑水、掃地、拖幹。大部隊在操場上做第七套廣播體操。草草完畢,追逐打鬧,我被同學一推,兩隻手掌摁在黑板上。那時黑板已經是毛玻璃的、可上下推拉的那種,一共有四塊,我就摁爛了一塊。面面相覷,驚得不知如何是好,彷彿天地淪陷,雷鳴電閃不知該做何處理:修也不能,粘也不是,一地碎片扎眼極了。對那時的我來說,這情景像渡劫中的青蛇,恐懼裏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這種天塌下來的壓抑感,《地久天長》裏所有人,一定比我感受濃烈千百倍。那一瞬間的恐懼、不知所錯忽然像一個引子,把我二十年前記憶再次點燃,忽然間極大程度地感同身受。

王小帥的新故事,讓人感慨。友誼真能地久天長嗎?這地久天長的背後,是巨石盤亙之下的忍:隱忍、殘忍、忍而不發、不能再忍也要忍。故事脈絡極為清簡:北國工廠裏兩個形同手足的家庭,同年同日得子。兩子長大後在水庫邊玩耍,其中一個推另一個不諳水性者入水溺畢。自此兩家不相往來。

兩個小孩是整部電影故事的導火索。失獨一方從此背井離鄉,下海南,去福建,在沿海做漁民生意,維修船隻、織補漁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復又領養一男童,此間已長成手腳細長、性情叛逆的孤僻少年郎。新的矛盾在這個家裡再次生長,問題少年終於離家,這對父母再次失去兒子。

海邊沙灘上的兩層樓建築,一樓是工作間,不遠處就是海。海風始終很大,陽光暴烈,生活困苦。對他們夫妻來說,自兒子走後,不過是為彼此活著。他們沒有自我,亦不需要。若行屍走肉在這碧海藍天之下苟延殘喘。

電影得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獎。銀熊獎盃頒給男女主演詠梅和王景春。景春和詠梅極為平淡,男演員王景春長一張受氣包的臉,看起來軟綿綿的,倒八字眉毛;詠梅永遠是安靜寡言的,像很多年前電視劇裏的劉慧芳。

其實,除男女主角,另一個家庭的母親艾麗婭、小姑子齊溪的表演也極為出色,前者是打了雞血般要為建設四個現代化奉獻、鐵面無私要送失獨家庭裏的母親墮胎的婦女主任,她的大義滅親、正義凌然讓自己最好的朋友在手術中失去了生育能力,也正因如此她一直自責,最後得腦癌去世。

王小帥這電影時長3小時,節奏慢而清淺幾乎沒有高潮更遑論迭起。淡淡似許鞍華之《天水圍的日與夜》。若無演員紮實的表演定會失色很多。

整部片子的基調,是沉默的飽和度低的。沒有激烈,沒有哀嚎,甚至連痛苦也沒。人們把痛苦深深埋藏在心底,如從河塘擔來一桶水,放在日光下慢慢等泥沙澄清。我始終覺得,如果有人崩潰也是好的,摔碗砸凳子,坐地不起地哀嚎,抑或仰天長嘯。然而並無。失去孩子的母親,甚至連哭泣都是轉過身,全身篩糠般抖了又抖。

我始終覺得,倘若能發泄出來,興許人會幹爽一些。

北方的荒蕪,冷冽都無法與內心的痛苦相比。生活的苦和難,並不是貧窮、疾病,而是你愛的人永遠不能復活,而當事人還要繼續過下去,帶著一塊永遠不能癒合的傷口。

這種壓抑太令人窒息。非但電影,生活裏皆是。然而它又讓人哭不出來。

電影裏的殘忍也比比皆是:失獨夫妻回北方見臨去世前執意要見一面的老朋友,見了又能說什麼呢?只有熱淚滾滾而下;住在南下打工前的筒子樓,推開房門二十年前的佈局、傢具依然如昔,只是兒子永遠離去了;在給兒子掃墓時,接到電話得知情同手足的那個兄弟家兒媳誕下女童;墳前荒草萋萋,土冢低矮墓碑陳舊,二人除草、擺上橘子蘋果,沉默流淚。

這人間永遠讓人害怕,不得不提防、不得不敬畏。雖然早已知道命運是寫好在你掌心極難更改的脈絡,卻也步步驚心,不敢喜形於色;歲月漸增,愈加小心謹慎;心有所愛,更貪生怕死。唯願手捧現世之安穩,可以不求聞達於諸侯、富貴於朝野,只願安安靜靜度過餘生,做些利己利民之事業。若能至此,感恩戴德。

若能地久天長,我願萬人如海一身藏。


地久天長-溫和下的不溫和分析

地久天長是一部「溫和」的電影,但其實這部電影的溫和下,暗含了很多不溫和。地久天長片名來自歌曲《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在片中出現了好幾次。但實際上,雙方家庭的友誼並沒有地久天長。

1、水庫事件的不溫和

水庫事件在電影一開頭就出現了,但直到影片結尾,由浩浩自我告白才復原當時的水庫溺水場景始末。

水庫溺水事件為什麼會發生?

影片前面有大量的鋪墊,在早期,浩浩跟星星我們是分不清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雙生兒,後來他們長大了,兩人發小團開始分化,浩浩開始變成領導者,星星是跟隨者。浩浩性格強勢,星星性格溫和。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一方面是天生性格差異。另一方面很大原因是父母雖然是朋友但實際上在工廠的地位是不同的。浩浩父親沒交代,但母親交代了是計生主任,星星父親是技術熟練工人加文藝吹口琴青年,母親負責廠房巡視。整體浩浩家強於星星家。小孩子對這種東西其實是最敏感的。

在之前的鑽黑洞探險中,浩浩是冒險者,星星本能的安全意識不進黑洞,結果怕浩浩出事也進去了,結果被嚇。

一體兩面是常見的文藝寫法,浩浩代表的是冒險主義,星星代表的是保守主義。一如他們的家庭走向。

後來出現了水庫事件,根據敘述,當時的浩浩邏輯是,你不下來玩我就威脅我們絕交;你讓我丟臉我就推你下水。

我問下各位讀者,你們小時候有過發小嗎?雖然發小之間偶爾欺負,但對外你們會這樣嗎?僅僅因為被別的小朋友嘲笑就覺得丟臉還會推自己人?

一切過失並不能僅僅因為他們是小孩子就被原諒。星星生於1982年,墓碑有點模糊但也可看到是199x年,那就是至少8歲以上了。片中他們摘下了紅領巾,說明至少是小學了。並不是非常非常小,完全不懂事的孩子。水庫事件是突發事件,其中也隱含了很多信息。

2、水庫事件的後續處理隱喻

水庫事件當時在場的小朋友很多,浩浩父母當時也不是勢力多強大,其實真相很容易被打聽到。所以,所有人其實對於事情怎樣,不管浩浩是否說,其實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沒點破而已。

我放開腦洞,如果是農村,會怎麼處理?

農村的處理簡單直接粗暴,賠錢。因為損失了孩子,影響了養老,造成了人命。這跟車禍事件等一系列意外的解決方案都是近似的,私了就是賠錢,公了就是法院判決。放在農村,這件事情賠錢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不賠錢就是天大的不道義。

可水庫事件即沒私了賠錢,也沒公了上法院。

不上法院還好理解,因為當時浩浩還很小,還是男主人公的乾兒子,小孩子犯錯,嚇得發高燒,立馬好像所有人都開始原諒他。

但是賠錢呢?錢那麼說不出口?星星父母不會說,浩浩父母為什麼沒有表示呢?為什麼派小姑子去送的是茴香的餃子,而不是其他物質的東西,找個美玉他們當說客也行啊。

當時沒賠錢很好理解,那麼過了很多年,他們經濟條件不好了,連養老都看上去有問題,為什麼還是沒有主動提?

而是「他們來參加我的生日會,我給他們報銷車費」,「不至於吧!」,以及「麗雲,我們有錢了」,以及「去我那看看房子!」。

從法律上和道德上來說,我覺得最該批判的是浩浩父子。感情的問題,大家擰巴難以處理,但是金錢的問題,其實往往好處理。

3、關於浩浩媽媽:浩浩媽媽臨終的話,為什麼是我們有錢了?

本片唯一出現的「反面人物」是浩浩媽媽,就是計生主任的那個角色。

浩浩媽媽真的是第一反面人物嗎?我們來先分析一下。

前面,浩浩媽媽看上去是全劇看上去最不文藝,七個大人知識水平好像最低的人,她屬於全劇最不會說話的人,最古板的人,墮跳舞時期去關錄音機不準聽靡靡之音,墮胎事件後又頻頻提及墮胎的事情,最後得了病。

浩浩媽媽其實是政治最敏感的一個人,錄音機不準聽靡靡之音事件之後沒多久,不聽勸的張新建去參加黑燈舞會果然被抓了。後來風氣開放了,浩浩媽媽可以帶全家人來舞會開心。計劃生育嚴格的時候,按照當時的制度辦事;在下崗潮和計劃生育式微之前,以幹部身份辦理了內退。

服不服?

浩浩媽媽其實並沒有說多壞,但她本質是一個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家庭為中心的女性。她讓觀眾無法喜歡的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她自始至終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閨蜜的真正傷害在哪。

比較關鍵的一幕就是,浩浩媽媽在知道自己得病後,想要臨死前見到星星父母一面。但是提出來的方案是,叫他們來參加她的生日,並且「我們出路費」。這顯然有種她自我沒意識到的不平等和不舒服。

劇中並未交代是因為她的生日還沒到,還是生日過了,最終沒有邀請或者被邀請成功。反正等到再見的時候,已經是彌留之際。

讓我們所有人喫驚的是,彌留之際跟老姐妹說的這句話居然是「我們有錢了。」

這句臺詞寫的非常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星星媽媽和觀眾等的是哪句話?

我們等的是「我錯了,我對不起你!」

全片說了嗎?沒有。

如果這麼拍,那電影是什麼?是二流電視劇,三流電影。

恰恰是這句「我們有錢了」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現實中,星星媽媽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多見。浩浩媽媽這樣的人倒是一抓一大把。浩浩媽媽屬於我們身邊就見得到的人。浩浩媽媽演的非常好。(主演艾麗婭演過《二嫫》,推薦)。

浩浩媽媽這麼說「我們有錢了」,一說明,她錯誤的理解了矛盾和衝突,自始至終她也沒理解清楚她身邊任何一個人,丈夫兒子,好友夫婦,小姑,她以為當時的矛盾和現在的矛盾都在錢;二說明其實她還是一個自我中心者,她始終沒有說出道歉的話,即便可能意識到自己錯了,但是不知道錯在哪,也不知道怎麼說出口道歉;三說明,她從一個忠於執行的計劃生育工作者,可能變成了信奉「金錢萬能」的人。這些年她丈夫顯然讓她見識了這些。她認為錢能解決當時計劃生育生孩子的問題,也可以解決現在浩浩父母他們沒有孩子的問題。她在這些年迷迷糊糊最後想到的解決這件問題的方法,就是錢。

浩浩媽媽的死,放在農村語境會被人怎麼理解?

農村人會評價說,這是報應,這是造孽。但劇中浩浩爸只說了這是造孽。浩浩媽媽自己沒說造孽也沒說報應。

她的痛苦,其實來自於瓊瑤一簾幽夢式的痛苦,包括她抱著美玉哭的那場戲,幾乎就是這樣的邏輯「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紫菱失去的可是愛情啊!」

3、關於浩浩父子的形象

本片真正的反面人物是誰?本戲的兩大反面人物類似絕代雙驕的江別鶴父子:浩浩父子。

從開頭來看,浩浩跟星星是發小,是形影不離的好友。浩浩父親跟星星父親是相識多年的知青兼同事兼朋友。兩家人經常一起玩。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

浩浩成年後第一次出場是浩浩媽媽生病確診。浩浩媽媽腦部疾病確診,浩浩這個角色的表情是略麻木的,以至於剛開始觀眾都以為杜江演的就是個普通醫生。然後下個鏡頭是浩浩麻木的去一個聲色犬馬的場合告知自己的父親。

浩浩表情如此麻木?為什麼要有浩浩去聲色犬馬場合叫浩浩爸的鏡頭?

浩浩在影片結尾送自己乾爹乾媽去房間,自己看到了房間的家庭合影,星星父親趕緊收起來。浩浩自己搬來凳子說要講出真相。

這段戲,換成農村該怎麼拍?

首先就是該跪下啊,然後是痛苦認錯啊。

實際上呢?

實際上是表情麻木,並且帶有一點文藝腔的說完了整個殺人過程。「我感覺我身體裏長出了一棵樹」?

「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紫菱失去的可是愛情啊!」

「你失去的只是兒子,我身體裏可是長出了一棵樹啊」

浩浩成為醫生這個設定,可能是認為自己救很多的病人就可以贖當年的罪。但是他其實在整個事件上是缺少作為的。至少有幾點:

(1)、當年裝糊塗,發燒後就變弱勢兒童,變相堵住了父母批評自己的嘴。

(2)、在成年後遲遲沒有主動認錯或者前往主動道歉,沒有主動聯繫乾爹乾媽。一直在逃避。

(3)、在如此大的經濟懸殊的變化下,且看得出來星星父母可能養老都存在一定困難的情況下,並未主動提出贍養乾爹乾媽之類的方案。想想導演為什麼不這麼拍?

(4)、認為講出來當時的案件,就解脫了。之後過自己的人生去了。浩浩的懺悔,本質上是殺人犯唸了一段佛經,並沒有起到任何實質性的對對方的幫助。

本質上浩浩小時候就不是好人啊,俗話說三歲看終身,在之前的鑽黑洞探險中,浩浩是冒險者,星星本能的安全意識不進黑洞,結果怕浩浩出事也進去了,結果藏在裡面的浩浩嚇。下水的時候,浩浩明明說的是「我保護你!」結果並沒有保護星星,反而害了星星。

一體兩面是常見的文藝寫法,最後的懺悔自述本質上告訴我們另一層隱喻。

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一個代表人性的惡,一個代表人性的善。

惡在小時候殺死了善,並且逃脫了懲戒。惡進化成了更高級的,更隱蔽的惡。

那麼浩浩的惡是怎麼來的?

來自家庭,來自遺傳,來自家庭教育。

沈浩的父親叫做沈英明。沈英明真的英明嗎?

我覺得沈英明在全劇中才是最大的反面,是人性中偽善的代表。

水庫事件知道真相後,惡的父親偽善拿著菜刀給善的父親,讓他殺死自己的兒子,一命抵一命。善的父親放棄了,因為如果他做了,他也變成了惡。

這根本就是浩浩父親沈英明的反擊計策,只是一種假表態(偽善)。對方不可能拿刀殺死自己兒子,殺了他也犯法。

真正的做法我前面說了,私了就是賠錢,公了就是上法院。

這件事情,作為父親的沈英明,有沒有教育過孩子?沒有!反而是浩浩母親審問了一通浩浩。孽子犯錯,父親不罰。養不教,父之過。這是罪一。

發生這件事情後,兩家人疏離一段時間也很正常,但是為什麼下崗的、遠走他鄉的是星星父母?這個時候,作為好友的他真的什麼都幫不了嗎?這是罪二。

浩浩一家人什麼特點?就是精緻利己主義者。

沈英明做地產生意,飛黃騰達,出入聲色犬馬場合,很明顯兒子老婆都是知道的,彼此不管。從影片來看,他家裡受水庫事件最痛苦的人是浩浩媽李海燕。連隱含的浩浩及浩浩爸安慰交談的話,都在引導一個觀念,主要是李海燕計劃生育的事情,害的星星家沒有孩子。但事情真是這樣嗎?真正害到沒有孩子的是溺水事件,不是計劃生育事件。真正致命一擊的是星星的溺水身亡。這個錯是兒子犯下的不是老婆犯下的。老婆神神叨叨,至少有意識到自己可能錯了。兒子最後去懺悔,至少也說出了真相。沈英明做了什麼?拿著菜刀去對方家裡說來砍死我兒子?真甩鍋啊!

甩鍋是罪三。

罪四就是雙方經濟地位懸殊後,並未提供經濟援助。喪禮飯桌上,美玉和新建提出來讓沈英明「送個」房子給耀軍夫婦。那段對話,沈英明看似熱情邀請,其實真的會送的人,話不會那樣說的。耀軍也知道不可能,直接說了,買不起。在面對兒子的這個問題上,他也沒有教育兒子,承擔乾爹乾媽的養老問題。

4、齊溪演的茉莉妹妹為什麼能找到耀軍夫婦?茉莉為什麼把電話給了她哥?

妹妹茉莉這個角色也是線索。在發生水庫事件後,最打抱不平的是茉莉,直接喫晚飯甩臉色收碗,收走的是所有人的碗,明面攻擊的只是一個人,嫂子。但實際上針對的是全部人。

茉莉在福建找到了耀軍,並且打了電話。耀軍很驚訝自己來這麼偏遠的地方,茉莉能找到。

茉莉說了一句話「你以為真的能藏起來啊」。

是的,找個人,並沒有那麼困難,要找很容易找得到。何況耀軍跟姐姐還有聯繫。

但是為什麼只有茉莉去找了呢?真正該去找的沈英明一家卻缺席了。所以後來茉莉作為一個新時代女性,還說出了,生個孩子替哥哥嫂子還債這樣的話。

茉莉出國,有種對這裡的一切的醜陋都蔑視的感覺,趕緊離開這個原生家庭。出國前唯一的念想就是再見當年善良文藝的師傅一面。

茉莉出國把電話給自己哥哥,其實她清楚是哥哥不回主動打的。這既是一種諷刺也是一種施壓。還有一個細節就是,茉莉出國給電話的時候,大家都沒什麼白髮,頂多算中年人,等到海燕病危找沈英明要電話的時候,其實已經是老年人了,時間已經過去很多年。

5、為什麼男主人公劉耀軍和女主人公夫婦這麼慘?

沈英明做了大地產商人、開發樓盤,別墅裡面放著郎鹹平的節目;兒子當了大醫院的醫生,老婆全職主婦,家裡有阿姨報名,兒媳婦年輕漂亮且馬上要生孫子。

劉耀軍在福建一個海濱小城市開了一個自己的小店,依靠上個世紀在工廠的那些車牀技術做點散工。王麗雲一邊做家庭主婦,一邊學福建女人,做做海邊的小零工。

體現了時代變遷。劉耀軍的技術已經不在時代的前沿了,因為喪子的打擊,遠離了發展最快的城市,來到了不怎麼發達的小城。

想起了海燕臨終說的那句話,也是飽含深意「我們有錢了」。是的,從國家的角度,我們是有錢了。但在個人的角度,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錢。這個有錢有先富後富,有大富大貴,也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時代的發展中,有人抓住機會,一飛衝天,也有人就是沒有看到趨勢的普通人,過著他們平凡的一生,剩下的就是等待時間慢慢變老。

海燕說的話也沒錯,如果有錢,可能他們過得不一定那麼苦,可能早一些還能解決生育的問題,可能養子不會被其他人看不起或者去偷別人的錄音機,不會痛恨這個家。

影片的最後,隔著一層陽臺的紗窗,隱含了一些希望。就是作為養子的劉星迴來,重新在叫了劉耀軍名字後,叫了他爸爸。但時代如此殘酷,一個中學沒讀完就輟學進入社會闖蕩的人,到底是在世俗層面成功了變成另一個沈英明,還是沒成功變成回來要結婚錢的叛逆子?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生活還在繼續。

一部好的電影還可以有非常多的解讀,影片的拍攝手法溫和,其實是避免了很多直接的衝突,也留下來很多隱藏劇情。比如茉莉當年的孩子真的沒有了嗎?養子回來要幹嘛?每個人的真實性格和當時的想法到底是怎樣?都值得探討。以時代變遷講述人物故事的電影,即可以討論人物,也可以討論時代。

電影啟示錄:

1、親賢臣,遠小人。

2、道德解決不了的困局,訴諸法律。

3、跟上時代的技術變革和創新。

4、重視尾端極端風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