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中华文明凡几千年来,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之后,「国家」「民族」概念才正式兴起,在这之前的几千年里,都是「家本位」,国家机构上「皇权不下县」,在老百姓的意识层面上,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所以老祖宗的大智慧里有一条叫「家和万事兴」。

老祖宗为何有此一说,我更相信这是基于大数据和老百姓探索总结而出的结果。

基于此,我说三点个人想法:

1、自我认知清晰

家本位,注定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每个人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责任和义务;

2、积聚力量

有共识基础,有共同目标,知道该做什么才能为这个家庭贡献力量;

3、有容错率

出现沟通不畅、理解偏差或者彼此对立的时候,能够抱著解决问题的态度相向而行,就减少了内部消耗和阻力,就能把大家归到一个方向来,其实这应该是和的核心;

过于概念化,先写这些。


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影响吧。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是要有父亲和母亲双方的陪伴与关爱(不是溺爱),父母和睦,孩子得到足够的关爱,能更容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有探索世界的欲望,因为他明白,他的身后是有父母的爱作为坚强后盾的,不论他做什么,父母都会支持。孩子对生活更充满活力与希望。

父母争吵,往往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的错,对自己产生怀疑,会限制自己的行为,甚至造成心理畸形。

家庭暴力,也是家庭不和睦的一种。棍棒式教育的前提是,孩子有错,并且他认识到自己是错的才可能有效。而不分青红皂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继而打骂孩子,会让孩子身心备受打击,这样很可能使孩子「积郁成疾」,患上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等。

真的,家人的语言暴力,比打骂,比别人的语言暴力更能伤害孩子的心。语言上对孩子的否定,会让孩子怀疑自己,质疑自己,不自觉的向家人口中的样子发展,自暴自弃是常态。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不管它具体有什么意义,家庭和睦总比不和睦要好的多,不论是对家长,对孩子,对社会,都好。我的父母从和睦到不和睦,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影响很大,我从成绩很好的乖乖女,变成了现在的没用样子;我妹,自暴自弃,早早辍学,作文里曾写过对父亲的怨恨,我仍记得很清;我哥,几次喝醉痛哭,都是念著我爸的坏;我妈,我爸又出轨,又遭受几次暴力,喝水银自杀未遂,去医院救了回来;我爸,过年有家回不了,我们兄妹不让他回家过年。家里手头也没有以前宽裕了。怎么说,孩子恨不了谁的,只能逃避,乐观点的,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消极点的,痛苦不堪。

熬夜伤身,就先这样,个人亲身经历观点,加上平时阅读得来的小观点,有缺陷处,请指出。


家和万事兴


消除内耗。


都说家和万事兴,往往如此,幸福的家庭,各个成员之间都能够和谐共处,共同成长,至于你要说家庭和睦的意义,有句话叫做不幸的家庭千万种,幸福的家庭都一般,你这个问题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一样,在于你在乎的是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