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相機


這是一枚復刻頭,原版光圈本來就5.6,而且當年版本的原版現在依舊能找得到,也不貴。

不是每個鏡頭都需要大光圈的,大光圈有28 1.4,需要大光圈的人會去買那個,還有28 2,28 2.8可選,這個5.6獨特在他的味道上,他直接使用了古典的光學設計,沒有用非球面鏡,這枚28 5.6當時也是很優秀的鏡頭,光學素質不差,只是沒有現代鏡頭那麼完美,所以有他的獨特味道,人無我有,就是這個味,這個味道在其他28頭上都沒有,又加上工藝加持,所以就是這麼貴。


能問出這個問題,我弱弱的猜想題主應該不是萊卡的用戶?至少不會是萊卡M機的用戶?

這樣的問題會出現在萊卡大部分機器身上

例如:萊卡為什麼會出M10D相機?這個數碼相機居然沒有背後LCD,究竟好在哪裡?

對,你沒看錯,這貨是個數碼相機,也沒有翻轉機構,拍完了啥也看不到~~

又例如:萊卡為什麼會出summicron, summilux等等這些鏡頭,都9012年了還要手動對焦,究竟好在哪裡?

或者乾脆問:萊卡為什麼會繼續出M相機?這個相機不能自動對焦也不能用變焦頭,究竟好在哪裡?

不是我在抬杠,其實這些問題和題主的問題後面的邏輯是一樣的。萊卡M體系從來沒有guarantee過要給你好使的AF,也沒有guarantee過給你高像素快反饋的大屏LCD,同理,萊卡從來也沒有guarantee過鏡頭一定要大光圈,所以題主的問題,從是否大光圈來判斷萊卡鏡頭的好壞,就和有人說萊卡M機不能AF所以不好一樣,我覺得從這些角度去評判萊卡產品是無聊且沒有意義的。

萊卡M系列guarantee的是什麼呢?

首先的精湛的做工,135體系下萊卡M系統的做工始終保持在一線我想沒有異議。

其次是手感,良好的做工和材質反映到人機交互上就是手感。

再其次旁軸體系下特殊的良好體驗,比如黃斑是否清晰,取景器是否明亮,快門聲音是否足夠小、鏡頭的景深標尺是否足夠清晰,人文、街拍等是否方便(買真正旁軸機器的大部分肯定是對人文攝影比較感興趣,你主攻人像、風光、商業的卻非要用旁軸的當我沒說。。。只能膜拜)

最後是古典的攝影體驗,就像很多人喜歡用古法釀造的酒、古法製作的茶,萊卡M系統給你的精神體驗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很受用的,你和幾十年前那些如雷貫耳人文攝影大師用差不多的方式舉起相機、從幾乎一樣的旁軸取景器里觀察世界,從而也用相似的角度去思考攝影者和被攝者的關係(只是方式相同、思考結果就看個人造詣了。。。),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體驗,而且這種體驗在目前的135系統里,能夠持續足額提供的只有萊卡一家(你就權當cosplay也沒問題),這也正是M10D這樣機器存在的邏輯,如果你把ISO轉盤只調那幾個固定檔位,你和布列松、寇德卡站在街頭拍照方式,就只差一個過片扳手了~~(好像這和淘寶現在流行的XXX同款的意思也差不多,至少說明市場很大嘛)。

如果還不能理解我說的啥,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如果我能用魯賓斯坦的同款鋼琴演奏樂曲,用帕格尼尼同款的小提琴飛揚旋律,跨上貓王同款的哈雷摩托馳騁荒野,在開上巴頓同款吉普車風馳電掣,想想都激動的要打滾~~~不過這些夢想基本很難實現(仿個外形的不算);而和布列松同款,還與時俱進的,想想看就值回票價了。。。

萊卡M系統的產品,只要做到符合上述4條,就是成功的產品。為什麼沒說光學素質?一來萊卡的光學素質我想沒有太多討論的必要,135體系的標杆,二來很多時候光學素質在一定水平之上的比較,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更多的是理論上的比較。

而Summaron28這顆,從這四點來看無疑是上乘的,做工極其精湛,遮光罩、鏡頭蓋的做工用料算是135里最頂級了,手感算是一線的手感(筆者雖然有幾台M機幾個M頭,但是一直是實用派,不是把玩黨,直到有一次用這枚28的純銅鏡頭蓋蓋鏡頭的時候沒對準發出了金屬的碰撞摩擦聲。。。從此迷上這個聲音。。。後來我沒事就這麼碰兩下。。。我的另一枚做工出了名的好的銀七妹,也沒有過這樣的體驗),體積小巧沒有攻擊性,獨特的景深標尺讓你非常快速的在盲拍中找到對焦環的應在的大概位置,5.6的光圈在白天掃街中體驗非常好;至於古典的攝影體驗,本來就是復刻的經典鏡頭,對焦環扳手的造型、手感和鎖定方式,沒有飛球的古典光學結構,都濃郁地傳遞出60年代的氣息(不過這個頭的色彩莫名的艷麗,對比度很高)

什麼?晚上不好使?想在所有場景所有地方都好使的用戶,為什麼要選擇萊卡呢?

不過,這個頭確實不適合作為M系統用戶唯一的萊卡頭,正如卡羅拉是好車,smart也是一款成功的產品一樣~

PS,補充一點,為什麼那麼多人對虛化這一功能那麼追捧,我覺得有點類似女性對男人身高這一指標一樣~~~有一定指標意義,但是因為是最直觀的,所以就變成最終要的~~我家男票顏值如何,工作如何啥的,一兩句話說不清,一個一米八就可以顯得自己很牛了。

虛化也一樣,大部分人分不清不同設備營造的透視關係舒服與否、色彩、寬容度等等指標,在軟體虛化之前,一般虛化能力強弱在很多人眼裡就是鏡頭牛逼與否的唯一指標。。。這樣的人一定會擔心:我一百幾十張毛主席買來的28mm還不能虛化的鏡頭拍出來的片子,該如何讓別人相信這不是用iphone拍的呢?


徠卡本來就不是一個花一樣錢可以干好幾件事的東西!這個頭,就是個日光頭,旅遊頭!成像銳利,基本不用對焦,輕巧,外形也騷氣!這就是他的點!你在意的是虛化那你可以去看看0.95而不是這個!復刻,就是復刻!只是看中了其中部分的功能和情懷!就像AJ復刻一樣,你穿復刻的AJ打球,腳不疼才怪啊!


我用這個頭有兩年了,當初買這個頭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估焦很爽,估焦的範圍真的廣啊,如果提問者知道景深尺的話就知道,這個頭就是為了日光街拍用的,銳利且景深廣,徠卡就無需對焦了。但如果不知道的話也不怎麼街拍的話,其實說了也沒什麼意義。還是買大光圈鏡頭吧。

當然,這個頭確實一大部分是情懷。


徠卡愛好者的拍攝者誤區,過於重視虛化,過於依賴虛化。然而徠卡真不是這麼玩的,28 f5.6在白天拍攝時基本不用考慮對焦問題,讓攝影師專註於構圖和思想表達上,小巧的體積和悶騷的外形也是盲拍的好手。但是夜晚吃力和相對貴的售價就是吐糟的地方,售價中自然包含情懷的成分,但是給了你28mm焦段的又一個選擇,難道不好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