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就很不明白,音樂做出來不就是為了大眾聆聽的嗎?然而為什麼那些抖音爆紅的《學貓叫》《佛系少女》等會被人頻頻吐槽,音樂的目的不是被人傳唱嘛?傳唱度高難道就不是好音樂嗎?而那些已經很有名的音樂人唱的歌就都是好音樂嗎?其中專業音樂人很多的歌並沒有所謂的網紅音樂傳唱度高!


專業音樂人很多的歌並沒有所謂的網紅音樂傳唱度高,這是事實,但這個問題是雙向的,一方面是創作者,一方面是聽眾。專業音樂人製作的優秀作品沒有被發掘跟聽眾也有關係,畢竟咱們國內多數的受眾質量還是沒有那麼高的……

無論是音樂還是繪畫等其他形式的藝術,它們都沒有對與錯之分,它們所有的,只是好聽好看,或者不好聽不好看的區別。

那麼對於音樂,什麼才是「好」,什麼又是「不好」呢?

藝術審美本來就是一個很個人化的東西,每個人因為其生活閱歷不同、環境氛圍不同所導致的個人審美也是完全不同的。另外,這些藝術的「好」與「不好」也並不是靠傳唱量和播放量來評定的。

從主觀角度來說,只要這首歌是你個人是你自己喜歡的,那它就是好的。

作為用戶而言,使用冰箱評價冰箱還得必須自己去學會製造冰箱嗎?不需要。同樣作為一個聽眾而言,他只需要把關注點放在自身的體驗感受上就可以了,自己聽著好聽自己喜歡就不用管其他人怎麼評價這個東西的了。

但是從客觀角度來說,好的音樂又包含太多參考性因素,比如,這首歌它的編曲是否新穎、作曲是否老套,再者它是否是拼湊或者抄襲,它對於提高聽眾審美有沒有幫助等等。

舉個例子,在《明日之子》中華晨宇對李袁傑以及曉月老闆的點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6385423?from=searchseid=6864121009446419387?

www.bilibili.com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6209623?from=searchseid=2963893843483747995?

www.bilibili.com

以上分別為華晨宇點評的現場視頻。

李袁傑和曉月老闆的歌你能說不好聽嗎?你能說傳唱量不高嗎?應該不能。他們的歌都有很大的傳播量,也有很多人喜歡,這就是大家基於現階段自身審美水準從主觀上的喜歡。這些歌會被人喜歡會有那麼大的傳播量,跟其作者的審時度勢應該分不開關係,他們應該是考慮到了聽眾們的喜好。

但華晨宇是完全站在一個專業的、負責的音樂人的角度來做點評。

如果斟字酌句,《離人愁》中的一些詞確實會有些許不恰當,從曲式上來看,它也許有著過多的拼湊感。而對於曉月老闆來說華晨宇更是一針見血,這是二十年前的音樂。

傳唱度高自然好,可與之附帶的是對於聽眾們的引導。在這裡就又得分開來講,一部分聽眾有自己的審美,他們聽這些歌就是圖個新鮮好玩,而另外一些更年輕更稚嫩的孩子們,也許就會被這樣的音樂所誤導。

對於那些還沒有定性的孩子,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是很容易被帶跑的。比如說時下《學貓叫》很火,大家都在聽,那他也去聽,這就會使他認為這樣的音樂就是「好」的。與此同時,一些專業的音樂人帶著更精良更前衛的音樂給他聽時,他反而就會不是那麼容易接受,這會使他覺得這種更複雜更精良的音樂是「不好」的,因為這跟他以前聽的《學貓叫》不一樣。

音樂沒有對與錯,只有好聽又不好聽的區別,但這個區別又無法統一成一個標準答案。

但就對於每一位真正的音樂人、專業的音樂人來說,你所創作出的東西應當是更加專業更加認真的,只有這樣的音樂,無論是對於音樂創作者自己還是聽眾來說,才都是好的。

你可以弘揚民族文化,把民族精髓融入你的作品中,但這些並不是說你自己一點基礎樂理都沒有隻靠拼拼湊湊就可以去騙流量了,你可以說20年前的東西現在拿出來是復古,但是大清終歸還是亡了,現如今街上也沒有那麼多人留著清朝人長辮子的髮型,對吧?

復古不是退化,國風也不是複製,他們都是基於對經典傳統的發展和繼承,在此基礎上的發揚和改良,在這一過程中,又會不斷地出現淘汰進化和篩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留下來的將會成為新一代的經典。像是張國榮、beyond、鄧麗君等等,他們的歌到現在還是會有人喜歡會有人唱,但在與他們同時期瞬間走紅的那些歌曲,又有多少剩下來流傳到了現在呢?

這些在經過時間和人們的篩選和沉澱後,仍能流傳下來且被人們喜愛的,才是真正好的音樂。


瀉藥。審美和價值取向的問題太抽象了,不太好直接給到你標準答案,需要高度的理論思維去概括,我不擅長。只能打個比方,希望能幫到你。一個作家或者好的讀者會發現文學性這個東西,也就是好的文字表達形式同時承載著一個精神內核或者說價值觀,審美是一個由外向內的過程,也就是說很多藝術門類,其表現形式載體不同,但表達的內在價值觀可能有很多是相同的。說迴文學的例子,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即使沒有讀過,也聽過很多遍他的名字,好的作家或讀者會發現馬爾克斯,胡安魯爾福和福克納在文學上關係。有的歌迷也能發現很多音樂家的音樂上的某種聯繫,比風格流派的傳承等等。如果你聽歌時有了這層認識,這個問題你已經不需要別人來告訴答案了。除非你要做理論課題研究另說。


首先,寫音樂的初衷就未必目的是給大眾傳唱的,大多是個人喜好加賺錢,只是碰巧寫的歌火了就所謂的被傳唱了。

其次,是不是好音樂與傳唱度高不高沒什麼關係。古典音樂、爵士樂、現代嚴肅音樂、電影配樂是好音樂吧,傳唱度有學貓叫佛系少女高嗎??(在中國),你讓一個天天聽學貓叫的人去聽什麼爵士樂,聽什麼搖擺樂Bebop,他能欣賞的來嗎??那我上述列舉的就不是好音樂了??

更何況,如你所說傳唱度高的就是好音樂,那麼我想問你傳唱度的範圍是多少?只在國內沒有學過音樂的玩抖音的圈子裡火就叫傳唱度高了?上述列舉的音樂風格都是得到全世界專業人士的認可的,都是有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在裡面的。請問學貓叫和佛系少女受到哪個專業人士的認可了?又融合了我國哪種國家民族文化?網路神曲文化嗎?

那句經典的話怎麼說來著,好音樂都是流芳百世的,請問學貓叫佛系少女能流芳多遠呢?貌似現在就已經過時了吧


簡單打個比方,咪蒙文章的傳播率比很多用心寫文章的作家高的多,但為什麼大家都罵她呢?

因為她懂寫文章,也懂如何操縱人的弱點滿足她的慾望。

所以為什麼說這些抖音爆款歌很爛,因為能做這些歌的人,已經放棄了自己對音樂的堅持甚至底線,一波一波不停地拉低大眾的審美水平。


照你這麼理解,可以說咪蒙寫得一手好文章了,因為傳播度夠廣,也能娛樂大眾。然而是這麼回事么?

我們的創造,我們的人文藝術作品,是不能夠僅僅去迎合人的低級趣味的。

它天然就被我們寄予了超越現實、引發思考的期望。

在這個時代,你確實有這個自由去這麼做,但既然自己降低了底線,就不能怪別人去批評指責你的低原則。

簡單來說,在什麼時候,一邊當俵子一邊立牌坊都是行不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