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主筆團 | 曜珏

「他到底愛不愛我?」

最近刷知乎的時候,看到好幾個熱門問題,都是在問怎樣才能知道男朋友愛不愛自己。

其中一個問題上了熱搜榜第三,加起來有超過 2375622 人瀏覽過,但他們都還沒找到終極答案。

「男朋友說想結婚,可能只是想要孩子;男朋友扔掉前任的東西,太薄情了,男朋友不扔前任東西,太舊情未了;男朋友不像網上說那樣會送感冒藥送熱水,太不關心自己了。」

總之,就是忍不住嫌棄他,想跟他吵架。

「我知道這樣不對,可我就是忍不住要作,想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愛我。」

為什麼很多女生明明談了很久戀愛,卻還是會覺得男朋友不夠愛自己?

要怎樣做,才能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滿滿的安心感?

我突然想起了一部舊電影,《春嬌救志明》。

講真,戀愛里 99%「他愛不愛我」的猜疑,都能從這部電影里找到答案。

志明與春嬌是一對姐弟戀的情侶,曖昧、出軌、試探、爭吵、猜忌、分手、複合,他們兩個經歷了所有情侶之間可能經歷的事情。

八年來分離聚合,志明睡過漂亮空姐,春嬌傍上溫暖大叔,到最後還是修成了正果。

他們明明愛著對方,明明遇到過更好的人,卻還是選了「孩子氣」和「作得慌」的彼此,應該很確定才對,可春嬌卻總是會擔心,「志明到底愛不愛我?」

所以春嬌有時候就特別特別「作」:

偷偷看志明的微信,誤以為志明在外面鬼混,但卻沒敢找他談,只是和閨蜜們一起胡思亂想,自己生氣;

(可兒說的是她的寵物狗,上周和志明的狗在一起了)

她看到志明扶著年輕漂亮的 Flora,不問緣由就先入為主覺得志明喜歡 Flora;

志明說「有個孩子也不錯」的時候,春嬌突然生氣,覺得他只因為想要孩子才跟自己結婚,根本不夠愛自己;

旅遊的時候遇到地震,志明拉都拉不動她,但春嬌又反過來質問他,為什麼要只顧保護自己,都不來救她;

她單方面覺得志明根本不愛她,收拾行李走人,甚至躺在浴缸里試圖自殺。

志明全程不知道自己怎麼又惹春嬌生氣了,只能無奈反問:「又是我的錯?」

春嬌幾乎就是當代中國女孩談戀愛時的寫照。

你不能二十四小時隨叫隨到,秒回信息,就是不愛我;

你不能半夜給我送感冒藥,所以你不愛我;你不卸載遊戲、不刪異性好友,所以你不愛我;你不給我買禮物,不給我發紅包,所以你不愛我;你不包容我的脾氣,需要我改變,就是不愛我;

你沒有及時滿足我的需要,所以你一定不愛我。

什麼?你想解釋?我不要聽,你說的都是假的,我不信。而這些行為在男生的眼裡看來,有時候會顯得很「作」:

你別這麼誇張行不行,都算我錯可以了吧?

為什麼總是和我吵架冷戰,到底你在想什麼?

有一個很作的女朋友,是什麼樣的體驗?

很多人看完電影,都說春嬌那麼作,志明為什麼不分手,但當春嬌哭著說:「我只想做個小女人,想有個男人出來保護我,我真的好需要安全感」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

大家總覺得春嬌很作,可這恰恰是她缺愛的表現。

每一個「作天作地」的女孩,內心都在呼喚確切的愛。

親密關係里的「作」

背後也許是害怕「我配不上你」

電影《壁花少年》說過,我們只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

這種「你到底愛不愛我」的猜疑背後,其實是怕「我配不上你」的自卑。

經常懷疑伴侶愛不愛自己的人,大多數都有種隱藏的自卑情結。就算男朋友的愛是 100 分,她可能也只會接收到 40 分,因為她內心不相信自己能夠配得上那麼充分的愛。

春嬌會想,志明身邊有那麼多漂亮的女孩,他的性格那麼自我,憑什麼喜歡她這個步入中年,體毛都開始發白的老女人呢?

更何況,志明不聽她的話,總是亂花錢買東西;他沒有和其他女人正式劃清界限;他不夠細心,沒辦法安撫她的情緒。所以她認定,志明不會像自己愛他那樣,回過來愛自己,於是經常歇斯底里地鬧。

(志明和Flora重聚時的熱情,被春嬌誤解了)

為什麼她會這樣想呢?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價值不夠了。

她的自卑,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創傷。

春嬌的父親是一個很浪蕩的人,拋棄了她們母女,之後有了十幾二十個新女朋友,害春嬌 10 歲開始就活得很艱難。

她的需求從來得不到響應,想要的東西也從來得不到。她害怕其他男人也像父親一樣,會自私地拋下她。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和父母的互動中,經常得到正面的,頻繁的回應,那麼他們長大後也會充滿自信,確認自己值得被愛,在親密關係中會呈現安全依戀的模式。

而如果一個人經常被家庭忽視,需求從來沒有得到過響應的話,他們會認為即便是最本能的情感需求,都是不對的,逐漸養成迴避型或焦慮型依戀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韋伯在《被忽視的孩子》中提到過,養成了這類模式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急於維護自己的親密關係,因為他們非常害怕再次被拋棄。

她們像春嬌一樣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說出真心話會影響對方的心情;害怕對方無法接受自己卸下偽裝的一面,所以有什麼事都自己默默忍著。

既希望得到愛情,又不敢相信這世上會有無條件的愛。

而這種自卑,正在不知不覺地困擾著很多女孩。

你談戀愛的時候,之所以會忍不住「作」,不是因為性格驕縱,而是你自己都沒有覺察到,有多害怕失去他的關注。

就像在牆上貼掛鉤時,總忍不住要拽兩下確認不會掉,才敢掛東西,你不相信他會像家人一樣無論怎麼鬧都不離開你,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試探感情的穩固度。

她比我漂亮,比我溫柔,比我聰明,你為什麼不喜歡她,而是喜歡我?你為什麼不回我微信?到底遊戲重要還是我重要,你朋友重要還是我重要?

但等他來哄的時候,你也不好意思直接說怕失去他,只好說「沒事啊,你想多了」,期待他猜出來原因。

但是,誰都不是對方肚子里的蟲子。如果沒有覺察到背後深層次原因,那麼兩人之間的關係只會越來越僵。

如果你有一個「很作」的女朋友

要怎麼辦才好

要知道,女孩談戀愛時作天作地,正是因為她們害怕不被關注。

很多男生的想法是偏理性的,他們不太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愛,當女孩生氣時,他們想的是「讓她冷靜一下」就好了,結果女生更加覺得被冷落,更加氣上心頭。

反過來說,如果男生能在女朋友「作」的時候明白她的意思,給她一個肯定的回應,也許就能慢慢療愈她的不安。

之前看綜藝《同床異夢 2 》,就特別在意秋瓷炫和於曉光這一對。

和於曉光結婚後的秋瓷炫,控制欲很強。

她不喜歡於曉光亂買東西,在拆快遞的時候直接黑臉;

她會問於曉光現在有沒有後悔跟她在一起,說有外遇的話就弄死他;她要跟於曉光簽訂婚姻合約,其中包括不許對她發脾氣、所有工資上交、每月只給 5000 零花錢、網購一個月不能超過 4 件東西、一定要接她打的電話否則扣零花錢、離婚的話,房子和錢都要歸她。

很多彈幕說,秋瓷炫這樣做太過分了,而且很雙標,就算是鬧著玩的也不能接受。

但是秋瓷炫的這種控制欲和作,跟原生家庭是有很大關係的。

她的原生家庭對她很差,小時候她的妹妹不慎溺水身亡,媽媽就一直打罵她,說她應該代替妹妹去死。父母離婚後分別成立新家庭,就把她一個人扔下,自己賺錢讀書,自己賺錢生活。有過這種童年經歷的她,很早就學會了收斂自己的需求,把所有事情都藏在心裡。

她在節目中提到自己以前會經常喝酒,喝醉了就會耍酒瘋、鬧分手、發脾氣,和於曉光談戀愛的時候也這樣。

「你一定接受不了我的這一面吧」、「你一定覺得很受不了我的說教吧」,她想伸手擁抱愛情,卻又因為不安感而收回了手。

但幸運的是,於曉光是那個可以看穿她所有偽裝的人。

他沒有說鬧酒瘋的人很煩,而是跟她說:「看到你那樣,我很心疼。」

秋瓷炫說,從那之後,她再也不會喝太醉。

看到你一個人在孤單堅持事業,看到你一個人離開家庭的關愛,看到你疲憊脆弱的樣子,就明白了為什麼你控制欲那麼強,就知道應該怎樣去安撫你的情緒。

所以秋瓷炫撒嬌的時候,於曉光一定會給到回應,而不是次數多了之後慢慢變冷淡;

她生氣的時候,於曉光不跟她吵也不會逃,會亂跳舞逗她笑,或者用不太流利的韓語開玩笑,一下就化解了衝突。

於曉光的家人對秋瓷炫也很好,幾乎把她當自己的女兒在關心。

原生家庭里缺失的愛,她慢慢地都找了回來。

其實女孩在作的時候,哪有認真的,都只是想你說一句「愛你」而已。

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馬上等到一個願意幫你療愈過去創傷的伴侶,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讀懂你到底是因為什麼而鬧起來。大部分男生,沒等到你說離婚後車房歸屬,就忍不住要分手了。

如果總想著等對方來接納自己,作天作地的衝動還是控制不住,最後只會落得兩敗俱傷。

怎樣才能在親密關係里

擁有滿滿的安全感?

  • 要在親密關係中提升安全感,首先就是要改變固有的歸因模式。

比如,男朋友在情人節沒有給你送禮物。

自卑的人,默認的歸因風格可能是:他總是這樣忽視我,一定是我還不夠好,他不喜歡我了。

越想就越覺得是這樣, 他有好多細節都顯現出來不愛我了。這個時候就要及時打住,換一個角度,寫出平時很少想到的原因。

比如:他今天竟然忘記送禮物了,是不是太忙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我要去關心一下他。

客觀歸因,進行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知乎看「如何確定男朋友愛不愛我」的問題時,有一位答主的答案讓我很觸動:

他記不住戀愛紀念日,他不懂那些情侶間的小樂趣,他不秒回信息,所以答主經常懷疑男朋友根本不愛自己。這種懷疑積累到有一天突然爆發,她鬧分手說:「你沒把我放心上,你根本不愛我!」

但她發現,這次男朋友哭了。她從來沒見過,男朋友哭得那麼聲嘶力竭,發了瘋一樣錘床。

他說:「你永遠只知道抱怨我,挑剔我,卻沒有看到我愛你的那一面。」

她回憶起過去,發現自己真的忽略了很多他表示愛的細節。洗了頭髮會幫自己吹乾,深夜接她下班時會買糖葫蘆,願意幫她洗襪子,除了有一次覺得她和其他男生關係太密切時,他從來沒發過一次脾氣。

從那一次開始,她完全肯定了男朋友愛自己這件事情。

  • 其次,你要從親密關係中獨立出來,找到真正的「你自己」。

你要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樣的愛情。叔本華曾提到過:說「我愛你」的人,一定要先有一個完整的「我」,倘若沒有「我」,「我」愛你也就不再存在。

換句話說,就是學會做自己。去找一點自己的樂子,比如獨自去看音樂劇、獨自去旅行,不是非要 24 小時共生在一起不分你我,才叫做愛。離開他一陣子,你仍舊存在。

你單方面覺得自己不夠好、你不夠優秀、不夠漂亮、不夠溫柔,這跟他愛不愛你,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你覺得他不夠愛你,不要猜了,開口說一句:「其實我想你多關注我一些。」

不一定非要相互玩推拉遊戲,你作天作地,我還做舔狗,不一定非要問男朋友「我和她誰漂亮」、「我和你媽掉水裡你救誰」、「我眼線液弄髒你襯衫,你會怎麼辦」之類的求生問題。

  • 最後,是追問自己,當你在想「他到底還愛不愛我」的時候,你到底在怕什麼。

《春嬌救志明》里,春嬌對志明發脾氣,不是因為地震里志明沒有救她。

她看得見志明的努力,但是她就是很害怕,她說:「在那幾秒,我想明白了。我生氣不是因為你不救我,是因為你跟我爸一樣,每次一有事情就成全自己,犧牲別人。

我不想整天提心弔膽,被人遺棄,我不像我媽那麼堅強啊。

你看,這個行為戳中的,不是他對你的愛有多少,而是戳中了你內心不願回想的記憶。

當你知道自己會因為什麼而覺得他不夠愛你時,直接說出內心感受就好了。

因為只有說出來,他才知道怎樣去響應你。

所以志明知道春嬌到底在怕什麼之後,才知道怎樣去解決他們的矛盾。

就像《春嬌救志明》最後那段所說的那樣,「你從哪裡開始懷疑愛情,就回到哪裡解決吧。」

希望每個活得小心翼翼的男孩或女孩,都能早日和原生家庭、和伴侶、和自己和解。

要相信,所有美好的東西,你都值得擁有。

所以,你配得上最好的愛。

不要再因為自卑和猜疑,而推開美好的愛情了。

謹以此文獻給

那些因為自卑,而不敢相信自己被愛的人

希望你們都不要再推開愛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