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從開通個人微信後,經常有未滿18歲的弟弟加我,問可不可以進讀者群。甚至最小年紀的弟弟只有14歲,就很踴躍地加入基友群和大家交流。

我很感慨這個時代與我成長的年代不同了。互聯網更加普及,網路社交越來越發達,各種信息每天都爆炸推送。

這個時代的孩子,有種「生而為gay,我很驕傲」的魄力。他們可以通過網路途徑,非常快地完成作為「gay」的身份認同,而不必過於糾結「我為何是gay」這樣的問題。

這讓我想起李銀河女士在《同性戀亞文化》中描述的場景:大概二十多年前的中國,gay群體交友是通過在公園和公廁這種地方碰頭進行的,有時候性生活就在廁所里草草解決,既不衛生又不方面。而更大一部分gay,甚至無法自我認同,選擇壓抑真實的感情,步入婚姻生活。

而現在,通過網路社交,gay社群的發展和群體認知簡直突飛猛進。

在欣慰的同時,我又很替一些年輕的弟弟們感到擔憂。

他們青春,奔放,有著美好的肉體和無限的精力,他們不用工作,生活在校園的象牙塔中,有著大把的時間揮霍。他們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青春,他們在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人生觀和感情觀都不夠成熟,如果不慎誤入迷途,一時失掉分寸,很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前幾天有個剛滿18歲的弟弟在知乎上私信我,問我,他可不可以去約炮。

他說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但還沒有過性經歷,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

我驚訝於現在的孩子意識是這樣的超前,自愧不如的同時又覺得很擔心,怕自己不恰當的回復會使他陷入更深的困惑。

於是我思索良久,回復道:

弟弟,作為過來人,哥哥首先要告訴你的是,18歲有沒有性經歷都不是一件可恥的事,要知道我在22歲的時候還無法認同自己是gay這個事實呢。在這一點上,你已經做的很棒了。

有時候,我們做事不要被雙眼蒙蔽,不要被外界所影響,要看到自己的心,傾聽它的聲音,找到真正的訴求,做你從心底里認可的事。慢慢來,不要著急。無論怎樣,保護自己是最重要。

我不知道以他的年紀,能不能理解我所說的話。

有時候想清楚一件事比急著做一件事更加重要。

在我22歲之前的人生,沒有過任何gay圈的經歷,也沒有處過對象。那時候我一直糾結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在苦悶中得不到解脫,哪裡還有談戀愛的心思呢。

(二)

很多事情急不來,比如認同自我這件事。

有些天資聰穎有慧根的人,稍微一點撥就能頓悟,認清真實的自我,開啟新的生活。而有些呆板愚鈍之人,比如我,可能需要經歷過漫長歲月和人生挫折,才能逐漸接納自我。

22歲之前,我沒有用過小藍交友,根本不知道小黃的存在。我生活在一群直男的世界,身邊的同學,朋友和兄弟都是直男,沒有一點gay的氣質,以至於我一度懷疑自己也是個直男,只是現階段會對男生有感覺罷了,以後總是要和女生在一起的。

但喜歡一個人是剋制不了的,就像gay可以對別人偽裝身份,但永遠也欺騙不了自己的心。

從初中開始,我就察覺自己對男生更有好感。當時有個非常要好的同學,年紀比我大兩歲,平時很關照我,我們倆結拜了兄弟。我很依賴他,甚至有時候做夢都能夢到他。

但那時候我只覺得我們是好兄弟,關係比一般同學好,不敢有其他更多的想法。

高中時父母離異,父母兩家人處於一種戰火交鋒的狀態。那時候對父親恨之入骨,對家庭生活充滿了絕望,父母多年來的婚姻戰爭就像是我的人生噩夢。

也就是那個時候,室友阿康走進了我的生活,也照亮了我生命中第一束「愛情」之光。

我們倆從室友變成好兄弟,從兄弟又變成陌路人,其中發生了不少愛恨糾葛的故事。阿康算是我的性啟蒙導師,和他上床(僅僅是睡一張床,沒有啪啪啪)之前,我連「打飛機」都不知道是什麼。阿康很喜歡看黃片,只不過看的是AV。

與阿康分道揚鑣後,我終於熬到了大學,告別了壓抑的高中生活。上了大學之後,我就像一隻脫了籠的鳥,拚命地向天空飛。

我當了班長,進了記者團,同時做兼職創業,參加學院的各種活動和演出,還要保證學習拿獎學金,生活可真夠忙的。

然而即使再忙碌,心裡還是會孤獨寂寞,尤其是看到身邊的同學一個又一個脫了單。

要說我的條件,找一個女孩子談戀愛絕對不是問題,何況班裡一直有女生對我有好感。可一想到和女孩子交往,心裡怎麼也提不起精神,彷彿戀愛不是出於本能,而是去完成一項任務。

經歷過阿康的事情,我隱約覺得自己可能喜歡男生,但心底里又不想承認,因此很排斥「同性戀」群體,害怕看到關於「同性戀」的信息。但有時候內心又異常渴望,忍不住想要了解這個群體的事,每次偷偷搜索瀏覽的時候,像犯罪一樣感到不好意思,過後還會迅速地清理掉瀏覽痕迹。

在這種情況下,我是不可能通過交友軟體去接觸同類的。

我的世界裡只有直男,我也就一次次飛蛾撲火般地,跌入同一場夢境將自己摔得粉碎。

大一暑假去貴州創業,對同行的一個男孩子有了好感,慢慢地和他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兄弟。

他為人風趣幽默,脾氣又好。當時我是團隊負責人,每天事務繁忙,壓力又大,他很聽話,做事也認真,幫了我不少忙。有一次我生病,他還很細心地喂我吃藥。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他,一刻見不到就覺得少了點什麼。如果他跟別的男生很親近,我會莫名地感覺不舒服。

創業結束後,我們各自回到了學校。和他經歷了一番爭執後,我心灰意冷,在中秋節那天把自己灌醉,大哭一場後,心裡也就放下了他。

再後來,就是你們知道的,我和另一位大學室友的故事,最後也是悲慘收尾。

都說人不能同時犯兩次錯誤,可我在喜歡直男的道路上,摸爬滾打了幾回,真有點死性不改的味道。

雖然每次都會告誡自己不可以動心,不可以動心,然而沒有用,我的圈子太小,天天和直男膩在一起,又怎麼可能一點不動心呢?那份心底的孤獨和寂寞,總要有一個可以排遣的窗口吧。

可喜歡直男,只能是玩火自焚,即使你付出再多,也得不到他們的心。

因為從一開始就喜歡錯了。

(三)

前段時間看了畢飛宇的小說《推拿》,講述的是一群盲人的故事,其中有一個觀點說的很直白卻很深刻。

盲人們面對健全人時,有一種自卑感,他們永遠不可能和健全人成為朋友,因為健全人永遠在明處,而盲人永遠在暗處。

但同時,盲人們又十分努力和健全人打交道,因為他們從心底里渴望融入主流社會。

其實盲人之所以會自卑,本質上是他們覺得自己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作為弱勢群體的個體,在面對更為強大的主流群體時,總是仰慕和鄙視相伴,渴望與抵觸並存。

如何去定義一個社會的弱勢群體呢?

在我看來,在這個社會上居於少數地位的人,相對於其他規模龐大的群體,都會成為相對弱勢群體,因為無論政策法規,還是道德紀律,都會更加偏向主流群體。

從這一視角來說,gay當然也是弱勢群體,不然為什麼gay的愛情得不到大眾認可,gay的婚姻不受國家政策法律保護呢(至少在中國如此)?

當然,我不想談論大方向,我只想談談自己,作為gay群體中個體的自我認同問題。

在沒有完成身份認同之前,我就像生活在一群健全人之中的盲人,看不清自己的優勢,也找不到自身的亮點,甚至覺得自己都不配擁有愛情。

因為我再怎麼努力付出,對方也不可能喜歡自己啊。

作為gay,從你喜歡上直男的那一刻,就已經淪為了弱勢群體,註定會輸。

你不是心甘情願要折磨自己的,你只是無法剋制內心真實的情感。

就像我,在沒有接觸同類之前,身邊都是談論女人的直男朋友,當我面對他們時,永遠有一種說不清楚的違和感和自卑感,他們可以真實地做自己,而我為了隱瞞身份,只能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直男癌患者。

不僅如此,在我沒有認可自己之前,我一度懷疑自己的性取向是有問題的,我也應該像個「真正的男人」那樣喜歡一個女孩,同時為自己對男性肉體有生理反應而感到羞愧。

這個世界從來就只對強者和多數人友好,而選擇忽略和打擊少數群體的個性和樂趣。

比如:

男孩子不可以柔弱,不可以隨便哭泣,否則會被認為「娘」。

男孩子應該去打籃球踢足球。什麼?你居然喜歡在宿舍里做瑜伽敷面膜?男孩子應該去外面和兄弟喝酒划拳。什麼?你居然一個人躲在被窩裡邊看韓劇邊擤鼻涕?那你就等著被直男室友們嘲笑為「娘炮」吧。

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承認自己喜歡的歌手是女子組合she,直到上了大學後。

因為身邊的男生都在喜歡周杰倫和王力宏。

同時,為了更好地融入直男世界,我要和我的兄弟一起抽煙喝酒說髒話罵女人,我要維持一個山東漢子粗獷豪放不拘小節的形象。

上了大學後,我離開了故土山東,開始了更加多元包容的大學生活。

可我還是擺脫不了內心的包袱,身邊都是直男,我無法通過他們找到自我認同,儘管大學認識了不少好朋友,可他們都不了解真實的我。

我的內心很孤單,很渴望傾訴。

因為無法認同gay的身份,我覺得命運不公,為何要讓我去喜歡男生?我的原生家庭不夠美滿,所以從小的願望就是長大之後,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庭,好好愛護妻子和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可老天卻要剝奪我這個最簡單不過的心愿!為什麼我不能夠去喜歡女生,過正常的生活?

真的太殘忍了!

我很羨慕那些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人,而我只能壓抑自己的感情,然後在深夜裡默默流淚,寬慰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為了擺脫這種如影隨形的自卑感和失落感,我盡量讓自己忙碌起來,不知不覺,大學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我拿了三次國家勵志獎學金,一次國家獎學金,順利保送了985的研究生;比如我成了一名校園記者,加入了輪滑社,還去學了喜歡的街舞;比如我喜歡唱歌,拿了學院歌手大賽第一名,每年登上新年晚會的舞台;比如我做了三年班長,搞過一些項目,兼職創過業,認識了很多厲害的小夥伴,也經歷過一些風雨……

儘管沒有談戀愛,但我的本科生活依舊豐富多彩。

當時心裡就一個想法,那就是:

只有自己變得更優秀,才會有更多的選擇權。

儘管我是一個相信命運的人,但我絕不要被命運操縱。

(四)

22歲之後,我來到廣州讀研,認識了很多人,經歷了更多事,也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我開始嘗試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接觸了越來越多的基友,慢慢地找到了自我認同。

通過和基友們交流,我發現自己原來不孤單,那些曾經的困惑迎刃而解,那些自責和委屈真的很沒有必要,因為我就是我啊!

你永遠不可能成為別人,你要做的就是接納自己,成為自己,然後成就自己。

我很後悔自己沒有早一點找到方向,完成身份認同。那樣,我就可以不必生活在寂寞和痛苦之中,我就可以早一點解脫自己,把時間和精力更好地用在享受生活上,而不是一個人在深夜裡埋頭哭泣。

我多麼希望在我最孤獨的時候,有同伴可以擁抱我,拍拍我的肩膀說:

沒關係,你不是一個人,我們都在你身旁。

我也多麼希望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有個過來人能夠為我指點迷津,幫助我早一點實現自我認同。

因此,當我逐步找到自我後,我開始在知乎上發表文章,講述自己作為一個gay的成長經歷,一方面,寫故事本身就是我的興趣,另一方面,我真的很想告訴那些還在糾結於身份認同,還在自我懷疑,還在深陷喜歡直男的痛苦中的弟弟們,你們並不孤單。

你們要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未來可以變得更好。

如今寫公眾號也是一樣,我的初心,不僅僅是為了表達自己,我更想要做一件對gay這個群體有益的事情,通過記錄一些真實的案例,幫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心理認同,更好地成長和面對自己,學習愛與被愛,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所以,接下來,「Oren與貓」公眾號會開設一個對話欄目,我會邀請一些圈子裡優秀的朋友來分享他們的成長經歷和故事,分享對gay話題的一些觀點和態度,包括身份認同,成長道路,交友與約炮,情感選擇,婚姻與家庭,出櫃與否等話題。

希望可以對你們有所啟發和幫助。

也希望我的文字,在溫暖你打動你的同時,也可以給你的人生道路帶來一絲絲的曙光。

同時,如果你常年混跡基圈,有著豐富的經歷和旗幟鮮明的三觀,對gay話題有一些自己的見解,也歡迎你加入到Oren的對話欄目,讓我們一同交流,分享,碰撞。

各位敬請期待,以上,我是Oren。

——Oren有話說的分割線——

從知乎到公眾號,很多朋友一路陪伴著我走過來。

昨天群里有小夥伴說,Oren,我還記得你發在知乎上的第一篇回答,裡面有你的照片,好帥哎!當時就被你圈粉了。

我很感動,因為我只在16年剛開始寫知乎時,放過一兩次照片,後面閱讀量上去後就刪除了。

這位小夥伴從16年到現在19年,一直在讀我的故事,真的好暖心。

不過,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寫多久,因為過了春節,我就要去公司實習了,而且還要完成學位論文答辯,到時候有沒有時間,很難說。

所以趁著現在有空,我要多寫點故事,多做一點對我個人來說意義重大的事情。

比如說認識你們,和基友群里的小夥伴們交流,幫助大家找到志合道合的基友,順利脫單,如果有緣分的話。

再次謝謝你們的閱讀和關注,也歡迎轉發我的文章,讓更多的好基友看到。

有你們,我不會感到孤單。

以上,晚安。

文章首發自公眾號【Oren與貓】

我是Oren,一個有故事和肌肉的老司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