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年感覺這結局雖然反潮流,但也就是娜烏西卡這人比較討厭。後來才知道大部分讀者看到這個結局都炸了。


君令或不可違,父命或不可逆,人仍可自主行動,那樣人才能開創自己的事業。可是記住:即使處於王權之下,霸者之前,人,不可不問一己良知。當你面對上帝,你不可推說迫於無奈,不可推說當時是權宜之計,推卸不得。——《天國王朝》

一個口才如此之渣、詞窮後就開始人身攻擊的電腦,智力也不過如此,服從一個嘴炮都打不過自己的傢伙也未免太可笑了吧。陵墓的黑科技對於腐海各國來說都是神話般的存在,巨神兵此時也遭到重創,命不久矣,倘若等到陵墓傷口癒合,巨神兵徹底潰爛,那還有什麼辦法來對付這樣一個」神「?人類花了幾百年的時間終於送走了上帝,難道還要再請一個」貨真價實「的回來嗎?

娜烏西卡的選擇確實充滿爭議,但她從未愧對過自己的良心,她很清楚人類也許就此滅亡,但至少他們都是自由的,只是沒有活過自然的選擇罷了。

也許未來某一天一個機器人/外星人/大觸手一擊就把南極洲打到海底了,然後聲稱自己是上帝化身,將帶領人類進入新紀元,但要求所有人對其膜拜,此時又有多少人敢站出來對其喊一聲:」我XXX!"


漫畫《風之谷的娜烏西卡》要結合歷史背景看。

《風之谷》有強烈的時代背景。多魯美奇亞帝國與土鬼帝國戰爭是影射美蘇冷戰,毀滅的廢土世界是核冬天的反映。漫畫中很多戰爭,政變,大屠殺等,也是日本二戰,亞非拉第三世界存在的;類似的作品還有同樣誕生於冷戰時期的美國阿倫摩爾漫畫《守望者》。

《風之谷》漫畫是1982年-1994年連載。這12年是劇變的時代:日本在1990年泡沫經濟崩潰,從繁榮30年到了失去的30年 ,日本國民從自信陷入迷茫,《EVA》就是那一時代的產物;國際上,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紅色退潮,半個世紀冷戰結束,對於曾經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宮崎駿來說,信仰崩塌了;那時國際也不太平,除了蘇東劇變,還有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90年代南斯拉夫內戰(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等),海灣戰爭等。那是劇變的日本,那是劇變的世界。

宮崎駿是左派知識分子,生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那一年,一生經歷了二戰,戰後百廢待興,60-90年代的30年繁榮期,以及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的經濟停滯。一生經歷國家盛極而衰,同時信仰崩塌,這對於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是極大打擊。

《風之谷》結尾,巨神兵毀滅了陵墓與新人類,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娜烏西卡的選擇是對是錯已經不重要了。宮崎駿看到了問題,看到了劇變的時代,但不知道何去何從。迷茫彷徨,痛苦無奈,只能活下來的人說「活下去。」那是一個時代的背影。


結合宮崎駿早年參與共產主義鬥爭的經歷,他本人也是一個擁有堅定立場的社會民主主義者。這點在宮崎駿主導的某一類型的作品中,體現得相當多。基於此,我認為,整部作品更像是人類社會的寫照。作為「實驗體」的領袖,娜烏西卡的思想行為,代表著社會底層人民的自醒和抗爭。

巨神兵也好,席德拉也好,花園的主人也好。一切源於修瓦陵墓中的科技,本質上都是「原人」這一牢牢掌握著生產資料和軍政權力的社會頂層用來勸誘分化的餌食。在餌食麵前,那個理想主義的少年墮落成了神聖皇帝密喇魯帕,烏王的三位皇子沉湎於花園的安逸不可自拔,陵墓中的秘密讓迷戀威權力的烏王無比嚮往,而「多魯美奇亞白色的魔女」庫夏娜似乎也無法擺脫這一命運的糾纏。

娜烏西卡最終選擇感受生命中的苦與甜,愁與樂,選擇在不完美中砥礪前行,不斷進化升華。她抗拒了「原人」的勸誘,最終毀掉了陵墓核心,跳出了循環。這是故事的需要,娜烏西卡的勇氣與善良寄託了作者在隱憂之中對未來的樂觀期待。

事實上,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社會階級的分化和固化,是真實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人類歷史上也曾有不少理想主義者希圖突破固有的生產關係達到「共產主義」,結果如何我們都看到了。

「森林人」出世甚至避世的消極態度,應對的是大環境中與主流價值相遠的團體。他們不深入參與世俗事務,並不代表其影響力弱,這類人或近似於遠離政治中心的高級科研技術人員和文化藝術領域人士。腐海則是人類文明的更新機制,一旦各種社會矛盾無法得到消解,必將出現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進行有限的階級重組和人口洗牌,輕者如政權更迭和經濟起伏,重者如戰爭和災難。可無論怎樣,修瓦的陵墓將保持留存,「實驗體」所代表的底層螺絲釘們大不了重新來過。窺探歷史可以發現,近現代以來,主要的資政力量此消彼長,但從未在本質上易主。

儘管在《風之谷》中,宮崎駿對娜烏西卡的刻畫略有理想化的嫌疑,烏王臨終立場的轉變也稍顯突兀,但《風之谷》仍不失為是一部極其優秀的作品。

若非要說有什麼大的缺陷,我個人認為是宮崎駿並未對時下現狀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而是在結尾,藉由整部《風之谷》的群像,表達出了一個「熱愛生命」的主題。雖然積極向上,卻難與這樣一部格局宏大的作品相適。這難免有「蛇尾」之嫌。宮崎駿畢竟不是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即使是,要給出實質上的提議,也是困難重重。這樣的方式作結,也算不過不失吧。

縱觀「三部曲」另外的兩部《幽靈公主》和《天空之城》,對待這種有關人類社會體制的思考,幾乎都沒有一個較為妥善的處理辦法:阿席達卡和小桑無法相依,工業化的車輪重重地將田園詩歌般的農耕文明碾得粉碎;巴魯和希達當然能避世而居,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以及對資源和科技的追求,在接下來的年歲里,也必將狼煙四起,紛爭不斷。

相對宏大背景下的敘事,宮崎駿倒更適合著眼小人物小生活之類的文藝題材的。如《龍貓》、《千與千尋》、《紅豬》這類講述成長曆程的作品,娓娓道來,更加溫潤飽滿,打動人心。

總之,稱娜烏西卡是所謂的「聖母」,我不完全同意。她代表著人類文明中最美好的東西:勇氣、善良與愛。她是希望的象徵。儘管在現實生活中談論這個未免太過於孩子氣,但是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長久沒看漫畫,也不在電腦旁,臨時找了下百科,可能有所漏誤。俱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討論。


原來人類造過一些叫巨神兵的神想用來調停紛爭,後來他們一合計覺得人類都有罪就把人類殺了一遍。過了幾百年有個叫烏王的皇帝聽說有長生不老的法子。就帶著一群附屬城邦小弟打世界大戰,想搶這個技術。打仗的時候蹦出來了個人叫娜烏西卡,她很厲害,大家覺得她是救世主。娜烏西卡覺得這樣打下去不行,很多人會死,要想辦法結束這個戰爭。

後來發現巨神兵上一次殺的不夠乾淨,還剩下些人造了個墳。她就和大家說你們都被騙了,不要再打了,你們會打仗都是陵墓誘惑你們這麼做的。什麼大海嘯啊巨神兵復活的鍋都扣到陵墓頭上,然後和大家說有這個陵墓在大家都活的不自在。她人前顯聖了幾次,還有個巨神兵便宜兒子,大家都覺得她說得對,她就帶著她的便宜兒子把原來巨神兵殺剩下的人給殺乾淨了。

大家一看罪魁禍首都死了,長生不老的方法也沒有了。兩邊領導人又都信了娜烏西卡,戰爭就結束了。當然猶巴死的時候,那個小朋友用超能力做出大和尚的幻像也很重要。

從前一個世代開始,到現在人類快完蛋了,自相殘殺完全停不下來。估計到滅絕前的最後一天也停不下來,一炮炸了陵墓以後人類能不能活下去?娜烏西卡也不知道,看命吧。

至於你們願不願意這樣做,反正娜烏西卡這樣做了,她是主角,我們能不支持主角嗎?


風之谷里的科技並不是現實社會中中立的技術,在宮崎駿眼裡這些東西是有毒的。修瓦陵墓裡面的超算使用了各種無恥的手段,控制人心,欺騙,誘導無所不用其極。超算的提議根本算不上提議。在那種情況下,娜烏西卡的手段完全沒有問題,讓人類擺脫被控制奴役的命運才是首位。但是「人類以後怎麼辦」,其實宮崎駿在這個結局裡面並沒有給出一個真正的解決方案。如何解決人類的前途問題他是沒寫的。


創造巨神兵的史前人比後巨神兵時代人更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娜烏茜卡的行為無異於阻礙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程心式的聖母,人類的敵人。

當然,這個人類是哪個人類是個屁股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