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可樂電影在台灣發行這部片,還讓我在放映活動抽到獎,基於互惠原則,我是應該幫忙推薦的,因為我自己的懶惰和資質不好,推薦文遲遲沒寫,都下片了才有辦法擠出這些字。若電影之後有付費線上看或發行DVD,還是要請影迷多多支持。
 
《進擊的大媽》表面上是談環境保護議題,但這不像《永不妥協》、《希望之國》等環保電影,激烈控制破壞環境的體制,電影沒有去討論什麼「環境保護vs.經濟發展」之類的議題,也無意去悍衛或指責女主角的基進環保立場,或者評價她的破壞行動是否有正當性或者殃及無辜,對她的動機和基進環保意識、思想根源,也沒多少陳述。她那張四處散發的傳單,也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環保觀點,和一般常見煽情的政治宣言沒什麼兩樣。
 
就像10/28放映後座談佳賓御姊愛說的,《進擊的大媽》重點在於女性的處境,一位中年女性即使沒有什麼家累,當她要自我實踐理想,似乎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阻礙出現,讓女性面臨兩難的抉擇,不管她們像女主角漢拉這樣子「允文允武」,而男性似乎就較少面對這樣的困境。而女性的某種「社會本能」(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環境塑造的),更是讓她們行動前左右為難。有趣的是,漢拉家裡放著她的兩位「偶像」照片─印度聖雄甘地、南非民權政治家曼德拉,但這兩位的家庭狀況、親子關係完全和漢拉大相逕庭─甘地是個嚴厲的父親,甚至近年有歷史作家揭露─他根本是雙性戀,老早就和元配分手,和別的「情夫」發展戀情,甚至七十歲了還跟自己的姪孫女亂倫;曼德拉結過三次婚,第一次離異是因為參與反對白人政權抗爭入獄,妻子主動分手;第二次離異則是曼德拉入獄期間感情就變質了,出獄之後即分手。總之這兩位女主角學習的模範,似乎都不像她那樣企圖去平衡家庭角色和社會實踐的理想。
 
這種處境甚至未必限於女性,當一個人想去作一些純粹為了理想,不賺錢又不是社會、家庭賦予義務的事情,好像就會碰到阻力和壓力,周遭的人會覺得你那裡不對勁,甚至自己會質疑、卻步,以至於只能偷偷摸摸的做。
電影最後的結局,似乎發展出三種潛藏的概念:一、女性最後會走入家庭,嚮往的還是一種照顧的角色;二、女性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不管是社會實踐還是家庭照顧,都要犧牲另外一個家人的某種權益;三、這個女性如果有基進理想,在進入某種家庭照顧角色之後,還能繼續實踐理想嗎?不知道,因為電影沒交待就結束了。
 
總而言之,《進擊的大媽》讓我們去思考,各種理想要實現,總會有矛盾衝突、有外在壓力,這不是那麼容易作到。在2018年的台灣,因大選、公投結果,讓許多人認為保守意識型態抬頭,在這個時間點看這樣的電影,更令人深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