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可能因為選舉快到了,加上五月份連續有國家斷交,台灣又突然有一種風雨飄搖的感覺。
 
 
大概是有點年紀了,最近一直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些點點滴滴回憶。我是1978年尾生的,出世之後19天就所謂「中美斷交」了。最近我常常在想,如果只是兩個小國斷交,大家就這麼恐慌,那上一代的人呢?他們怎麼經歷退出聯合國,中日和中美斷交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官方的論述從來沒去檢討、反省外交政策的錯誤,倒是一直說台灣70年代多麼「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這段期間反而是台灣經濟成長最快速的時候。那現在呢?為什麼台灣現在國際地位已經很明顯的跟70年代完全不一樣了,大家反而恐慌成很匪夷所思的程度?
70年代的外交困境就導致了移民潮,據說那些離開台灣大量倉促被變賣的資產,間接促進了台灣很多本土資產階級的財產累積,也讓很多企業有了第一筆建廠土地和辦公樓房,這也算是某種「因禍得福」吧?而那些倉促離台的人,日子也不全然好過,60年代末小說家於梨華的作品《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就是在講移居海外的台灣人(主要是外省族群)那種徬徨失根的茫然,很多後來又回台灣了,當然很大一部份,是看在全民健保的份上。
 
有人常常說:「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事實上完完全全相反,台灣人就是被嚇大的,這種特殊的政治情勢,讓台灣人一直處於一種恐慌當中。過去這種恐慌是國民黨或親藍、統派散佈的,到了21世紀就顛倒過來了,反而是所謂獨派透過網路大量散播「中國威脅」等等「羅斯柴爾德家族式」的恐怖陰謀論。到了民進黨全面執政的今天,似乎只是稍微緩和而已,其他要跟民進黨搶政治版圖的小黨,為了選舉,甚至比民進黨或獨派政治團體還積極的去擴大這種輿論。
 
很多恐慌或預言其實到很後來才證明,完全是瞎胡扯,譬如說我念小學的時候,國語課本還有一課是「中美斷交」之後,全國募捐要給國家去買武器,然後有兩個小朋友拿著小豬去捐這樣子。其實如果對中國武力發展趨勢有點概念的,就會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現在,什麼時間點都有可能打台灣,就七零年代末到八零年代最不可能,因為當時中國經歷文革十年動蕩,軍事組織和建設被嚴重破壞,這只要看看1979年中越戰爭打成什麼樣子就知道了,解放軍連軍階制度都沒有了,基本的指揮體制都出問題,還打什麼仗?當然,我們希望所謂我們經歷的這一切,不管之後的情勢怎麼變化,都是虛驚一場最好,而且希望永遠都是虛驚一場。
 
我是不會走學術路線了,但如果有機會研究點什麼,我倒是很想研究,台灣這種特殊政治情勢下,怎麼去影響台灣人在很多事情的抉擇,小到個人層次的,包括生活習慣、經濟活動、社會文化、生涯規劃、宗教信仰,大到比較巨觀的如政治參與、意識型態、社會運動.......但我想我是沒那個能力去研究這些東西了,不曉得台灣有沒有人在研究這些的?我真的很希望有人研究這些,如果台灣社會科學界無人要作,不曉得外國人有沒有興趣?
 
文頭的圖片截取自Stopkiddinstudio的網路影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