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君:快遞江湖破局,王衛的答案,也許依然是跨界。

  來源 | 花朵財經(F-Finance)

  曾幾何時,江湖盛傳,馬雲最佩服的人是王衛。

  這話直到2017年順豐上市之初,還有人在提。

  尤其是順豐連拉四個漲停板,王衛不斷高聳的身價超過馬化騰,逼近馬雲之際,人們再度發現,原來馬老師佩服此人真的極有道理。

  然而到了今日,不過兩年時間,二馬的身價依然在400億美元上下徘徊,不出福布斯排行榜前五名。

  王衛卻退居排行榜20—110名左右——爲什麼波動這麼大,因爲順豐上市之初王衛的近400億美元身家是無人區,而百億至150億美元左右卻富集了大批中國富豪。

  於是,從山頂跌落的王衛座次,隨着股價盈縮,上上下下如過山車。

  從3000億市值,跌至今日已告腰斬的順豐,很難給王衛撐起天大的面子。

  近來,多家媒體報道了順豐旗下生鮮超市 " 順豐優選 " 在上海、武漢、青島、成都等地的線下門店大批關閉的消息。

  據稱,順豐將退出華東、西南市場,只保留北京、華南市場。

  而順豐優選迴應稱,對部分線下門店的經營區域進行了調整,旨在集中資源聚焦重點城市——實際上承認了在全國範圍內收縮戰線。

  這撥 " 關店潮 " 是順豐佈局電商近十年來的又一次重大挫敗。

  更鬧心的是,前陣子順豐控股還發布了減持公告,順達豐潤、元禾順風、嘉強順風和劉冀魯等四位股東將減持不超過7.9%的股份。

  若按照公告日4月3日收盤價37.3元計算,7.9%股份所對應的市值約爲130億元。

  公告中的相關股東,個個都表示:出於資金需求而減持。

  股吧吧友們也表示:本來成交和股價就低迷,現在連主要股東都要這麼大手筆減持,對順豐信心快要沒了。

  而今日的江湖,也鮮有人再提“馬雲最佩服的人是王衛”了,江湖曾經崇拜一個深入簡出的王衛,卻不會允許一個跌落百名開外的準首富能繼續保有神話。

  2017年5月22日的菜鳥物流大會是歷史性的一天,當時,馬雲主席臺高坐,四通一達到場,臺下竟無順豐一人。

  馬雲在會上說:現在臺下這些人啊,五年十年以後,要消失一半。

  又說:很多物流公司已經上市,更多物流公司在排隊上市。

  但他沒有發現上了市和不上市有多大的區別,“唯一的感覺是,我(上市快遞公司老闆)變成了排名多少的富豪了,這沒有意義,很快就沒了。”

  儘管申通圓通們當時也已上市,而且人就在臺下,但馬雲分明指的是二個月前上市、並且缺席會議的順豐。

  而看看今天的順豐,再對照馬老師當時的話“排行榜上多少名毫無意義”,不由得令人心生無限感慨。

  此後,馬雲還提到過兩次順豐。

  一次是在菜鳥和順豐那場著名的互撕之後,說,順豐是個好企業,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錢賺完了。

  另外一次,也以“順豐是個好企業”開頭,馬雲說:順豐是家好企業,就是(郵寄費用)太貴了。

  作爲中國首屈一指的語言大師,馬老師鮮活地闡述了“xx是個好人”這句話,不僅在戀愛中不是好話,在企業圈裏也不是。

  在菜鳥與順豐互撕,阿里系這兩年陸續入股,直至本月初終於“通”吃物流,包攬中通、申通、圓通之前,其實阿里與順豐,馬雲與王衛,也不是沒有過眉來眼去。

  早年的馬雲,壓根兒不想碰快遞,並將自建物流當做劉強東的黑點,多次槽技全開。

  但馬老師後來意識到了物流纔是核心競爭力,只是沒有拉下臉來自建物流,而是通過資本運作來達到掌控物流之目的。

  如果說阿里是揮舞着鈔票的小開,那物流企業之皇冠上的明珠順豐,無疑是這盤大局裏最美麗的那個姑娘。

  問題在於,這姑娘,偏又非常地特立獨行。

  出於王衛的性格,以及順豐作爲快遞一哥“我要扛旗”的內在驅動力,順豐一直與阿里系保持距離。

  自菜鳥誕生之日起,順豐和阿里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

  阿里需要順豐自建的高效安全物流體系,來保障自家客戶的高端貨物快遞需求。

  其實這種情況到現在也沒改變,買一個指甲刀,賣家9塊9包郵無所謂你用哪個通的快遞;買一部電腦,不用順豐就很難被買家接受。

  相應地,順豐需要阿里提供大量的業務,當然,也需要京東、拼多多、網易、小米等一切電商們提供的業務,只是阿里的業務最多。

  順豐建起自己的快遞聯盟,成立豐巢。阿里則不斷加大對順豐競爭對手的合作。兩者各自劃圈。

  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告訴花朵財經,阿里的終極目標是自己培育出另一個順豐,也許未必是取而代之,但至少要與順豐並駕齊驅。

  這幾年來,順豐和阿里彼此肉體上很需要對方,但一有機會就想另尋更順從的新歡。

  阿里的做法是入股通通通,順豐的做法是什麼呢?是自家試水電商。

  這種構想從表面上來看是沒有問題的:順豐擁有全國僅次於郵政的龐大網絡、而且是唯一全部自營的物流體系,物流距離電商很近,那麼從物流而做電商,順理成章。

  表面上確實看不出問題,而且,左手電商右手物流,正是互聯網巨頭們在做、並且頗見成效的事情,京東自營物流、阿里菜鳥,旁人都做得,順豐做不得?

  然而,京東自建物流8年不盈利,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巨大的代價;阿里入股三通是資本運作,也並未赤膊上陣去搬貨。

  跨行的難度,你能想象到有多難,就有多難。

  從喧囂一時的“嘿客”,到後來的順豐優選,王衛試圖在短時間內,通過爆炸式的開店方式,親手做出一個區別於傳統電商、以物流主體爲依託的新電商。

  對B端的選品、貨源根本不是一兩年之內能搞定的。一夜之間遍地開花,全國3000店的順豐優選店長們,順豐也難以在一夕之間選拔。

  結果是,順豐生鮮、順豐嘿客、順豐優選,七八年間多次線上線下結合的零售模式,大多失敗。

  電商生鮮的CEO走馬燈似地換,2014年開出的3000家店面,陸續關張,有的小區甚至門店剛開了兩個月就轉讓,斷尾之意十分明顯。

  讓王衛對電商欲罷不能的原因也許在於,王衛意識到,如果順豐只專注於快遞,那麼現在的順豐已經是天花板,也許不會變得更差,但也很難變得更好。

  而電商大佬們的物流嘗試,以及競爭對手們紛紛推出在遞送貴重物品和時效性方面的針對性服務,更是讓順豐寢食難安。

  這世上誰又不是被焦慮推着走?

  忙着買飛機的圓通、忙着買航空公司的申通,又何嘗不是呢?

  只是,區別在於,老二老三們,註定比順豐更加不怕輸。

  順豐不得不憂慮。

  2018 年,順豐控股的淨利潤出現了上市以來,首個年度的同比增速不升反跌。

  順豐控股2018年年報顯示,順豐控股去年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增幅27.6%;但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降4.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達34.84億元,同比下降5.92%。

  而“快遞一哥”淨利潤下滑的背後是,順豐加大了對新型業務的投入,包括快運、冷運和同城配送等,導致營運成本大大增加。

  增長性的減弱,乃至近期順豐跨界再次受挫,反映到二級市場上,就是持續低迷的股價,乃至股東套現。

  當然,上市給順豐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去年順豐牽手中鐵、牽手UPS,都是順豐成立以來數得着的大事件,而牽手運輸體系的好處,確實也很難比得上阿里系+快遞公司這種互補性合作。

  畢竟,中鐵總再怎麼與順豐合作,也不可能卡着通通通的車皮。

  上有左衝右突撞不破的天花板,下有已啃到了腳踝的瘋狂追兵,四面受敵資金來源單一,不燒錢就會導致地盤陸續被蠶食……

  順豐之困局,遠非是自今日始,而是早在上市前就已註定。

  至於拿什麼來破解這一局,王衛的答案,也許依然是跨界。

  這是不是正確的操作,花朵財經不知道。

  END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代表【P2P觀察】觀點,不構成投標建議;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