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叔本華,外界怎麼看他?

我猜是一個愁容滿面的痛苦的哲學家,在一個燈光昏暗的小房間里寫著:「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又是大名鼎鼎的以悲觀著稱的哲學家,所以才會有些人對叔本華有敬而遠之的感覺。依我個人不成熟的觀點,可以這樣概括一下叔本華的主旋律:「想必你已經看到世界有多麼糟糕,人們有多麼的瘋狂了。這是沒辦法的事,人總有局限性的。所以一定要好好生活才行啊。」

其實叔本華,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鴨。

我們來看看這個人的生平經歷了什麼:

叔本華出生在一個很成功的銀行家家庭,少年時期過著孤僻但快樂的日子

父親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個成功的商人和金融家就要求自己的兒子一定要有自己一樣的八面玲瓏的本事,相反,他給了叔本華在他這一生中都為數不多的溫暖。

「高貴的靈魂,

我這個人,

我的成就,

一切都得感謝你

當你把我帶到世上來的時候,

你就已經安排好了

你已經想到這一點

或許我不適合在這個世上奮鬥打拚

你這位驕傲的父親

你知道你的兒子學不會卑躬屈膝向那些平庸之輩溜須拍馬

也不會為了麵包看任何人的臉色

我知道如果沒有海因里希·叔本華 (哲學家叔本華的爸爸的名字)

那麼亞瑟·叔本華早就垮掉一百次了。」

這是叔本華寫給父親的一段話。在19世紀,叔本華就可以像一個現代開明家庭的孩子一樣,保持自己喜歡的性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可後來,後人猜測是因為生意失敗的問題,叔本華的爸爸精神失常而自殺了。叔本華失去了這輩子最重要的溫暖源頭之一。

而叔本華和母親的關係非常的差,母親不理解叔本華的悲觀與孤僻,也不喜歡叔本華的為人處事,叔本華更是討厭母親的庸俗和在社交場合的明眸善睞,在無數次幾乎要打起來的爭吵中,他們終於斷絕了關係。

然後呢?精通N國語言的叔本華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對這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天才總是世出的嗎?如果真的如此,就不會有這麼多悲劇發生了。

《作為意志和表象存在的世界》,優秀吧,閱讀難度不大吧,首次將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融合在一起,夠具有開創性吧。

無人問津。

他說:「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

憑這本書,他成為了柏林大學的教授。因為他覺得黑格爾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是個詭辯家,於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和黑格爾同時間打擂台,看看學生們喜歡誰的課!

這樣做的程度,類比到現在,就是筆者在周杰倫的演唱會旁邊也開了一場演唱會,賭氣般的立flag:我倒要看看群眾是喜歡周杰倫還是我!這個比喻毫不誇張,當時黑格爾在學術界的如日中天的地位,放在如今的娛樂圈哪位超級天王來做類比都不誇張,而叔本華只是一個新來的,看上去有點凶凶的,不愛與人交流,也不愛講幽默的話的普通不知名老師而已。

結果叔本華和筆者一樣,結局慘敗。班裡的學生從兩三個減少到沒有,疑是筆者人生最接近叔本華的一次。

他說:「這印證了我的觀點,天才的思想總得不到讚賞。」

他這是和大家賭氣呢。

這樣的孤獨和無人問津一直持續了四五十年(就像筆者的這篇回答)。四五十年一共才四個字,卻是一個人人生的一半,渴望被理解,渴望被看到的人生的一半。直到晚年,他的書才受到歡迎,但他的一生依舊簡樸,去世後將父親的巨額遺產統統用做慈善。

他有強迫症一樣的敏感,他害怕遭到盜竊,就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貼上一個「這個不值錢」的標籤;

他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小狗,他愛這隻小狗到什麼地步呢?這隻小狗的名字是拉丁文和古希臘語拼成的,叫「宇宙精神」(有人懷疑是諷刺黑格爾取得名字,但此說沒有證據),是叔本華一直都在研究的終極命題,也是他心中最崇高之物。他取這個名字一是太愛這隻小狗,二是取一個晦澀的名字可以減少鄰居們的叨擾,他也不希望宇宙精神老是和別人玩。可惜鄰居們確實是不會念也看不懂,叔本華死後大家就管那隻小狗叫「小叔本華」了。(黑格爾疑似扳回一局)

這樣一個人的一生,他都說了什麼呢?

當你對過去的不幸停步不前時,他說:「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在是生命確實佔有的唯一形態。

當你在燈紅酒綠中迷茫時,他說:「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慾望的囚徒。

當你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時,他說:「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他告訴你,別人喜歡你只是一個對你的做法表示「幹得好」的一個側面信息,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知道你的全部優點和可愛之處的。你自己幹得好,如果是事實的話,你自己是直接知道的,不需要別人承認才是真的。

當你以為他很孤僻從不與人洽談時,他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齊,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並且身邊人表示其實他是個很幽默健談的人)

當你以為他的書一定很晦澀難懂時,他說:「一個人只要可能就應該像偉大的天才那樣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樣說話。

當你為工作或者學習廢寢忘食,為減肥粒米不進時,他說:「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當你的名譽被污衊,你感到委屈時,他說:「名譽是表現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隱藏在內的名譽。

如果你這輩子真的學不會和自己、和這個世界相處,一定要讀一本雞湯,那就讀叔本華吧。他吸煙,喝酒,推傷過小裁縫(因為受不了她總是在隔壁吵鬧並且多次勸阻都沒什麼卵用,他為此特意寫一篇《論噪音》也沒有用),總是強迫症般地防小偷,但他是個好男孩。

在最後,把他遺言里的一句話,送給要讀他的讀者吧:「希望愛好我哲學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獨立自主地理解我的哲學。」

相關回答:

「是當一個痛苦的人還是幸福的豬?」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165545/answer/655332366


原本想用一句直白的話說,怕被舉報。現改成:不會獨立思考的人不適合看。


什麼樣的人不適合讀叔本華的書?

下面的文字,就是一個檢驗的試卷。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世界是我的表象 全世界只是同主體相關聯著的客體 世界是我的意志 自在之物的瓦解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為表象初論

服從充分根據律的表象

經驗和科學的客體

跳出童年時代吧,朋友,覺醒呵!——J 盧梭

§2

那認識一切而不為任何事物所認識的,就是主體。因此,主體就是這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現象,一切客體一貫的,經常作為前提的條件;原來凡是存在著的,就只是對於主體的存在。每人都可發現自己就是這麼一個主體,不過只限於它在認識著的時候,而不在它是被認識的客體時。而且人的身體既已是客體,從這觀點出發,我們也得稱之為表象。身體雖是直接客體,它總是諸多客體中的一客體,並且服從客體的那些規律。

同所有直觀的客體一樣,身體也在一切認識所共有的那些形式中,在時間和空間中;而雜多性就是通過這些形式而來的。但是主體,作為認識著而永不被認識的東西,可就不在這些形式中,反而是這些形式總要以它為前提。所以,對於它,既說不上雜多性,也說不上雜多性的反面:統一性。我們永不能認識它,而它總是那認識著的東西,只要哪兒有「被認識」這回事。

註解主體不是個體,主體不是存在者,主體只是人類的整體的意識空間。主體不是肉身,但也脫離不了肉身構架。身心關聯才形成意識空間,才有主體的認知。AI機器人的意識活動,不屬於人類的意識空間。但是合成生物學,正在改變主體的概念。

註解

叔本華,用西方哲學的語言很清楚的表達了主體與客體的區分。

那認識一切而不為任何事物所認識的,就是主體。因此,主體就是這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現象,一切客體一貫的,經常作為前提的條件;原來凡是存在著的,就只是對於主體的存在。所謂的主體就是【作為意識空間的我】,客體性只是依據【我的主體性】的存在而存在著。主體,作為認識著而永不被認識的東西。我們永不能認識主體,而主體總是那認識著的東西。

這就是禪學的無我觀的延伸。在存在本身視野中,在宇宙的時空連續的圖像中,【我在那裡】【我是誰】是無法定義的,【我】不是客觀的存在,【我】只在外部觀察者的觀察的時間延續的圖像中中存在著,就如同一顆恆星,【我】有著生、老、湮滅的圖像。

所以,作為表象的世界,也就是這兒我們僅在這一方面考察的世界,它有著本質的、必然的、不可分的兩個半面。

一個半面是客體,它的形式是空間和時間,雜多性就是通過這些而來的。

另一個半面是主體,這卻不在空間和時間中,因為主體在任何一個進行表象的生物中都是完整的,未分裂的。

所以這些生物中每一單另的一個和客體一道,正和現有的億萬個生物和客體一道一樣,都同樣完備地構成這作為表象的世界;消失了這單另的一個生物,作為表象的世界也就沒有了。因此,這兩個半面是不可分的;甚至對於思想,也是如此,因為任何一個半面部只能是由於另一個半面和對於另一個半面而有意義和存在:存則共存,亡則俱亡。

雙方又互為限界,客體的起處便是主體的止處。這界限是雙方共同的,還在下列事實中表示出來,那就是一切客體所具有本質的,從而也是普遍的那些形式,亦即時間、空間和因果性,無庸認識客體本身,單從主體出發也是可以發現的,可以完全認識的;用康德的話說,便是這些形式是先驗地在我們意識之中的。康德發現了這一點,是他主要的,也是很大的功績。

我現在進一步主張,根據律就是我們先天意識著的,客體所具一切形式的共同表述,因此,我們純粹先天知道的一切並不是別的,而正是這一定律的內容。由此產生的結果是:我們所有一切先天明確的「認識」實際上都已在這一定律中說盡了。

我在《根據律》那篇論文中已詳盡地指出,任何一個可能的客體都服從這一定律,也就是都處在同其他客體的必然關係中,一面是被規定的,一面又是起規定作用的。這種互為規定的範圍是如此廣泛,以至一切客體全部存在,只要是客體,就都是表象而不是別的,就整個兒都要還原到它們相互之間的必然關係,就只在這種關係中存在,因而完全是相對的。

關於這些,隨即再詳論。我還曾指出,客體既各按其可能性而分為不同的類別,那由根據律普遍表示出的必然關係也相應的出現為不同的形態,從而又反過來保證了那些類別的正確劃分。我在這裡一貫假定,凡是我在那篇論文中所已說過的都是讀者所已熟悉的,並且還在記憶中;因為,如果還有在那兒沒有說過的,就會在這裡給以必要的地位。

 註解  叔本華的作為表象的世界,一個半面是客體,它的形式是空間和時間,另一個半面是主體,這卻不在空間和時間中,因為主體在任何一個進行表象的生物中都是完整的,未分裂的。用康德的話說,便是這些客體的形式是先驗地在我們意識之中的。康德發現了這一點,是他主要的,也是很大的功績。  這就完全解讀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對立觀點,所謂客觀真理不是絕對的客觀,真理也不是主觀的判斷。

  用康德的先驗論的觀點解釋,人類的認知外部世界的過程,只是依據先天的天賦的意識空間而形成。所謂的理性與邏輯,只是這一先天的天賦的意識空間的表達模式,也就是一種動詞時態的表達,由此形成了人類的世界的對象。用句老話,你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數學物理學的數、時間空間、宇宙參數等等公理、公式、概念,皆是先驗的天賦的意識空間的構架,也就是存在本身逐步的彰顯。  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演化,不是人的獨立創造,只是一種人類的智慧的禪觀的結論,由此客觀世界得以成為客觀性的存在,原子彈、電子計算機、生物合成技術帶來的巨大飛躍,只是宇宙生命意識空間本身的無限概率空間的坍塌,成為了你我他可以認知與利用的客觀。  原子彈、電子計算機、生物合成的生物,客觀世界本沒有存在著,他們只是人類意識與智慧帶來的客觀產物。

===========================

存在本身是一個逐步顯現的展開 所謂有序與無序 理性與混亂 完全是特定生命物種意識空間的認知

------------------

因此你說的【意志事自由的,表象意味著一切可能,不過需要逐個展開,否則造成幀頻堵車,導致秩序崩潰。意志本質是秩序,秩序無法消滅。它總是處在無序的反面,而反面是永存的,秩序永存。】十分準確的。

因此宇宙的生命的意識空間的演化,是一種無序、隨機後面的有序化。存在的本身,既是混沌又是一種理性的邏輯的有序化。比如宇宙大爆炸,就是從混沌到有序,這種人類的認知是不斷演化的。

比如一個螞蟻,他的地球認知觀點與能力,看到的地球就是無序的。人類認知的地球就是有序的。因此,存在本身是怎樣,是一個逐步顯現的展開,所謂有序與無序,理性與混亂,完全還是一種特定生命物種的認知罷了。

===================================

我上次看過一篇文字,說動物魏什麼沒有進化出輪子。答案很簡單,大自然沒有適合搜輪子行駛的地皮,

次過人完全被進化論洗腦了,因此社會達爾文主義與蒙古人種意識空間牢牢地結合在一起。生物界的具體物種,根本不存在進化,恐龍進化了嗎,沒有,只是滅絕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是人類的歸納法,把一些生命現象做一種人為的假設,這種假設根本不是生命的規律。基因的演化,只是一種隨機的選擇,如同量子的概率的狀態。

舉例子,艾滋病的免疫基因的產生,就源於歐洲14世紀的黑死病人群,上億歐洲人口經歷黑死病的考驗,這場疾病奪走了7500萬個歐洲人和全世界2億人的生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大災難。歐洲人口消滅了一半,沒有死亡的人群就是對黑死病產生了免疫功能。這些對黑死病產生了免疫功能的人群中,只有極少數的人群產生了艾滋病的免疫基因,並且遺傳到後代。這就是一種自然生物界的隨機選擇。

當代合成生物學,已經完全可以用人類的細胞,實現一種工廠的無性人類的生產,但是這種工廠化的人類生產方式,會產生怎樣的後果,人類這個物種是上帝嗎?肯定不是。這一後果,只會引發人類更加快速的滅絕。當然,深受達爾文主義洗腦的次過人是不相信的,也許次過人的工廠化的人類生產方式,早就開始了,只是秘而不宣罷了。

為何?工廠化的人類生產方式,完全沒有思考到,人類這一物種的存在完全是地球生命網路的一個節點,單獨改變人類的嬰兒的生產模式,這種嬰兒必然具有先天的缺陷,無法抗拒地球其他生物產生的致命威脅,比如類似的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

華商報:從12年前暴發的SARS,到近幾年出現的禽流感、MERS,跨物種傳染病對人類生命的威脅在不斷增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鍾南山:我想,這可能是生態環境變化造成的。人類破壞了生態環境,改變了以往的生活習慣,人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大,而動物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使得一些原本很遠的病毒離人越來越近。

  華商報:科技一直在進步,為什麼人類始終無法擺脫傳染病的陰影?

  鍾南山:大的生態環境所致,防治很難。動物傳染人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即使科技再進步,傳染病依然可能存在。

也許某一天,地球的生命界產生人類無法免疫的最強烈的病毒,人類快速滅絕,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人類的合成生物學,完全有這種能力。就如同殺死金正男的VX神經毒劑的類似病毒,類似埃博拉病毒,自然界一旦產生,人類不就滅絕了。

因此你說的【意志事自由的,表象意味著一切可能,不過需要逐個展開,否則造成幀頻堵車,導致秩序崩潰。意志本質是秩序,秩序無法消滅。它總是處在無序的反面,而反面是永存的,秩序永存。】十分準確的。

因此宇宙的生命的意識空間的演化,是一種無序、隨機後面的有序化。存在的本身,既是混沌又是一種理性的邏輯的有序化。比如宇宙大爆炸,就是從混沌到有序,這種人類的認知是不斷演化的。

比如一個螞蟻,他的地球認知觀點與能力,看到的地球就是無序的。人類認知的地球就是有序的。因此,存在本身是怎樣,是一個逐步顯現的展開,所謂有序與無序,理性與混亂,完全還是一種特定生命物種的認知罷了。


太年輕的,充滿理想主義的不適合讀。

有一定社會閱歷的,對現象背後習慣總結出普遍性的,叔本華是神人,必讀!


暫時悲觀的人。初入叔本華世界的人,大多會覺得華是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我是其中之一。如果你這時退卻,那麼將會錯過一位生活的良師。記得18/9歲時開始接觸叔本華,那會因周遭環境問題,個人狀態極度悲觀,迷茫。偶然讀了叔本華,感覺這傢伙像是穿越時光跟我說,同病相憐的人兒啊,哪兒是出路呢?覺得這哥們和我一樣,也在尋找著自己的出路,但越深入了解他,發現這哥們,其實已經將尋找出路的方式融入自身生活當中,融入生活方式中。或者說 叔本華用對待生活的方式踐行印證著自己的哲學觀、生命觀。如果一定要讓我概括的話,叔是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在悲觀中尋找積極面且痛並快樂著的行者。畢竟 我們將要死很久很久,為什麼不好好活著呢?不信,你走出門看看,這屋外的空氣,是不是有陽光的味道。這鳥語花香 ,春花秋月,這夏雨冬雪,山河日月,夜露微塵,是不是該好好品嘗一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