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信號接入正常,聲音、視頻均很清晰。”

  今(11)日早上7點,3支全副武裝的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從主城出發,趕往永川區臨江河流域,在水利部信息中心指導下,長江委網信中心聯合重慶市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廳開展的2019年長江流域水利應急通信協同演練正式開始。

  此次演練,模擬渝西地區連降暴雨,受長時間強降雨影響,山體土質變鬆。

  4月8日18時,永川區臨江河突發山洪泥石流,造成大面積山體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位快速上漲。應急搶險隊伍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開展水文監測和搶險工作,但由於堰塞體區域通訊中斷,現場情況和監測信息無法回傳。

  爲給搶險救災提供有力信息支撐,應急通信保障組負責趕往現場,在堰塞體上下游關鍵斷面設置應急水文監測點。同時,市水利局設立應急通信保障指揮中心,由長江委網信中心負責、重慶市水利局信息中心配合,統一協調調度堰塞體現場、上游、下游應急通信鏈路資源、裝備設備和技術力量。

  “重慶地貌以丘陵、山地爲主,其中山地佔比約76%,年平均降水量較豐富,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決定了應急通信保障工作對重慶水旱災害防禦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倪偉新表示,此次演練可以提升應急通信保障隊伍技能水平,加強應急通信保障新技術學習應用。

  近年來,市水利局積極探索利用衛星通信作爲應急通信手段爲水利工作服務,啓動了應急通信系統建設。目前,該應急通信系統可直接與水利專網相連,可對應急現場各類信息採集設備數據進行實時回傳,並通過移動通信車配備的視頻會議終端,實現應急通信現場與後方指揮中心的實時視頻會商,能夠爲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提供應急通信保障。

  此次演練過程中,出現了哪些應急通信保障設備?

  衛星移動通信車

  該車是堰塞體現場應急通信系統中的主要通信設備,可作爲臨時指揮部使用,最多承載12名現場指揮人員,能夠在多種場景下快速搭建應急通信鏈路,爲搶險救災提供通信保障。

  車上搭載了動中通衛星天線,配備水利衛星通信系統和4G通信系統,同時搭載了短波通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音視頻採集處理系統、集中控制系統、照明廣播系統、供配電系統,無人機拍攝系統。

  衛星移動通信車從到達險情現場,到搭建好整個應急通訊系統,過程不超過20分鐘。

  無人機

   安裝無線調度系統的繫留式無人機升空。

  此次演練使用了長江委巡航無人機,該無人機最大飛行時長28分鐘,最大上升速度6米/秒,最大下降速度4米/秒,最大水平飛行速度20米/秒。

  機上搭載1240萬像素相機,可拍攝2.7K高清視頻和1200萬像素靜態照片,720P高清圖像可實時同步至移動設備,最大圖傳距離1公里,最大遙控距離5公里。具備“障礙感知”、“智能跟隨”、“指點飛行”等智能功能。

  無人船

   水面智能機器人—無人船監測堰塞湖底地形。

  無人船是一種水面智能機器人,可採用手動或自動方式按設定路徑航行,完成特定的作業任務,無需工作人員涉水操作。

  此次演練使用的無人船,由船體平臺、遙控器和控制基站等組成,長1.6米,重35kg,具有機動運輸,快速部署的特點。

  船上搭載了水下測深聲吶和高精度定位系統,在航行過程中可以採集並向控制端回傳水深和位置數據,完成測繪任務。同時通過McLTE現場無線調度系統數據終端實時回傳作業現場的水深和位置數據、工作路線和規劃路徑、現場工作視頻,通過後期處理可生成水下地形的等深線圖、水下地形3D圖,以及計算庫容量。

  雨量水位一體機

   雨量水位一體監測,採取實時數據,即時監測預警。

  雨量水位一體機將水位計、雨量計、攝像頭、遙測終端機等有效地組合爲一體,體積小巧,可單兵攜帶快捷安裝,可以滿足突發水事件水文應急監測需求。

  該機器採集到水位、雨量、圖像等數據上傳至後臺數據接收端,後臺軟件平臺可實時顯示數據情況,實現數據的監測與預警功能。

  一體智能化的儀器設備可以取代人工觀測實現自動化24小時實時監測,並且減小人工觀測帶來的誤差。特別在發生突發性暴雨洪水、泥石流、堰塞湖、水污染等水事件期間,可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此次演練中,通過該機器,迅速監測到現場堰塞湖水位爲259.86米,以30cm/小時的速度下降。

  走航式ADCP

  在堰塞湖現場,該套設備能夠檢測堰塞湖入庫、出庫流量,直接測出斷面流量及斷面流速剖面,具有測驗歷時短、測速範圍大、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主要用於巡測、水文應急監測等場合。

  4G單兵設備

  該高清便攜視頻單兵系統可通過4G公網鏈路傳輸現場實時畫面情況。當發生自然災害事件時,可由應急人員將便攜視頻採集終端快速攜帶至事件縱深現場,第一時間將現場的圖像信息和語音信息通過衛星或移動通信網絡傳送至指揮中心,並可與指揮中心進行雙向語音傳輸,接受指揮中心的現場實時指揮。

  上游新聞記者 馮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