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緯

            本篇文章欲討論的是,在台灣這塊小島上,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兩岸議題」被視為是對台灣重要的外交課題,欲挑戰台灣總統大位的人,都必須接受嚴厲的檢驗。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可以發現執政黨不斷拋出諸多疑問,欲挑戰可能即將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的蔡英文,盼能為國民黨低迷的選情帶來一線生機。在台灣的總統大選裡,兩岸議題總是各政黨炮火猛烈的焦點。對於民進黨來說,該項議題一直被視為是棘手的問題,或許這源自於民進黨為台灣第一大反對黨出身的歷史,還有與這塊土地緊緊相依的成長背景有關;對於國民黨來說,一直被認為是有其優勢的。然而,這場選舉有趣的是,馬英九執政下率領的國民黨,在2016總統及立委選舉中,並沒有得到任何優勢,兩岸議題反而成為朱立倫沉重的包袱。不只大多數黨籍候選人紛紛避而不談馬英九,甚至拒絕掛上黨徽。

圖:兩岸關係從來不是國民黨所述的和平,中國對台侵犯意圖從未減弱  

共軍對台飛彈佈署圖 法新社  

           無論如何,對於再次挑戰總統大位的蔡英文,勢必了解兩岸議題將成為2016年選舉的焦點之一。因此,可以發現蔡英文相較以往面對兩岸議題時,是積極性的迎接及出手。蔡英文於2015年上半年率先拋出兩岸議題的原則-「維持現狀」,亦在去(2015)年年底的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和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中主動挑戰國民黨政府於執政八年中始終堅持的「九二共識」。

              先從蔡英文此次宣布的兩岸政策說起。2015年4月9日於民進黨中央召開的《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蔡英文發表一篇以〈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維持兩岸現狀〉為題的相關政策談話,內容提到「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蔡英文認為「兩岸關係不應被視為國共關係,北京當局若能夠突破國共框架,未來不論台灣由哪一個政黨執政,皆能平等、友善對待,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及協商交流的現狀,則兩岸關係必能『峰迴路轉,波平浪靜』。」

圖:根據國內媒體對於民眾對台灣前途主張的相關民調

聯合報 民眾對台灣前途的主張  

               針對先前提出的「維持現狀」,蔡英文也在政見發表會及電視辯論會中做進一步的補充。蔡英文於第一次政見發表會提到「將以『維持現狀』的『台灣共識』為核心,遵循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並在過去二十多年,兩岸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發展。」除此之外,蔡英文亦提出三大原則,來處理兩岸問題:「第一原則是『溝通』,主張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讓兩岸政策接受人民的監督;第二個原則是『誠信』,我會說到做到,不輕易承諾,這樣才會得到台灣人民,與國際社會的尊重;第三個原則是,『兩岸關係不應該被當作選舉的操作』。任何政黨都不應該因為選舉,而將高度敏感的兩岸關係作為工具,藉機謀取利益。」另外,蔡英文對於「維持現狀」一詞,提出更詳盡的補充。她認為兩岸政策應當是「民主透明、人民參與,不是黑箱作業,更不是民主倒退。」,蔡英文也不斷強調,台灣領導人的兩岸政策,不應當限縮人民的選擇空間,「兩岸政策,不是少數人寡占,也不是權貴壟斷,兩岸關係更不等於國共關係。」

              針對蔡英文胸有成竹的面對兩岸議題,國民黨也不甘示弱的透過不同管道進行「放話」式的威脅,恐嚇台灣民眾未來若民進黨執政,將因為蔡英文不認同國民黨政府與中共當局彼此認可的「九二共識」,進而使台灣面臨崩盤式的外交困境。如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開記者會放話「22個與台灣有邦交關係的其中18個國家,將可能會離台灣而去,選擇跟中國建交。」另,中國時報亦採訪多位國際觀學者發表新政府上任後的外交看法。台北市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與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劉必榮教授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打的是『面的外交』,而台灣打的是『點的外交』。中方若要在外交上處理台灣,將會一發不可收拾。」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嚴震生亦於採訪時表示,「我友邦巴拿馬、薩爾瓦多等不只一次向中方表明,希望能和中國建交,但中方並沒有答應,主要還是希望能鞏固與台灣關係;若是明年民進黨執政,在兩岸關係處理不恰當,大陸可能首將跟日前無預警與台灣斷交的甘比亞建交,當作是威脅。

圖:蔡英文於2016年總統選舉針對兩岸議題提出「維持現狀」

417080-XXL  

(圖片來源:蔡英文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hotos/pb.46251501064.-2207520000.1452082015./10153085777291065/?type=3&theater)

              針對「外交崩盤」的言論,外交部亦趕緊提出聲明。「以本年度來說,這22個邦交國均持續在聯合國大會等相關國際會議為台灣執言;此外,今(2015)年6月聖露西亞在華設立該國在亞洲的第1個大使館,即為我與邦交國提升關係的重要範例。」外交部對外保證「目前台灣與所有邦交國邦誼穩固篤實,雙邊合作計畫均在既有機制下持續推進,且外交政策有其延續性,不會因不同政黨執政而異。」

       此外,對於新政府將面臨燙手的兩岸議題,現任東吳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主任吳志中表示,對於台灣未來政府將面臨的兩岸外交處境,採取相對樂觀態度。吳志中提到「中國當局對於蔡英文應該仍會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外交舉措」根據他個人的研判,由於新政府520日才會上任,所以1月至5月中國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外交行徑;假若蔡英文順利上任後,中國當局仍會觀察新政府將如何採取兩岸政策。「畢竟,現今民進黨內的外交相關人士,對於台灣面臨的外交局勢,仍是採取務實路線。」吳志中也提到,值得觀察的是,蔡英文在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前提下,中國面對台灣要採取何種外交政策,影響著中國如何面臨當今地緣政治戰略的考量。他不認為中國有能力將台灣22個盟邦全部拿走,一方面在於外交利益分配的考量,另一方面則是前面所提的地緣政治觀點。「因為中國如果選擇在外交方面與台灣對抗,使得台灣迅速向美國及日本靠攏,這樣的情勢發展是不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  

            今年元旦馬總統以「8年興革、台灣升格」為題發表元旦談話,提到國民黨執政採取的「活路外交」不是消極不作為,而是停止與中國大陸無謂挖角戰,一旦走回「烽火外交」老路,台灣將再陷入前任政府邦交國頻頻斷交困境。可以發現,馬英九總統相當自豪「外交休兵」是國民黨執政扭轉兩岸對立緊張情勢的重要政績。弔詭的是,若是馬總統認為「外交休兵」是台灣外交政策的亮點,為何他國沒有因為「兩岸和平」的現狀,讓台灣擁有與其他非邦交國上更多的外交互動呢?倘若在國民黨聲稱的「九二共識」下台灣獲得許多好處,為何國民黨在2016選舉中是這麼的艱辛,且沒有獲得更多選民的認同?或許這個疑惑,國民黨於1月16日選舉結束後,有許多沉澱的時間思考這個艱澀議題。

圖:倘若「兩岸關係」真的如馬總統說的那麼好,為何民眾的反映是如此?

馬總統的國際觀   

(圖片來源:WATER政治漫畫  http://goo.gl/h1nZZe)

 

            總而言之,兩岸議題對於台灣來說,就是對外關係的其中一環。面對巨大的中國,是台灣領導人無法逃避的外交難題,政黨應當思考如何攜手共同面對,才是真正有利於台灣人民。倘若2016年總統大選結果,蔡英文能夠拿到多數選票的支持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那將給予新政府於未來面對中國處理兩岸事務的談判桌上擁有更多籌碼。畢竟,兩岸關係攸關全台2300萬人民的利益與長遠福祉,如何保有台灣珍貴的民主價值和未來自主性,將是台灣人民企盼看到未來執政黨達成的目標。

 

 

參考資料:

「國際關係學者:台灣若政黨輪替 恐爆發斷交潮」。2015。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907004824-260407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致詞: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維持兩岸現狀」。2015。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競選官網。http://iing.tw/posts/30

 「蔡英文第二輪政見發表申論稿」。2015。http://iing.tw/posts/45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