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問老婆:

  包就是用來裝東西的,爲什麼你要左一隻右一隻地買呢?

  老婆反脣相駁道:

  那你又爲什麼喜歡玩遊戲呢?你坐那半天不就是四個按鍵來來回回摁嗎?

  是啊,男生愛打遊戲,女生愛購物(反例總有,這裏說的是大多數),到底是爲什麼呢?

  於是我翻閱了一些進化心理學的文獻。

  買包帶來的愉悅感

  藏在基因裏

  書上說,在遠古時代,女性負責收集(採摘),男性負責攻擊(狩獵)。

  雖然如今社會分工已經完全不同,經濟獨立的新女性已經可以在科教文衛體、農林牧副漁、軍政社會仕、工商建運服的各個領域裏把男權大佬按在地上摩擦。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由「收集」和「攻擊」分工帶來的愉悅感已經留在了基因裏。

  譬如大多數如我這樣的死宅男,閒暇時光都是在虛擬的戰鬥中釋放不存在的雄性攻擊性;而大多數像鹿這樣可怕的仙女,則需要佔據着大量屬於自己的物品,就像龍盤在裝滿珠寶的洞裏一樣。

  那爲何女性對包如此情有獨鍾呢?

  這大概是因爲,遠古女性從事果實採集時需要用到相應的工具。

  每當有采集活動,女人都帶上籃子或者獸皮皮包出去,「包」就成了女性的必備生活用品。

  包只是裝東西

  爲什麼要買那麼貴?

  這就要說到女性對「貴而無用」的東西的熱愛了。

  這大概是女性考驗男友真心的利器——

  房子再貴,男人也可以住;冰箱彩電汽車再貴,男人也可以使用;但是像鑽石、大牌女包這樣的奢侈品,對男人來說既貴又完全無用,他捨得爲你買,足以說明對你的重視程度。

  2014 年在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上的一篇文章就給出了實驗的證據。

  研究者讓兩組女性被試分別閱讀一段關於「某女和男朋友參加聚會」的文章,文章大部分內容都是一致的,除了在描述女士穿着和佩戴珠寶時有所不同——文章 A 版本是說她穿的都是大牌貨(奢侈品),B 版本則描述爲普通貨。

  在被試們讀完後,研究者讓她們評價「你覺得這位男友有多愛女友士」,結果顯示,A 組(即穿奢侈品的這版)被試覺得男友更愛女友。

  第二個實驗,研究者則讓她們想象有另一個女性要搶你的男朋友——想看這種情況是否會激發女性的防禦性購物(購買更多能夠顯示男朋友愛你的奢侈品)。

  結果如下圖: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當被試感到有人跟她競爭男友時,確實會啓動奢侈品購物動機。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女性購買奢侈品的另一個重要動機在於向潛在競爭者示威:

  沙包大的牌子看見沒?你省省心吧,他老稀罕我了!

  可很多女生並不需要男人爲她買包,根本不需要考驗誰的真心,那爲何還是喜歡購買奢侈品包呢?

  我認爲,這是隨着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奢侈品消費的動機也在默默發生轉變。

  以往人們認爲男性購買奢侈品的動機是「展現經濟實力」「顯示社會地位」,而如今的女性在購物消費時,也出現了這種心理需求。

  2017 年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的一項研究顯示,大衆購買奢侈品的動機大約可以分爲 4 種——精英主義(Elitism),排他性(Exclusivity),精緻感(Refinement)以及文化感(Heritage),前兩樣消費動機屬於「自尊需求」,後兩樣屬於「審美需求」。

  該研究認爲,男性購買奢侈品的動機來自於精英主義(Elitism)和排他性(Exclusivity),他們需要顯示的是自己的雄厚實力和崇高地位;而女性購買的動機則主要來自於精緻感(Refinement),希望提升自己的外形形象。

  但是這一結論仍然存在爭議,因爲也有其他研究發現,不少現代女性也同時存在「精英主義」和「排他性」的動機。

  買大牌包等於虛榮嗎?

  有時候,人們會將「注重打扮」「愛買奢侈品」與「不靠譜」「愛慕虛榮」的印象聯繫起來。

  人們對於愛美人士的偏見是存在的。

  如果受到惡意引導,人是有可能會陷入慾望的泥淖;但我認爲,如果能對物質慾望進行良性引導,瞭解並掌控自己的需求,就可以將慾望化作動力,激勵人前進。

  所以買包什麼的,想買就買吧——畢竟是進化了億萬年留下的洪荒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