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辭職沒辭成,還是暫時繼續做「臨床藥師」吧。最近在鑽研怎麼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總結幾條路徑:1.繼續提高專業理論水平,把《藥理學》、《臨床藥理學》、《臨床藥物治療學》、《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等等書籍背一遍。2.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去臨床科室參與醫生查房,學以致用。3.有所為有所不為,尊重別人,保護自己。其他真的總結不出來了。

臨床藥師,在一個醫院要體現其價值,只能是合理用藥。但是,你明明知道醫生這麼用藥不合理,卻只能處方點評,只能給出用藥建議。例如給術後病人使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建議醫生評估病人後可以不使用。但是醫生會反駁,如果發生血栓怎麼辦。沒有證據顯示術後病人不能使用這類藥物,相反去查文獻,你會發現很多文獻支持使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如果按照藥品說明書點評藥品使用,那結果就是不符合說明書適應症的都是無適應症用藥,都是超常處方。但這樣的話,要處方點評幹什麼呢,直接電腦系統設定就好了。也許有人會說處方點評是藥房藥師的事。但是我認為,處方點評本身就是一件多餘的事。處方審核是藥房藥師的事。而臨床藥師,不能參與臨床,談何臨床藥師。

首先來說說背課本的事,大學時候不是沒背過,到現在,忘了。如果知識不能拿來用的話,記住不久又會忘記,而且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年代,重要的不是把理論知識記住,而是如何選擇,如何截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當然,必要的知識儲備是必須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懂詩詞,如何揮灑文墨。總要有一定的儲備,才能化知識為力量。不能做到像電腦一樣精確,事無巨細。但基本的都記住了。

第二步,去臨床科室參與醫生查房。醫生很友好,在辦公室里先交接班,完了處理各種事物,等處理完了,約上你,查房去也。在這個過程中,一般沒臨床藥師什麼事,你不是實習生,不是來實習的。你也不是醫生,沒有直接管著病人,病人也不會來找你。這個時候,就會很尷尬了。坐在醫生辦公室里,等著和醫生一起查房。好了,開始查房了,每個病人醫生都要看看,外科病人,醫生要看手術準備情況,要看術後恢復情況。內科病人,醫生要量個血壓,聽聽診什麼的。這時,你在旁邊看著,看著。醫生冷不丁問你:###,這個病人用哪種葯好呢?其實他不是不知道,醫生也學過《藥理學》,醫生多年的從業經驗也知道專業用藥。他只是想考考你。接下來,如果藥房缺葯,就變成了質問,為什麼藥劑科沒進這個葯呢。當然,也有確實需要建議藥物使用的情況,比如抗菌藥物,跨專科用藥,但是醫生更傾向於請專科會診。臨床藥師,沒醫治過病人,靠著多讀了幾本藥學專著,在醫院裡輪轉於不同的科室,或者說專業臨床藥師,比如抗感染、心內、消化等等,就真的能夠在醫生用藥時給出合理化建議嗎?對於基層小醫院,基本沒有疑難雜症,醫生真的需要這個臨床藥師來指點他嗎?那換一種方式怎樣,臨床藥師面對病人,給患者用藥教育。對哪些患者進行用藥教育呢?一個醫院幾個臨床藥師,分配在每個科室,要怎麼分配,科室病人出院時間不固定,該教育哪幾個病人,教育的方式,告知病人吃藥的注意事項,藥物的副作用,這些醫生護士都說了。臨床藥師還能說什麼呢?歸根結底,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做什麼好,做什麼才能體現臨床藥師的價值。

最後,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工作已然固定,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為勉強。這麼多年的臨床藥師工作,醫院的用藥情況已改觀很多,但是,效率並不是很高。最後還為別人做了嫁衣裳。一直想改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為病人能用好葯做點什麼,但是身不由己,現在能做的只能是通過網路發表個人看法,為身邊有需要的人提供用藥幫助而已。總結起來只想說:一份工作而已,在爾虞我詐的社會裡,保護好自己最重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