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看待某些問題的角度跟世間是有些不同的。比如說有關安樂死的問題。世間認為眾生的生命只有這一世,若生命痛苦,則無存在的意義,輔助實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認為生命是無限的,每個生命的形態及苦樂由自己的業力決定,幫助其他眾生死亡,表面上看結束了這一生的痛苦,但不一定能利益到他的來生。一個生命在什麼時候完結,是該生命的業力及因緣所生,並不應由另一個人決定。

從佛教的角度來說,任何殺生的行為,包括自殺,都是佛陀所禁止的。就像我們現在所謂的安樂死,臨命終的病人確實會很痛苦,但是這些痛苦源自他過去的業力,所以最終也必須一己承擔,旁人是幫不上忙的。即使我們基於悲心把他的生命終止了,並不代表我們就解決了他的痛苦。業力是逃不了的,這些苦報在他的下一生或未來生一樣會再呈現,單單把他殺了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而且還會為他的未來生帶來更大的痛苦。當然不是在說這些人是活該受苦的。我們佛教徒要有悲心,不能對別人的痛苦麻木。我們可以念經念佛給他們迴向,可以讓他們皈依三寶,可以讓他們自己念佛往生,這樣能更好的幫助他們。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助念,助念的意義是幫助亡者自己提策正念。佛教對於臨終關懷(無論是人或動物)有獨特的出發點和意義,不僅要幫助臨終的眾生獲得尊嚴、平靜的死亡,更是要幫助他們種下無限生命中越來越好的種子;不僅是減少肉體的痛苦,更是給予心靈最深層次的關懷。

如果我們明白了業力的規則,便會知道把病人或自己殺死並不能帶來幫助,只會把痛苦增加及拖延而已。這樣的死亡方式很有可能會讓它的來生更痛苦。無論逃到哪裡,都脫離不了因果業報。 就算死亡到來,我們所造的惡業也要背著走。死亡是切不斷業果的,最好的辦法是啟發他們對三寶和無限生命的信心,才能增長希望、減輕痛苦、改變業果,真正意義上的走向安樂之道。生命無限,希望永存 。


(耳科趙醫生頭條問答2017-07-12)

最早接觸安樂死在讀本科時的一篇英語課文,文中提到了Euthanasia這個概念,讀完之後覺得好背發涼。在接觸醫科之前覺得醫生這個職業是非常偉大,可以救人生死。但隨著醫學專業知識的逐漸深入,發現有那麼多醫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醫生就像手無縛雞之力的幼兒一般無用,更多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病魔肆虐,而安樂死就是在這種無奈狀態下的一種選擇。

剛做耳鼻喉科醫生時遇到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是我醫院的領導,子女都是醫院的醫生,他本人被查出喉癌,經過北京最好的頭頸外科醫生多次手術,切除了喉,切除了食管,喪失了言語功能,喪失進食功能,呼吸通過氣管在頸部的造口,進食通過在腹部的造口。每天都在痛苦中煎熬,我們去看望他時,他在一小板上寫了四個字「生不如死」。即便如此,他最終還是因為腫瘤複發而離世,臨終之時,我們醫生已毫無辦法。

此後,我多次遇到類似的病例,所以我對安樂死的態度很明確:

對於當前醫療無法解決的疾病,當醫生無法減輕患者的痛苦時,應該給患者縮短自己痛苦時間的權利。希波克拉底誓言里有這麼一段「我要竭盡全力,採取我認為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安樂死單純從醫療角度來說是符合這個流傳了前年的觀點,目前所受到約束的原因更多的不是從醫療角度,而是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來保障那些可以被挽救的人被放棄。


這個世界,有一種事業,叫臨終關懷。但是,安樂死,算不算臨終關懷呢?需要來分析下,才可以判定。

臨終關懷是什麼?就是讓差不多要走的人,可以,活的愉快點,安心點,放心點,有尊嚴一點,照顧他們盡量舒服一點,盡量少難受一點。這對於佛教的人士來說,臨終關懷做的很好,不僅是給予照顧,還會幫忙念經念佛,給需要臨終關懷的人以安心,放心,不迷茫不害怕,可以放的下,走了之後可以有信心有個好歸宿。

安樂死,是現代才有的技術,古人做不到。但自古以來,也有一種方法是讓病人安心,只要病人安心,他就會放下,就會眯上眼睛而去。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比如某人將死未死之時,放心不下誰了,突然有誰給他保證,說不用不放心,會幫他解決這個事情。那麼這個人就會很容易很快的走了。這是安樂死嗎?

那如果一個人將死未死之時,看他實在太痛苦,給予藥物上的安樂死,是不是就不行?我想不至於,如果像佛教的人,給予念佛念經之後,適當給予一些藥物輔助,肯定對減輕痛苦有好處。這就像一個人某地方很痛,用止痛片給予止痛,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不要糾結安樂死,是不是不合理的做法了。只是,現在沒有法度規範,所以操作上,有風險,才不適合實施而已。以後被允許了,有規範了,大家就沒疑慮了。


安樂死如果得到實施、背後的黑交易立馬接蹱而來、輕微病讓你死、然後取你器官做買賣、還有不孝子孫為了不養老人就讓老人死於「安樂死」、還有就是為了謀取老人財產讓老人無病而終、還有就是為了家庭經濟不受殘疾人拖累、讓殘疾人死於「安樂死」……等等。安樂死行不通、善良人只看到事情的表面、不知道「安樂死」的背後存在著多麼可怕的黑交易、我不支持「安樂死」、任何人都無權決定另一個人的生與死。


個人覺得可以有,有的人病了治不好確實是受罪,他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的。我公公去世的時候就是突然昏迷的,一直沒醒,直到去世,一直在重症監護室呆了快一個月,後來公公走,老公對我說,如果以後他也這樣的話讓我別救他,我當時聽了眼淚就下來了,現在邊打字眼淚還在眼圈裡轉的。


  • 安樂死的定義
    • 首先科普一下安樂死的定義。安樂死是指醫務人員應瀕死病人或其家屬的自願請求,通過作為或不作為,消除病人的痛苦或縮短痛苦的時間,使其安詳地度過死亡階段,結束生命。可能很多人認為安樂死就是簡單地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結束病人生命的一種行為。但其實,安樂死是有很多限制條件的。
    • 1,執行者的動機必須是減輕患者的痛苦。
    • 2,安樂死必須由醫務人員參。
    • 3,安樂死的對象必須是目前醫學條件下毫無救治可能,且正遭受難以忍受的痛苦。
    • 4,安樂死必須是由患者或家屬誠懇提出,且醫生確信該請求是一個有行為能力的人作出的理性決定。
    • 5,引起患者死亡的手段是作為儘可能無痛而選擇的。
  • 充滿爭議的話題
    • 在我國,安樂死並沒有被合法化,而且長久以來都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安樂死可能被利用,法律最怕的就是轉空子,如果確定安樂死入法,是有可能被一些人利用,然後非法剝奪他人生命。還有一點,《刑法》中規定,幫助他人自殺的行為,等同於「故意殺人」,入法沒有那麼簡單。
  • 個人的觀點【勿噴】
    • 安樂死符合生命倫理學的自主原則。所謂自主,就是說我們對於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決定權,病人也一樣。如果一位有自主行為能力和思維清晰的病人,由於無法忍受病痛的折磨,且這種折磨通過目前的醫學條件無救治可能且會持續至他生命結束,此時他選擇安樂死,我認為這是病人的權利,其他人無權干涉,同時這也是我們尊重生命意義的體現。
    • 其次,安樂死符合生命倫理學的有利原則。對於已經無藥可救的病人來說,安樂死可以減少他們的痛苦;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安樂死也可以減輕他們巨大的負擔。而且,安樂死符合生命倫理學的不傷害原則。
    • 有些人認為安樂死被濫用後可以作為殺人的一種方式,但是請記住,安樂死正如前面所說的,是有條件的,必須是已經患了不治之症身體精神極度痛苦的病人,自主或家屬要求醫生結束其生命,並且經過醫生鑒定,確實無法挽救其生命,而且這種痛苦難以忍受,只有符合這個前提才可以安樂死。從這個角度來看,安樂死是為了結束病人的痛苦而不得已實施的,這種方式可以減少病人的痛苦,這恰恰是符合生命倫理學的不傷害原則。
    • 當然當司法還未完全獨立的社會環境下,「安樂死」立法還是為時過早。誰都明白,生命是最寶貴的,確保每一個人的生命權是人類而史以來的天性,然後才輪到尊重尋求「安樂死」之人的個人願望。另外,尋求安樂死的人是不是達到無藥可救而又痛苦萬分自行希望安樂離世呢?這就需要不受權力左右的司法機關來最後把關,以防止個別當權者為了自身的重大利益來盜用這種法律來達到「合法消滅」政敵的個人利益。人的生命僅有一次,一旦被「合法安樂死亡」了,那怕事後再隆重地給以平反,死去的生命也不可能「重頭再來」因此,「安樂死」這種「合法」剝奪公民生命之文明法律是絕對不適應哪些高度集權體制國度的。因為,這種高度集權體制下的官丶民意識還遠遠未能達到社會高度發達和高度文明這種程度。
  • 關於更多詳細內容
    • 可以看我的博客大匯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春節期間,外地工作的兒子回來了,是帶著38℃的高燒回來的!就是想念年近古稀之年的空巢父母!我們何嘗不盼望兒子回來春節期間合家團聚!但是想到孩子回來一趟真不容易,會耽誤他好多應該用來充電提高的寶貴時間。春節期間搶票不容易,坐車不容易,高燒坐車更不容易!有著很大工作壓力的人擠出時間回來可真是不容易加更不容易!

我們趕上了有生以來最好的盛世,全國人民都基本得到了溫飽。但是不容易的人太多了,不容易加更不容易的人也不少。讀書不容易,上好大學更不容易,讀完本碩博不容易加不容易!沒有穩定工作活的不容易,有了穩定工作面對激烈的壓力也更不容易。面對著不規範的競爭就會不容易加更不容易!勞動法規定是規定,執行起來確不容易,究竟能有多少不執行勞動法的機構部門和單位?在這激烈的崗位競爭中,勞動者(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根本沒有討價還價講條件的資格。以勞動法來討價還價的資格都沒有!本來應該三個人的工作,只會安排兩個人來干,只得隱形的加班加點,根本別想每周五天工作,每天八小時。據說在現在的環境中,老闆們也不容易,破產自殺的也聽說過。腦力勞動者更不容易,在這快速發展的時代,轉型升級會不斷的進行,知識得不斷的更新,少的可憐的業餘時間必須要利用起來進行充電學習,還要肩負起養育孩子照顧老人的家庭責任。拚命擠時間會給身體健康帶來什麼影響?看到很多孩時的同伴干著不時放假的最低工資的工作,看見很多還在待業的,他們容易嗎?具有穩定工作的他們還有什麼選擇嗎?只得拚命下去!除非深化改革使人失業的少,淘汰率降下來。使多數人工作了就有了歸屬感。這樣的高淘汰高流動性給個人企業甚至國家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個人大量的金錢浪費在流動上,不得不多地買房,數次顛沛流離。企業的知識產權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企業很難有長遠的規劃性,資方和勞動者都在為淘汰和跳槽的問題上耗盡心血。急功近利成了新常態。創新轉型及長遠規劃受到嚴重影響,有一部分人忙得要死,更多的人卻擠不進去。不同程度失業的人又太多!這是為什麼?兒子說他的同班同學在某研究設計院的小L,小X都因為過度工作得了病,他們都不到35歲!

幾天團聚過後,看著兒子蒼白的病臉,疲憊的身軀,不得不離開的時候我的淚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我能怎樣幫助他呢?推動社會變革,使人活的都不這麼累,談何容易!年過古稀之年的我還能為他做些什麼!?怎樣才能使多數人不再活的這麼累?也許有一天我只能成為我深愛著的孩子的累贅,幫助他的辦法是選擇安樂死?


死亡,是每個人生命的終點。年青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年青,離死遠之又遠。隨著年齡的增大,不知不覺就會想到死。

今天看到一個國外老太得了漸凍人,最後被家人推著去安樂死。很多網友都希望中國也應該有安樂死。說實話,國人就是好,臨到死都還在想兒女,不想花了錢,最終也救不好,網上經常報道一人可以養七個兒,但七個兒卻養不起一個老人。

臨死都不想給兒女拖累,這就是我們老輩的博大胸懷。如果有安樂死,醫院收入會減少,但社保局就會少報銷醫藥費,相對賺多點。我曾對我家人說:生前你對我好點,死後把我扔了喂狗都行。還可以把有用的器官給需要的人,這是我的真心話。我不偉大,但燒了還不是燒了,有什意義呢!

總的來說:你只要有足夠的錢,也可以任性!


如果某天我得了致命的疾病

我想我會選擇安樂死

我要美美地死去

你可能覺得這很匪夷所思

但是美麗的皮囊對我這類膚淺的人來說

就是尊嚴和體面

如果我將要死去

最後請讓我美美的躺在棺材裡

我們很少討論死亡

因為大部分健康的人

覺得死亡這件事恐怖又灰暗

你無法想像世界上有的人主動直奔死亡

冷靜地選擇自己死亡的時間和方式

英國有位57歲的大哥就這樣做了

BBC一部紀錄片【How To Die:Simon』s Choice】

講述了Simon在得了絕症後

決定去瑞士進行安樂死的整個過程

2015年1月7日

Simon被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

是絕症

只有半年到兩年的生存時間

目前沒有任何辦法能延緩病情

並且病人說話的能力會越來越差

最後他們的胳膊將完全麻木

雙腿逐漸無力直到最後需要輪椅和助行器

但真正致命的是呼吸問題

你可能會出現呼吸短促

雖然目前有儀器幫助病人解決這個問題

但最終

那個無能為力的時刻還是會到來

「我無法描述那種沮喪

我精通四國語言,很快我就一點話都說不了

所以我只好寫下來,然後由別人說出來」

由於無法說話

Simon把他的感受寫了下來

「我是一個獨立的人

運動神經元病的結局不是我的風格

就像輛破車,我破舊不堪

也不值得再投資維修費

拿到診斷從醫院開車回來時

路上還在車裡我就決定

我寧願自殺或者安樂死之類」

最終

Simon決定在他生日那天去瑞士進行安樂死

因為在英國

鼓勵或幫助他人自殺是犯罪

但在歐洲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

安樂死是合法的

最後Simon躺在床上

親手把藥物輸入自己的身體

只需要30秒,他就會睡過去

在這短短的30秒中

家人可以坐在他身邊拉著他的手

和他進行最後的告別再眼看他睡去

接著大約四分鐘之後,心臟會停止跳動

告別成為永別

視頻中,是Simon離世前的最後一幕

有人會說安樂死是不道德的

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奪取他人的性命

對於任何患有絕症的親人和朋友

應該陪守到死

才算盡了孝心或者情誼

很多宗教團體及教徒都在大力反對安樂死

但是這些人也該知道一件事

當有些人身患絕症

他們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恐懼

在病情無法逆轉的情況下

他們希望體面的離開人世

這種終結生命的選擇權

讓Simon這類不希望自己成為家人負擔的人

能夠滿懷自尊落落大方的死去

生命於我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如果不能尊重生命之間的彼此獨立

以及自由選擇的意志

又何談生命的尊嚴

在美國

有一位幫助130名患者「擺脫痛苦」的老頭

他叫傑克,是一位病理學家

曾經的他無所畏懼

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甚至經常被請到法庭受審

在1998年11月

傑克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60分鐘》節目中

演示了自己如何協助患者自殺的全程

因此被判二級謀殺罪

坐了八年多的牢,2007年才被放出來

以他為主角改變的電影《死亡醫生》也值得一看

作為安樂死的倡導者

傑克常常不惜以身試法,挑戰大眾的容忍極限

他對於自己的做法非常堅定

相信自己是在幫助被疾病折磨的人們脫離苦海

根本扯不上「謀殺」

當患者要求安樂死的時候

傑克會先對病人的情況進行了解

並且徵求病人家熟的同意

但如果病人是因為抑鬱症而選擇輕生

傑克會選擇拒絕

在那些延續生命就等於承受酷刑

甚至因此生不如死的病人眼裡

傑克的到來就像是「天使降臨」

可以讓他們體面,舒服,沒有額外痛苦地

離開這個世界

雖然現在世界上對於「安樂死」如何裁定

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

但是

在病人還能夠保持清醒理智的狀態下

不妨聽聽他的意見

讓他有尊嚴的活

也可以選擇體面的離去

在親人一一告別之後

可以不留遺憾的拔下那根維持生命的管子


身患癌症病人和絕症病人百分之百都會支持安樂死,特別是貧困農民患者,明知冶不好,但是因為疼痛,為了減輕痛苦,為不丟後輩人的臉,又只好借錢進醫院,到最後病人在撕心裂肺中慢慢折磨死去,家中也因此負債和傷痕纍纍,苦不堪言。如果有合法安樂死,除了醫院,對病人家人都是雙贏。我代表基層老百姓大力支持儘快合法安樂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