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海洋基金會今天公布調查報告,台灣島被海洋垃圾包圍,8成海域可見海漂垃圾,高雄外海汙染物質酚含量超標。(記者劉力仁攝)

2018-09-04 12:14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台灣島被海洋垃圾包圍,8成海域可見海漂垃圾,高雄外海汙染物質酚含量超標。

為了瞭解海洋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汙染對台灣海域衝擊程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組織研究團隊將於5月30日開船從花蓮港出發,繞行台灣(含澎湖、小琉球及蘭嶼等外島)一周,針對沿途出入12個漁港,51個測點進行「塑膠微粒」、「水下聲音」、「水質溶氧」採樣檢測,7月中完成調查,台灣島8成海域可見海漂垃圾,高雄外海汙染物質酚含量超標,此為台灣「藍色國土」建立海洋塑膠微粒第一份全紀錄,也首次收錄台灣海域環境聲景地圖。

參與此計畫的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研究生邱靖淳參與調查,她表示調查長度達670公里,共記錄到698件垃圾,76%航次目擊到海漂垃圾,其中塑膠比例達66.3%最高,主要為塑膠包裝、寶特瓶及容器,其他為保麗龍佔17.2%,東北角、北海岸、蘭嶼海域垃圾密度高,基隆市與北海岸一帶、嘉義八掌溪口、高雄及小琉球沿岸也處處可見垃圾匯集。

黑潮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表示,嘉義、高雄、屏東、新北海域,海漂垃圾嚴重,為圾垃熱點,急需中央與地方政府投注資源合作。

台灣珊瑚礁協會理事長孟培傑教授表示,整體來看,全台沿近海重要河川出海口溶氧量檢測值在環保署公告海洋環境品質標準規範之內,但高雄紅毛港外海水質檢測酚含量高達每公升0.0123毫克,已經超過,環保署公告標準丙類海域海洋水質標準2.46倍(標準值為每公升0.005毫克以下),呼籲主管機關追查原因,進行改善。

海洋委員會保育署長黃向文表示,紅毛港船舶出入很多,她推測可能跟船隻排放廢水或壓艙水有關,但無證據,追查有困難,海保署將研議建置檢舉查核機制。

  • 台灣海漂垃圾組成(黑潮海洋基金會提供)

    台灣海漂垃圾組成(黑潮海洋基金會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