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華民國的「軍人節」,也是「抗戰勝利紀念日」。這一天,蔡英文總統行禮如儀地率副總統、五院院長及若干文武官員代表,到台北圓山忠烈祠主持中樞秋祭國殤典禮。蔡英文在典禮後並未接受媒體訪問,也未主動發表講話,顯然對秋祭國殤的重視,還比不上到地方上任何一個宮廟上香。

對日抗戰勝利是國民黨率領中國軍民,歷經八年浴血犧牲奮戰,保全了中華民族存續的成果。民國34年抗戰勝利時,政府為了表彰軍人的抗戰精神,於是將9月3日訂為軍人節。可是從去年底起,民進黨政府制定公布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而被視為「不正義」且需要「轉型」的時期,正還包括了訂定軍人節及抗戰勝利紀念日的時刻。

蔡英文及現場多數官員在秋祭典禮中,並未開口唱國歌,這情形比俗話說「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還要嚴重。因為,在他們心中的「這個國家」是「臺灣」,不是中華民國,所以反而顯現了「有心,無口」;更無消說,他們很可能還不知道軍人節的由來,是源自於民國34年慶祝對日抗戰勝利。

民國34年的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的美海軍密蘇里號船艦上,正式向同盟國呈遞降書,同盟國並要求日本在中國戰區的軍隊,須向盟軍中國戰區的統帥蔣委員長投降。蔣委員長為了慶祝抗戰勝利,除宣布自9月3日起全國放假三日外,還為了紀念國軍將士八年的浴血抗戰,於是將9月3日訂為軍人節。

目前我們或許認為,「國軍」是「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軍」或「中國軍」的簡稱。但若把「國軍」這個名詞放到對日抗戰期間,日軍和共軍口中的「國軍」,就只可能是「國民黨軍」。事實上,國民政府在對日抗戰爆發前實施訓政,也就是由國民黨代表人民行使政權,而民國13年黃埔建軍建立的是黨軍,對日抗戰期間的「國軍」也仍是國民黨領導的軍隊。

中國國民黨不僅是創建中華民國的革命政黨,也是帶領全國同胞打敗日本侵略的救國政黨。直到現在,中國大陸人士口中的「國軍」,指的仍是「國民黨軍」。這段歷史,讓具有日本後殖民時代皇民史觀的民進黨,視為其「臺獨建國」及「消滅」國民黨所需塗抹的歷史記憶。

我們目前所稱的「國軍」是指「中華民國軍隊」,此係因國民黨在臺灣隨著民主化的轉型,也已貫徹軍隊「國家化」。也因此,中共目前幾乎已不稱「國軍」,而改稱為「臺軍」。然而,屬「國民黨軍」的「國軍」曾經浴血抗日,以及保衛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免於赤化,這是訂定軍人節的緣由,更是不容盡成灰的青史。

【大華網路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