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狂撩朱一龍、虐戀劉昊然,這個以“醜”示人的女星到底有多野?

前不久有網友想要在b站上看賈玲的小品,

結果手動輸入賈玲的名字之後,卻搜出了一堆不得了的東西。

天吶,從宋仲基到岳雲鵬,我的男神全部在賈玲這裏淪陷!!

就連神仙姐姐都沒能逃過與賈玲的“拉郎配”。

圖/up主愛撒歡兒的大咸

標誌性的甜甜酒窩,極具感染力的笑容,讓賈玲成了一個百搭體質。

跨越中外,跨越性別,無論和誰都能組成cp走一波,最重要的是竟然毫無違和感!

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賈仙女撩不到的男明星。

視頻/賈仙女的撩漢史,強烈推薦觀看

在國內,能夠和當紅男明星組cp且不招粉絲反感的,恐怕只有我們的賈·萬能女主·玲了吧!

報錯專業入對行

這個一不靠臉二不靠身材的喜劇女明星,當年卻是誤打誤撞才進到喜劇行業的。

從小熱愛表演的她,在19歲那年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表演專業。

爲了穩妥起見,賈玲還另外填報了相聲專業,當時叫做喜劇表演班。

雖然兩個專業都考上了,但因爲母親在最後確認的時候,用當地方言說“戲劇”,

聽起來特別像“喜劇”,所以賈玲就陰差陽錯地進了相聲班。

說相聲難,女演員說相聲更難。

至今相聲圈裏仍流傳着一句話“男人不要嗑瓜子,女人不要說相聲”。

本來相聲就是一個冷門專業,再加上有許多葷段子不適合女生說出來,所以學說相聲的女生就少之又少了。

畢業後,賈玲只能接到零星的演出工作,她只好用跑劇組以及酒吧打工掙的錢來支撐自己的相聲事業。

在最艱難的時候,7塊錢一場的表演她都接過。

後來,在她的堅持不懈之下,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新路——酷口相聲。

拋棄了傳統相聲的長衣大褂,加入多元化的舞臺元素,讓相聲變得更有畫面感。

2010年,在師父馮鞏的力薦下,搭檔白凱南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

倆人表演了一段酷口相聲《大話捧逗》,贏得了當年春晚“最受觀衆喜愛的語言類節目三等獎”。

2011年,在春晚上表演完《芝麻開門》之後,賈玲忽然覺得自己的“盔甲”丟了。

她發現自己很空,纔剛剛成名,自己的職業生涯好像就已經見頂了。

她給自己放了一年的假,推掉了各種邀約,在家專心研究老藝術相聲演員的作品。

喜劇女王

2012年,在堅持相聲七八年後,賈玲決定轉型了。

她逐漸減少了相聲的表演,慢慢轉向喜劇小品和影視綜藝等節目。

在《百變大咖秀》裏,她模仿過雪姨、千頌伊等女明星,甚至還不惜自毀形象反串劉歡、周曉鷗等男明星。

圖/賈玲參加《百變大咖秀》造型

2015年,爲了挑戰自己,賈玲參加了競演壓力很大的《歡樂喜劇人》。

12個小品,每週一個節目,除了錄像彩排,每週只有5天的時間用來創作。

賈玲曾坦言,那段時間她都是在焦灼與恐懼中度過的。

每天熬夜寫劇本,精神壓力一大她就想吃東西。

寫完劇本,吃東西犒勞自己一下;覺得不開心,吃點東西開心一下;

想要減肥了,需要點儀式感,再來狂吃一頓……

所以,伴隨賈玲而來的除了突飛猛進的人氣,還有她急劇飆升的體重。

她想要減肥,但她發覺觀衆好像更喜歡這個胖胖的賈玲。

自古諧星多醜角,想要逗樂觀衆,首先就得有忘記美的勇氣。

她也想過使自己瘦下來,但她更擔心觀衆會不喜歡瘦下來的自己。

賈玲曾調侃自己也是靠臉吃飯的,結果臺下觀衆笑成了一片。

可仔細想想確實是啊,她就是因爲長得很可愛,所以扮演的許多角色都很討喜。

她是《神鵰俠侶》裏被嘲爲9.9包郵的小龍女。

是《新白娘子傳奇》裏身材一點也不蛇精的白素貞。

是《倩女幽魂》裏體態豐腴勾不到男人魂魄的聶小倩。

更是那個爲了表演,在舞臺上不顧形象三秒啃西瓜、一口氣喝啤酒的陸依萍。

賈玲還不甘心只“毀”中國的經典,還把觸角伸到了國外。

在小品中飾演了《泰坦尼克號》裏的女主肉絲,哦不,是肉塊。

現在大衆最怕看見“賈玲版XXX”,卻又歡喜着賈玲扮演的各種經典影視女主。

陳佩斯曾說,“喜劇是把觀衆擡得很高很高,自己很卑賤很卑賤,我用我的卑賤來贏得觀衆的笑聲。”

賈玲也是如此,爲了讓觀衆收穫快樂,也爲了自己熱愛的喜劇事業,她敢於自嘲,完全不在乎自己的面子與形象問題。

說賈玲是當之無愧的喜劇女王,一點都不爲過。

女王的高情商

除了能逗觀衆笑,賈玲也非常善於替別人解圍,情商特別高。

在包貝爾婚禮上,一羣男人擡起柳巖就想要把她往水裏扔。

賈玲在這個時候第一個衝出來擋在了柳巖前面,通過要紅包這一方式讓彼此化解了尷尬。

還有一次在金鷹節記者會上,本來要採訪的明星沒有來,主辦方只好把賈玲推上了臺。

結果,賈玲站上臺之後卻沒有記者想要向她提問。

她便佯裝生氣地說:“我已經不火成這樣了嗎?你們就沒有一點緋聞要問我的嗎?”

話剛說完,氣氛就一下子活躍起來了。

在現場,賈玲更是自曝情史,並問現場有沒有單身的男記者求交往。

通過自黑,輕鬆化解了冷場局面,直接將現場採訪燃到最高潮。

賈玲的高情商,不是世俗與圓滑,而是那種發自心底的善良與真誠。

但賈玲也不是沒有“耍過大牌”。

2016年的時候,賈玲創辦了大碗娛樂文化傳媒,成立後的第一個作品就是根據親身經歷改編的小品《你好,李煥英》。

李煥英是賈玲的母親,在賈玲剛上大學一個月後就意外摔傷,不治身亡。

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賈玲此生最大的遺憾。

圖/賈玲與母親和姐姐在一起

早在節目錄制半月前,賈玲就叮囑道具組最後一幕一定要還原齣兒時家的樣子,營造出家的氛圍。

結果快要錄製了,佈景還沒有做好。

賈玲看到後非常生氣,直接說:“不行,這節目我上不了。”

圖/《你好,李煥英》劇照

事後,賈玲說那次是自己最倔強,最耍大牌的一次。

因爲對她來說,氛圍的營造對情感的真實流露很重要。

撕心裂肺的哭泣,夾雜着對母親的遺憾虧欠與悔恨。

讓人想不到這個整天樂呵呵的喜劇女演員,心底裏竟埋藏着這麼深的悲傷。

真誠是我的套路

出道這麼多年來,賈玲身上沒有一點明星架子。

經紀人會提醒她與觀衆保持點距離感,在舞臺外儘量少笑。

但她做不到,因爲她一直把觀衆當作自己的朋友。

她還特別煩經紀人讓自己戴口罩,一是自己沒什麼偶像包袱,二是覺得自己臉大口罩根本遮不住。

有人問賈玲,你到底用了什麼套路能讓觀衆一直笑下去?

賈玲說,我自己最大的套路就是真誠,最真誠的東西纔是最好笑的。

雖然她姓賈,但她的表演卻很真。

從相聲到小品再到綜藝,賈玲一直在變,但她那份“要把快樂撒向全中國”的喜劇夢想卻一如既往從來沒有變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