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爲什麼能跨越大洋連接全球?

互聯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絡,這些網絡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絡,我們通常所說的網絡就是互聯網,它創始於1969年,在如今的生活中,網絡這個詞彙頻繁出現在我們的交流中,幾乎任何電子設備都離不開它。互聯網幫助人類連接全球,其實互聯網是由無數的代碼組成而來,視頻、圖片、網頁、數據等各種內容,無時不刻在世界各地穿梭移動,促進人類的交流和經濟發展,那麼爲什麼互聯網能跨國大洋,連接各個國家呢?

天涯咫尺?互聯網爲什麼能跨越大洋連接全球?

互聯網能穿過海洋等障礙,其實就是通過海底光纜來實現的,迄今爲止,世界上已經有超過120萬公里的網絡光纜,來滿足人類的使用需求,並且世界上各大國家,都會集中資源,在海底光纜項目上進行合作,從而增加數據的訪問量和速度,比如說谷歌就是首個開展了將美國和智利連接起來的海底項目的公司,並且智利也是谷歌在拉丁美洲最大的數據中心所在地,負責谷歌海底電纜項目建設的Jayne Stowell介紹說:“人們往往認爲數據在雲中,事實上它們都在海洋裏。”

天涯咫尺?互聯網爲什麼能跨越大洋連接全球?

最初的電纜是一簇簇細小的玻璃纖維,激光通過光纖技術將數據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送入電纜中,數據在到達陸地並與現有網絡連接後,就會傳輸到用戶手中的設備上。雖然說我們進行通訊時大多時候主要通過Wi-Fi、光纖入戶等方式使用互聯網,但這些系統最終還是與海底電纜連接起來,能夠迅速將信息傳送到大洲或大洋的彼岸。儘管目前來看新的無線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都非常發達,但是電纜傳輸的速度仍然是最快的。當然海底電纜的造價也並不便宜,通常一個海底電纜項目成本可達數億美元。

天涯咫尺?互聯網爲什麼能跨越大洋連接全球?

海洋的環境是極其惡劣的,通信光纜不僅要承受巨大的水壓,還要承受地震、生物、巖崩、還有大電流的影響,並且還要保證能夠使用20多年的壽命。在海底光纜的製作中,光纖首先會被嵌入在類似果凍的化合物中,保護即使在與海水接觸的情況下電纜也不會損壞。然後將光纜裝入鋼管中,防止水的壓力將其破壞。接下來將其包裹在整體強度極高的鋼絲之中,並套在銅管之中,最後套上聚乙烯材料的保護層。靠近大陸架的海岸,海底電纜的鋪設通常採用輕質電纜搭配強度更大的鋼絲,並覆蓋瀝青塗層以防止海水腐蝕。

天涯咫尺?互聯網爲什麼能跨越大洋連接全球?

在鋪設海底光纜時,作業團隊會搭乘船隻,攜帶至少供船員使用60天的物資,其中大部分都是食物,海上惡劣的天氣總是不可避免,當碰到大浪和惡劣天氣時,甚至需要船長下令切斷海底電纜,前往安全水域躲避,當情況好轉時,船會返回,收回連接到漂浮浮標上的被切斷電纜,將其重新拼接在一起,然後繼續鋪設。鋪設光纜的工作漫長枯燥,時間長達數月,由於電纜是通過船尾開口從巨大的線槽中拉出來,因此船每小時的行駛速度僅爲1.6公里。在離海岸更近的地方電纜更容易受到破壞,工作人員還需要用水下犁把電纜埋在海底。

天涯咫尺?互聯網爲什麼能跨越大洋連接全球?

以前沒有互聯網的地區現在也開始接觸網絡,聯合國報告稱,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現在都能夠上網,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依賴雲計算服務,對海底電纜的需求只會繼續增長。而諸如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未來技術,也都將需要更快的數據傳輸速率,其中還包括當下熱度非常高的5G技術,普及之後,全球範圍內對於通信的速度要求更高,數據量會成倍增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