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運動的認識往往大相徑庭,有些人還是覺得坐著不動最舒服,運動時胸悶氣喘有啥快樂可言,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幾天不運動,就感覺渾身難受,一定要去運動一下出身汗就舒服了。正如本文標題,有些人無論你如何鼓勵引導,打死就是不運動,但有些人兩天不運動就難受,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

一、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愛運動

運動對於健康的價值當然是毋庸置疑的,運動可以促進人的全面健康,預防疾病發生,提升生活質量,而大量研究已經表明,缺乏運動或者久坐不動,是導致健康受損的重要原因,久坐不動的危害甚至超過吸煙。都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愛運動呢?歸納一下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

01

運動體驗不好,難以堅持

運動的確是一件需要耗費一定體力的事情,是不是一定要累到氣喘吁吁才有效果呢?當然不是的。

中等強度的運動同樣顯著有益健康,所謂中等強度就是指運動時可以自如說話,步行就是一種典型的中等強度運動。對於不愛運動的人來說,可能畏懼氣喘吁吁的跑步,因為跑步是一項高強度運動(所謂高強度就是指運動時沒法自如說話),但你會畏懼步行嗎?顯然不會的。只有累到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才能稱作運動?這是許多人的誤區,這也造成很多人想運動,但一想到運動時體驗太差,太難受,就先泄氣了,因為人的本能就是逃避痛苦,追求安逸。

運動其實可以很輕鬆,可以很舒適,並不一定No pain No gain,美國運動醫學會早期也是主張人們參加大強度運動,並且認為大強度運動才有益健康,後來發現,其實對於多數人來說,長期堅持大強度運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越來越多研究表明,中等強度運動的效果其實並不輸於高強度運動多少。既然可以通過比較輕鬆的方式來達到健身目的,為什麼一定要通過很累的高強度運動來「ZUO」自己呢?

因此,美國運動醫學會在上個世紀就已經修改了運動指南,把高強度運動降低到中等強度運動,相應運動時間稍微延長一點就行了,直到現在,這一條一直沒有變。

如今,美國運動醫學會、美國心臟學會運動指南的基本建議就是每周積累150分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這樣的運動就足夠有益健康了。的確,無論是北京奧森、上海世紀公園、還是深圳灣,這些跑步聖地雖然跑者眾多,但走路健身的人都遠比跑步的人多,說得沒錯吧。因為大強度運動更需要毅力,更難堅持,而中等強度運動更容易堅持,健走者和跑者的懸殊比例其實就說明了這一點。

02

運動沒有樂趣,似乎也不是很爽

如果想要堅持一件事,樂趣似乎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件毫無樂趣、枯燥乏味的事情,想要讓多數人堅持,似乎很困難。又累又沒有樂趣,當然就會放棄,一旦放棄,健身效果就出不來,健身效果出不來又怪運動沒效果,這樣的死結相信是很多不愛運動的人真實寫照。

03

不管運動重不重要,至少都不緊急

生活中的事情,根據時間管理法則,我們可以劃分為:重要且緊急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不重要但緊急的,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吃飯基本上屬於重要且緊急的,而運動這件事,在不怎麼運動的人眼裡基本就屬於重要但不緊急,或者又不重要又不緊急,自然就會無限期往後排,但是在熱愛運動的人眼裡,運動就成為很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二、為什麼有些人兩天不運動就難受得慌

01

什麼是運動成癮?

就如同不愛運動的人很難理解熱愛運動的人為何如此瘋狂,熱愛運動的人也往往鄙視不愛動的人消極懈怠。對於很多運動愛好者來說,運動似乎是一件頗為上癮的事情,幾天不運動,心煩意亂、頭暈腦脹,只要運動一下,什麼不適都沒有了,特別是運動結束之後,酣暢淋漓的感覺,就跟吸毒似的,特別爽。

運動過程中往往是辛苦的,但運動結束,人們往往感覺很爽,這種很爽的感覺是怎麼引起的呢?人類的大腦可以產生一種物質,被稱作內啡肽,這一物質的功能非常廣泛,包括鎮痛、體溫調節、食慾(這是為什麼甜食會給人帶來欣快感的重要解釋之一)、性行為及血壓調節。因此,內啡肽實際代表了人體的一種「愉悅」系統。當然,事實上,大腦能夠產生愉悅的激素絕非內啡肽一種,還包括多巴胺等等。

運動可以促進大腦分泌內啡肽,產生欣快及興奮狀態,從而讓一部分跑步者有「高潮」現象,因此,對於改善情緒不佳,運動是明確且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運動,促進了內啡肽的分泌,消除了抑鬱或者焦慮等負面情緒,特別是在抑鬱症患者中效果肯定,因此,運動是一種明確的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吸食鴉片毫無疑問是一種病態的飲鴆止渴式的愉悅,而運動則是一種積極地、生理性的愉悅體驗。

當把運動養成習慣後,大腦已經適應每天接受一定量運動誘導的內啡肽的刺激,而一旦沒有運動,大腦在愉悅獎勵機製作用下就會犯癮,從而讓人感覺不適,目的是誘導人自覺去運動,通過運動促進內啡肽分泌,來滿足大腦的需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大腦是非常自私的,只不過通過運動去滿足大腦私慾的這種「自私」是積極健康的,而不像吸毒時毒癮犯了引發繼續吸食這一惡性循環。

02

與其說運動成癮,倒不如說運動已經成為生活方式和習慣

雖然有一些證據證明內啡肽是讓運動愉悅的重要物質,但內啡肽究竟是不是運動成癮的機制,仍缺乏強有力的人體實驗依據,因為內啡肽本身很難研究。所以,與其說運動成癮,倒不如說運動在熱愛者眼裡已經成為生活方式和習慣。也就是說,真正的運動愛好者並非出於多大目的每天要去運動,而是把運動視作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就跟吃飯、睡覺一樣每天必須要做但又稀鬆平常,這就是所謂運動已經融入一個人的血液,成為生活方式的組成,同時也是一種習慣。

三、總結

不愛運動的人總有各種理由,而熱愛運動的人其實是最沒有理由的,因為運動已經融入了生活方式,成為日常習慣之一。希望熱愛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希望越來越多人把運動當做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來做,當人群中大多數人都能夠把運動視作習慣,那麼健康中國距離我們還會遠嗎?

你可能還喜歡:

還在為臉大、腿粗屁股大、水桶腰煩惱?只需添加公眾號:瘦臉寶典 免費解決難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