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友相邀]!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準確地說,這個提問應該是【有沒有坐頭席這種習俗?】或許是這位提問的朋友很想知道中國農村辦喜事的一些習俗而產生表達能力的[筆誤]之故吧……

其實【辦喜事坐頭席】,從古至今可以說是傳承不斷,過去農村嫁娶辦喜事,沒有公共場地,更沒有【餐廳包席】一說。多數在自家院中辦理,由於場地空間不足,擺酒筵的桌子肯定受限,所以,就只能一次擺幾桌,成批次招待賓客,這樣就有了【頭巡,二巡……】之分,如果賓客太多就要擺三,四,五巡了,過去一桌座位為8人,不能多,多了,是對客人的不尊重,招致非議,少了也不行,不夠一個客人不能動筷,那裡多一個少一個都有老總(臨時幫助主人家料理嫁娶婚事的人,一般多數為隊長,現在稱小組長擔當)出面招乎。

以結婚為例,新郎家一般在結婚前一天殺豬(都在早辰),然後,給新娘子家送【豬肉,香油,大米,禮銀錢……。這些東西一般在議定結婚日子時多以在女方家議妥,偶有變卦的極少數。】而這一些手續都由老總和媒人去完成,而且,必須在太陽未落山之前回到新郎家,如果,女方家偶有變卦,而老總和媒人一時難以拍板定案的,回來與主人溝通後商量對策【此事雖有,但極少發生,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女方家被人瞧不起】……

回到【頭席】,何為【頭席】,第一巡,第一桌叫【頭席】。嫁女,頭席座次為,新郎,陪郎,男方老總,女方外公,外婆【如果健在坐右邊】舅祖父,舅父母,舅姑父母等,第二桌稱二席,全為娶親者。第三,四,五桌為送親者。簡單地說送親的杗戚以後下桌次則是由近至遠,一般鄰居之類排為末位。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外公婆在頭席,年歲有多長,輩分如何高,主座都是新郎與陪郎所坐,謙讓也不行,這也是一種規矩】大概村村戶戶如此,誰也不爭,誰對此持異議,則為人不恥!再看新郎家的【頭席】,頭席座次稍微有變動,這次為【送新娘】來的伴娘(現在叫法)過去叫【來賓】一般為年齡與新娘不相上下的未婚小姑娘(一般為4人),不足2人則由男方【老總】安排送親來的客人湊足8人。新娘家送親的則一定要安排在【頭巡】,我們這裡丈人,丈母娘不送親,而要在新郎新娘成婚後的第三天才到女婿家俗稱【瞧客】。關於【坐頭席】大致如此……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習俗也在不斷地革新,特別是現在飲食行業的遍地開花,幾乎大小喜事都往餐廳食堂,以上所說真的【變為記憶】,唯一不變的還是那大大的【囍】字,依舊傳承著中國特有的婚俗文化……

親愛的朋友,你認為呢?

我們這裡喝喜酒有坐席的規矩。一般情況下,是舅舅坐一席,因為傳統說法「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然後姑父坐二席。但是,在各縣又有一些小不同,區別是席位的安排上。有的地方是上下席,即上席客是坐在上手位;有的地方是左右席,即上席客是坐在左手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