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明確的第一件事就是,這是一個現實打敗理想的故事,故事的主線就是這個。而男女主角的分離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愛情陷入到一個現實與理想的零和博弈之中,這是無解的,所以最後的分手也是必然結果。男女主人公因為理想相似而走到一起,心生愛慕,然而兩者對理想的定義有所偏差,並且兩人的性格都使得他們自己的感情被束縛在對方如何看待自己身上,簡單來說就是自尊心太強了,這在一段感情之中未必是好事,在感情之中應該有適當的自尊心,但是如果兩者對自尊的在乎超過了對對方的在乎,那麼感情就會陷入一種對自我的糾葛和掙扎。

那麼首先醒悟的是男主角,他意識到自己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能總是在到處碰壁之後坐以待斃,而是應該主動積攢經濟實力,在自己強大了以後才有資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後知後覺的女主角十分倔強,她認為堅持理想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能做出任何背叛理想的舉動,否則即使實現了理想,那麼也是十分不光彩的。至此男女主的分析顯現,兩人都因為過於堅持自我,不肯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而分道揚鑣。

其實男女主是同一種類型的人,只不過男人和女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差異,男人需要承受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更加容易被人們拿上檯面來說事兒,而女人儘管也有十分重要的責任要擔當,但是這一份責任往往依附在男人的身上。就這點而言,女主沒有錯,只不過社會輿論就認為女人應該理解男人,女人這樣就是不懂事,這其實是不對的。


這部片子有很多很棒的地方:比如說色彩,他們兩次吃飯時綠色背景的變化,長橋獨唱那淡紫的天空;比如說細節,一開始出現的被姐姐吐槽的凳子,最後在成為酒吧的展品供起來;比如說Seb"s,小賽酒吧的名字;比如說浪漫的星空共舞,兩次;比如說結尾一曲時光翻轉的曲………很多很多。

但是!

真正最好的就是她面試完,和他在長椅上那一段對白!

相愛的人成熟的分手~

沒愛過,不會懂。


  

舉一個對方辯友里的代表觀點:

1、不讀書不看報不安心本職工作,一心想通過選秀出名

2、男友飛黃騰達就心生妒忌,吵吵鬧鬧要分手

3、結尾嫁了個有錢男人,還假惺惺的在前男友面前扮深情難忘。

  總結:米婭是瑪麗蘇+綠茶婊

但是在我看來,說《愛樂之城》的女主角是「綠茶婊」的肯定沒看懂這部電影

  

《愛樂之城》的女主角米婭,是一個懷揣演員夢的小鎮姑娘,因為對表演事業的熱愛她放棄了家鄉閑適的工作來到洛杉磯,希望謀得一份演員的工作。

  但工作並不如想像中順利,屢次試鏡屢次失敗的米婭只能在片場的咖啡廳打工。

  男主角塞巴斯蒂安則是一個演奏師,平時靠給酒吧婚禮演奏糊口,他鐘愛經典的爵士樂,但這種音樂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能夠欣賞了,他的夢想是開一家爵士樂酒吧,可以讓經典爵士樂有表演的舞台。

  男女主角相遇時,兩人都在人生的低谷,女主角再一次試鏡失敗,男主角剛被酒吧老闆辭退,

  此時的二人都處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尷尬境地之中。

  愛情在惺惺相惜的情緒里悄然來臨,配合上藝術的催化劑,一觸即發,兩個人宛如找到了這個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米婭開始幫塞巴斯蒂安籌備酒吧,塞巴斯蒂則安鼓勵米婭做自己的獨角戲。

  此時,兩個人的生活里只有愛情與藝術。

  但生活除了愛情和藝術還需要麵包,塞巴斯蒂安偶然間聽到米婭和家裡人的電話,米婭的父母並不太滿意女兒和遊手好閒的「藝術家」一起生活,塞巴斯蒂安決定和自己的前隊友一起組建「新爵士樂」樂隊,開始巡演。

  巡演非常成功,塞巴斯蒂安一躍成為萬人追捧的大明星,聚少離多的日子讓倆人缺乏溝通,分歧頻出。

  米婭不明白曾經執拗的要復古經典爵士樂的塞巴斯蒂安為什麼突然跑去做電子爵士,像個小丑一樣被耍弄。

  塞巴斯蒂安不明白米婭的獨角戲明明在哪都可以排練,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一起巡演,明明這樣可以多一點相處。

  矛盾越積越多,滾雪球般的到了無可調和的地步,

  米婭的獨角戲,塞巴斯蒂安因為給樂隊拍照而缺席。

  米婭最終提出了分手。

  分開後,米婭回老家打算放棄表演事業。

  誰知峰迴路轉,大電影公司的製片人因為偶然間看到了她的獨角戲而對她產生了興趣,希望邀請她去試鏡,但卻找不到米婭人在哪裡。

  得知此消息的塞巴斯蒂安根據米婭以前講過的線索找到了米婭老家的房子,鼓勵米婭去試鏡。

  之後的故事就很俗套,米婭自然試鏡成功,但去巴黎就意味著兩人的生活將漸行漸遠,是去追求夢想,還是和愛人留在洛杉磯,米婭選擇了前者。

  鏡頭再一迴轉,已經是多年後,米婭成了真正的女明星,有了名望、豪宅、車子和情投意合的男票,而塞巴斯蒂安也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爵士樂酒吧。

  倆人再次相遇,是在塞巴斯蒂安酒吧的開業典禮之上,塞巴斯蒂安在台上彈琴,米婭在台下聽,宛如初見。

  但故事卻早已回不到過去的時光。

  從故事的結局上來看,米婭確實獲得了很多物質上的成功,還擁有了一個一看就很有錢的老公。

  為此,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米婭應該是成為女明星嫁入豪門。甚至得出結論,米婭追求的根本就不是表演藝術,而是上流生活。

  先不說女明星嫁入豪門本身就沒什麼不對,自由戀愛而已,沒什麼不對,其次,按照電影所說,米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一線女明星,一個一線女明星難道買不起豪車和房子嗎?

  非得靠嫁入豪門才能擁有優越的物質生活?

  因為米婭生活優越就說她根本不熱愛表演只是單純想紅的,這邏輯也是不懂了,憑什麼擁有高片酬的演員就不能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了?好萊塢影后們打腫你的臉哦~

  另外,塞巴斯蒂安開酒吧就意味著他是追求藝術的潦倒藝術家嗎?拜託,那麼大的酒吧,吸引那麼多名流,開在那樣繁華的地段上,難道不需要錢嗎?

  塞巴斯蒂安也是靠流行爵士樂走紅賺了大筆的錢之後才有資本去完成自己開爵士樂酒吧的夢想好伐?

  怎麼就能看出女主是拜金婊男主是追求藝術的白蓮花了?

  塞巴斯蒂安和米婭確實並非良配,兩人會分手也是意料之中。

  塞巴斯蒂安的終極夢想是復興爵士樂,他嚮往安定、閑適的生活,米婭的終極夢想是成為英格麗褒曼那樣的當紅女演員,她嚮往的是快節奏、聚光燈下的生活。

  這兩種理想沒有高低之分,也沒有誰更藝術誰更物質的區別,但這兩種理想卻必然會導致兩人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口,僅此而已。

  兩個人在低谷時相遇,米婭看不見自己前方的道路想要放棄時,

  是塞巴斯蒂安鼓勵她堅持自己的夢想,

  因此,米婭才有機會成為夢寐以求的女明星。

  而塞巴斯蒂安也同樣是在米婭的鼓勵下才有可能完成夢想的,在塞巴斯蒂安籌備酒吧的前期,米婭就不止一次勸說過塞巴斯蒂安,一定要進行革新,不是一定要死守著歷史不放,但那個時候塞巴斯蒂安一心一意認為爵士樂不需要改變,不肯接受米婭的提議。

  但和米婭交往的過程讓塞巴斯蒂安意識到,現實並不如理想那麼美好,想開酒吧需要錢,想讓米婭的父母放心自己和米婭交往也需要錢。

  於是他找到了他的前任合作夥伴,跟隨他一起進行爵士樂的改良。

  電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描繪塞巴斯蒂安如何與他的前任合作夥伴和解,如何接受新鮮事物,儘管塞巴斯蒂安不願意被拍照、在鏡頭前做出各種各樣的表情,但在舞台上表演的他依舊非常快樂。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塞巴斯蒂安和他的朋友們改良了爵士樂,讓更多年輕人、不了解爵士樂的人重新燃起了對爵士樂的熱愛。

  爵士樂才從雞尾酒會的背景樂正名為廣受歡迎的音樂,而塞巴斯蒂安做樂隊時獲得的成功顯然也為他積攢了人氣和資源,才能攢起他夢寐以求的爵士樂酒吧。

  當塞巴斯蒂安終於願意將酒吧的名字從「大雞雞棒」改為「seb『s」時,除了對女主的懷念之外,

  也意味著他終於開始願意接受新鮮事物,

  而這是男主角最終能實現夢想的原因所在。

  兩個理想主義的人在各自的低谷時相遇,彼此扶持一把,儘管知道未來的道路必然要漸行漸遠,還願意懷著與對方最美好的期待和回憶各自上路。

  很多人說,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分手,是因為他們倆不是真愛,一個人在巴黎一個人在洛杉磯又如何,難道愛情不能打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嗎?

  愛情或許真的可以打敗時空的隔閡,但愛情不能打敗在雞毛蒜皮的爭吵中積攢起來的憤怒和無奈,在塞巴斯蒂安和米婭相處的過程之中,兩人對於生活不同追求的衝擊已經讓倆人筋疲力盡了。

  正是因為,

  米婭和塞巴斯蒂安是真愛,所以倆人才選擇分手。

  他們都是理想主義者,因為理解對方對於理想想要而不可得的無奈而惺惺相惜,而彼此珍視,而彼此愛慕。

  也正因為他們都是理想主義者,所以他們都知道理想對於對方的重要性,既然早晚會因為理想帶來的衝突而一拍兩散,何必徒增過程的煩惱呢?

  不如就讓最美的時光永遠停留在最美的風景里,永遠記住對方最美的時刻。

  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是愛情邂逅里最美的幻想嗎?

  電影最大的魅力即在於造夢。

  在電影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瞥見所有最美好、最浪漫的故事,男帥女靚,兩個藝術家在星空下因一支舞相識,因藝術相知,又因夢想帶著彼此的祝福分別,這樣的故事,又何必用誰更「婊」、誰「欠了誰」去衡量呢?


說女主角婊的一定沒關注到,女主角是天生演技炸裂的,從mia第一次面試,演技就已經很出眾了,所以mia缺的是一個不瞎的hr看中她而已,最後通過seb的裙帶關係,mia找到了那個長眼睛的hr。

男女主角分手的原因是,這兩個人都是強烈性格,同時又都需要對方的關懷,又都得不到。所以我對結局不太滿意,mia的老公也不像是個回關懷她的貼心人,這樣就把最後的悲劇結局搞的俗套了。如果是我來編,不如mia最後成為了一個舞台話劇演員,嫁給了一個小有名氣的音樂家,然後音樂家可以事業家庭兼顧,這樣比較好。起碼mia看上去就沒那麼婊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