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偏北)

如果說行行出狀元,可能講的有些太「寬廣」了。但是這就是事實,傳統製造業囊括了太的行業,這裡面總會是有機會的。

製造業本身是一個籠統的行業,所以我們不妨對其進行一個大概的分類,《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製造業共有31個大類。考慮到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和其他製造業難以歸類,我們把其餘的29個大類按照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劃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類,各有2個、15個和12個子行業。

然後我們再來看下上、中、下遊行業的一個盈利情況(數據來源於Wind)

從圖片數據我們可以看出,2016年年初開始,上遊行業的利潤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回升,全年的利潤增長了90%。

中遊行業的利潤增速在2016年總體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到了2017年進一步改善,今年前7個月累計增速為21.8%。

相比於上遊行業和中遊行業,下遊行業的利潤改善並不明顯。2016年全年利潤增長了6.1%,只比2015年的5.5%略有提高。今年前7個月同比也只增長了10.0%,跟上游和中遊行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也就是說,如果你選擇製造業。這裡面的差異也是很大,從細分的盈利情況也可以看出,截止2017年5月,製造業中中遊行業的賺錢效應要明顯高於上遊行業,上遊行業的賺錢能力又要明顯高於下遊行業。

衍生閱讀:製造業為什麼同一行業利潤差距這麼明顯?

為什麼利潤改善,在製造業產業鏈間會出現如此大的分化呢?首先大家要知道,改善利潤主要有需求擴張和供給收縮兩種方法。當是由需求擴張驅動時,終端消費品最先漲價,再通過中間品向原材料傳導,利潤改善呈現出下游→中游→上游傳遞的特點。而如果是由供給收縮驅動時,最先漲價的是生產受限的行業,再通過原材料或中間品的價格影響其他產品的價格。

這一輪製造業利潤改善,呈現出上游→中游→下游傳導的特徵,源自上游的供給收縮,這也與近兩年的去產能政策相一致。2016年的去產能,主要在煤炭和鋼鐵行業中進行,加之庫存處於低位和需求超預期,煤炭和鋼鐵的價格都迎來了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也就不難理解這些企業能賺得盆滿缽滿了。


傳統製造業逐漸而且越來越快的被現代製造業所取代,這個是時代的巨輪,不可阻擋,作為一個畢業生我給你的建議是第一要走目標,你自己要明確你幹這一行圖什麼,不在外乎薪資與發展,第二你是否喜歡這一行,這看似簡單的兩個問題,你想透了就不會迷惘了。任何傳統企業都會有一個過度的階段,因為它要生存,所以看看你現在所在單位的領導層是個什麼水平,你就知道你是去是留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