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加州酒鄉】 368 索諾瑪廣場風雲

Sonoma市政大樓是個正方形, 同時照顧四個面向的商家.

【加州酒鄉】 368 索諾瑪廣場風雲

循著「CA-12」北行,在進入小鎮「索諾瑪」的市界後,「CA-12」公路又稱「Broadway」,直行到底就到了「索諾瑪廣場」,路底矗立的石牆建築就是「市政府大樓」。這座四方形的建築竣工啟用於1908年,為了同時照顧「索諾瑪廣場」周邊的商家,破除前門、後門、側門的厚彼薄此之爭,建築師A.C. Lutgens刻意將「市政府大樓」設計成正方形、四面的面牆和入口設計成完全相同,成為有趣的話題。

CA-12 (Broadway)向北行到底, 就是[Sonoma Plaza]

在「市政府大樓」入口的上方懸掛了七面各國旗幟,這些曾經飄揚在「索諾瑪縣」上空的外國旗幟(其中只有五面是真正曾經飄揚在「索諾瑪谷地」),代表了「索諾瑪縣」的近代發展史。

[市政大樓]入口上方的七面旗幟

[七面旗幟]代表Sonoma的開發史

第一面是圖案非常簡單的大英帝國「聖喬治旗幟」,一面白色旗幟中央繪了紅色十字架。1578年,英國航海家杜瑞克(Sir Francis Drake)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的資助下,駕駛著他的「金鹿號Golden Hind」進行海外探險。除了停靠舊金山的「花園角」附近,他還來到了「索諾瑪」的西北角海岸,在一個小港灣靠岸修補船隻,並將那裏宣稱是大英帝國的新領土,命名為「New Albion」。該小鎮至今仍使用這名字,並保存濃厚的英倫風味。

英國航海家杜瑞克與印地安人的第一類接觸

在過去的7000多年中,「索諾瑪谷地」一直是原住民生活的家園,其中「米窩客Miwok」是最大的族羣。直到1810年,一批西班牙帝國的軍人從「寶德嘉灣Bodega Bay」登陸,然後循著大約是今天「CA-12」公路的路線往東南挺進探險,進入「索諾瑪谷地」。最後他們抵達了今天的「Kenwood」附近,因為發現「索諾瑪溪」經常氾濫成災,不適合設置屯墾區而放棄,是第一批抵達「索諾瑪谷地」的歐洲白人也是第二面旗幟的來由

Kenwood小鎮[CA-12]公路邊的葡萄園

1812年,由北方阿拉斯加南下的俄羅斯皮毛獵戶來到了「索諾瑪」海岸,他們登陸後循著「俄羅斯河」溯溪而上,一方面是為了尋找貂皮獵物、另方面也為凍原的北國尋找糧食作物的來源;於是,他們在河口地區興建了屯墾區,就是今天的「俄羅斯古堡」。他們的武裝屯墾勢力盤據在「索諾瑪」的海岸地區,雖然未曾真正進入「索諾瑪谷地」,但是卻對當時統治「上加利福尼亞Alta California」的西班牙殖民帝國造成壓力,因而積極經營「上加利福尼亞」,目的在阻擋俄羅斯勢力往南延伸。最後因為俄羅斯入侵中國(大清帝國)得逞,才於1841年決定撤出北美洲,將位於「索諾瑪」的屯墾區資產出售給大地主「沙特堡Fort Sutter」的主人John Sutter

位於Sonoma海邊的[俄羅斯古堡]

1822墨西哥進行革命運動企圖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追求獨立建國。「索諾瑪地區的一位叛軍領袖趁機獨立宣佈成立墨西哥帝國」,自立為奧古斯丁大帝一世」。只是他在1824年就被罷黜恢復共和,「索諾瑪地區成為墨西哥共和國的領土墨西哥共和國的國旗隨著1823索諾瑪宣教區Mission St. Francis Solano 的竣工啟用而飄揚在索諾瑪谷地的天空直到1846年的熊旗革命」。

Sonoma Plaza

1846614日,在美國軍人費利蒙(John Fremont)的領導下,「索諾瑪廣場」爆發了推翻墨西哥統治的「熊旗革命」運動,並得到「納帕」和「沙加緬度」地區的支持。他們所縫製的「加利福尼亞共和國California Republic」革命軍「熊旗」,成為今天加州的州旗;雖然懸掛第一面「熊旗」的建築物已不可考,但是在「索諾瑪廣場」內,有一座「熊旗」紀念碑,供民眾緬懷先烈。

[熊旗革命]紀念碑

184679日,美國海軍中尉軍官Joseph Warren,騎馬進入了「索諾瑪谷地」,來到了「索諾瑪廣場」,向羣眾宣佈美國已經向墨西哥宣戰、並且美國海軍已經攻下墨西哥在「上加利福尼亞省」的省會「蒙特瑞Monterey」。他受命來降下飄揚在「索諾瑪廣場」的「熊旗」、升起了美國的國旗「星條旗」,代表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接收「索諾瑪」。

由四條主街道(分別是東面「First Street East」、西面「First Street West」、南側「Napa Street」、北側「Spain Street」)圍繞的「索諾瑪廣場」,它的周邊有許多著名的古蹟建築、歷史悠久的商家例如,老教堂「Mission San Francisco Solano」、老營房「Barracks」、老商家「Sonoma Cheese Factory」、老旅館「El Dorado Hotel」、老劇院「Sebastiani Theater」,還有商家雲集的賣場「El Paseo de Sonoma」,都是到「索諾瑪」小鎮旅遊時值得參觀的景點。它們全都圍繞在「索諾瑪廣場」的四周,不但見證了「索諾瑪」由小聚落發展成城鎮的演化,有些老建築甚至成為歷史風雲的場景,遊走其間彷彿走入從前。

Sonoma Plaza 旁的商圈

[索諾瑪谷地]又稱[月華之谷]

西班牙天主教聖方濟會花300年在加利福尼亞布建21個鏈狀[宣教區]

Sonoma Plaza 是鏈狀21個[宣教區]的終點

夜店

其實「索諾瑪」並不是一個多元族裔的社區,體現在生活上的就是餐館,主要以歐洲白人和墨西哥的料理為主。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巷弄裡卻隱藏了一家非常不俗的西亞風味尼泊爾餐廳,「Taste of the Himalayas」。店主人來自「加德滿都Katmandu」,他原本是攀登「埃佛勒斯峯」的導遊,因為結識一位來自紐澤西的美國女孩登山客,而戀愛結婚並定居在「索諾瑪谷地」。他們先在山區小鎮「Glenn Ellen」開了一家自助餐廳,據說那家餐廳的房子非常破舊,〝客人在用餐前,隨時可能滑落掉出去〞。因此他們決定搬遷到「索諾瑪」的目前位置,雖然隱身陋巷,至少不用擔心客人會〝滑落掉出去〞。

也許是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尼泊爾的餐飲與中國的藏族類似,特別是他們的「饃饃」,根本就是漢族稱的「餃子」,有素食和羊肉兩種內餡,都很可口;此外他們的薄餅,也和漢族的蔥油餅相似,咖哩雞肉(或牛羊肉)則似乎受到印度的影響。「室雅何需大」可能是這家餐廳的最佳寫照。在這家小餐館,我的「索諾瑪」之行,多了異國的風味。

Sonoma Plaza 商圈的巷道

巷道內的尼泊爾餐廳

門板上的超大型餐單menu

室內用餐區

頭檯點心

素餡饃饃

羊肉饃饃

咖哩雞塊

芫荽薄餅

藏傳啤酒

【讀行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