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元子贈人蔘果出現在《西遊記》第二十四回。

鎮元子,地仙之祖,混名與世同君,居住於西牛賀洲萬壽山五庄觀。鎮元子的地位在仙界應該是很高的,他的道童曾與唐僧言:

「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五庄觀中有顆靈根,產生於天地未形成之際。此靈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果名草還丹,又名人蔘果。一萬年來,只結出三十個果子,狀如剛出生的嬰兒。若有機會聞上一聞,便可活三百六十歲;若吃上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

在唐僧師徒即將到達五庄觀時,鎮元子收到了元始天尊的簡帖,邀請他至清天上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因推辭不得,鎮元子便令兩個年紀最小的道童招待唐僧,且莫要怠慢。兩道童疑惑了:「我們道教中人怎會與和尚有交情呢?」

原來,唐僧是如來佛祖二徒弟金蟬子轉世。五百年前,鎮元子與金蟬子在蘭盆會上相識。金蟬子曾給鎮元子傳茶,鎮元子便記下了這份交情。然而鎮元子補充道:「人蔘果可以贈與唐僧,但要提防唐僧的三個徒弟,個個不是省油的燈。莫讓唐僧手下知道有人蔘果」。

那麼問題來了,鎮元子為什麼給唐僧兩個人蔘果呢?我參考了網上幾篇文章,總結了以下六種觀點:

  • 觀點一:兩個果子是給唐僧三個徒弟吃的。三人分兩顆人蔘果,勢必會引起內訌,成取經途中的一難。

但在《西遊記》的原文中,鎮元子曾囑咐過兩道童:

「唐三藏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羅唣,不可驚動他知。」

所以這一觀點似乎很難成立。

  • 觀點二:鎮元子想借這兩顆人蔘果向佛教勢力靠攏。此觀點認為,鎮元子早就料到依照孫悟空的性格以及豬八戒的貪吃,兩顆人蔘果定會引起一場騷亂。到時自會有佛教重要人物前來相助。果真,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救活了人蔘果樹,鎮元子也最終與孫悟空結拜為兄弟。

  • 觀點三:這是觀音菩薩與鎮元子提前做好的約定,以此構成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難。

  • 觀點四:鎮元子欲暗中幫助清風明月兩位弟子,讓他們長見識,得歷練。在鎮元子的弟子中,屬清風明月兩位道童的年紀最小。這兩顆人蔘果其實是為兩位愛徒準備的,因為鎮元子清楚,唐僧不會吃狀如嬰兒的人蔘果。

  • 觀點五:「2」是雙數,可能「雙數」比較顯得有禮數。
  • 觀點六:兩顆人蔘果給的是唐僧團隊,因為唐僧團隊代表著佛教。唐僧是佛教官定的取經人。鎮元子曾贈與西王母兩顆人蔘果,眾仙將之分食。另兩顆人蔘果送與唐僧,也是讓唐僧師徒分食之。然而唐僧並沒有弄懂鎮元子的用意。

以上六個觀點,你比較贊同哪一種呢?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的標題是「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觀行者竊人蔘「講的就是鎮元子預料到唐僧將要來到萬壽山五庄觀,其與唐僧的前身金蟬子有些交情,按理應該招待一番,可是又收到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所以只能留下清風、明月兩個道童接待唐僧師徒,結果引發了一系列變故。

鎮元子臨走之前,交代兩個道童打兩個人蔘果交給唐僧,書中這樣交代:

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蔘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關於人蔘果,書中是這樣交代的

此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備。人蔘果樹乃大地靈根,所結之果是稀世之物。」

鎮元子之所以送唐僧人蔘果,書中是這樣交代的

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因為唐僧敬過他茶,所以鎮元子投桃報李,送給他人蔘果,至於為什麼要送兩個,原因有二。

第一是為了和佛教結交,鎮元子既然能算到唐僧到來,就一定會算到他們到來後事情的發展,所以才會留下兩個一點不懂人情世故,除了罵人一流沒有任何本事的小徒弟招待唐僧。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單位的領導,明天有貴客登門,你偏偏有事要外出,於是把中高層幹部全部帶走,然後留下兩個剛入職員工招待貴客,這符合常理嗎?

正是因為鎮元子算到了唐僧不忍心吃人蔘果,而三個徒弟不夠分,孫悟空又會在八戒的慫恿下,偷了人蔘果,然後兩個不省心的徒弟還會火上澆油,逼得孫悟空把人蔘果樹連根拔起,這時自己再出來,興師問罪,就能和佛教搭上關係。

至於鎮元子為什麼要千方百計和佛教搭上關係,是因為雖然他號稱地仙之祖,在人間地位很高,連元始天尊也給他三分薄面,但是他又活得十分委屈,但再怎麼說自己也是個地仙,上不了天庭成不了神仙,就算名聲響破天也抵不過一個太乙真人有地位,前面的蘭盆會上,就因為佛祖的一個小弟子金蟬子親手傳茶,他就覺得受到了重視,如果換做他的好友三清去,恐怕佛祖都要親自傳茶了。另外在書中三星見鎮元子時,是這樣描述的:

那三星以晚輩之禮見了大仙,方才敘坐。坐定,祿星道:我們一向久闊尊顏,有失恭敬,今因孫大聖攪擾仙山,特來相見。

這說明什麼,說明三星很久沒來五庄觀了,但是他們去三清那裡卻勤的很。假如鎮元大仙受到仙佛的足夠重視,五庄觀估計每天都會很熱鬧,但是事實卻冷清的很。

正因為不被仙佛重視,所以鎮元子才會搞出這樣一系列的事情,從而留住取經團隊,進而能驚動佛派高層,顯示了自己的實力,也拉近跟佛派的關係,試想一下,如果他當初留兩個跟隨自己多年的大徒弟,事態就不會這樣發展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為了補償兩個最小的弟子,既然鎮元子算出唐僧一行要過來,還特意叮囑徒弟「唐三藏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羅唣,不可驚動他知。」說明他早就算出唐僧的三個徒弟要搞事情,那麼唐僧不吃人蔘果自然也能算出來。為了能夠有理由留住取經團隊,鎮元子不得不留下清風、明月,而如果去聽元始天尊的「混元道果」,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更是修道之人夢寐以求的機會,鎮元子覺得虧欠兩個人了,所以才會讓兩個徒弟打兩個人蔘果給唐僧,就是算到唐僧不吃徒弟會吃,其實就是給兩個徒弟吃的,因此鎮元子回來之後,詢問了事情原委後並沒有責罰二人。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給兩個徒弟?很簡單啊,直接給他們,那給不給別的徒弟,不給必然會引起不滿,反而是這樣不明不白的給了兩個徒弟,既讓別的徒弟看不出來,又能結交上佛教。

大家有什麼意見,可以一起來討論,謝謝。


謝謝邀請,簡單說,鎮元子其實是借這兩個果子,設下了一個局,讓唐僧鑽,但被唐僧看穿,沒鑽,反而是孫悟空落入圈套。

這個話題,來自《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說的是鎮元子預料到唐僧將要來到萬壽山五庄觀,他與唐僧的前身金蟬子有些交情,按理該交待一二,可是他又收到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所以只能留下清風明月兩個道童接待唐僧。

既然是接待老朋友,給他吃人蔘果也說得過去,但為什麼是兩個呢?如果鎮元子大方一點,索性拿出四個果子來,唐孫豬沙一人一個,那就一點事都沒有。若是捨不得四個,那麼拿出三個,唐孫豬三人一人一個,只有沙和尚沒的吃,雖然沙和尚會怨恨,但也不敢鬧,一點事都沒有。

而若是覺得三個還是太多,也可以索性只拿一個出來,就給唐僧吃,孫豬沙三個人沒分,只能在一旁流流口水,但因為是師傅,所以徒弟們其實也沒什麼可鬧的。甚至索性一個不給,倒也沒這一齣戲了。

關鍵在於,鎮元子給了兩個,這便麻煩了,唐僧不敢吃了,為什麼不敢,書里明面上說是唐僧不識貨,其實和尚腦子清爽得很,兩個最難辦!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是兩個人蔘果,唐僧吃了一個,還有一個給誰吃?按功勞論,自然該給孫悟空吃,但猴子一吃果子,老豬就會有抱怨;而若是給老豬吃,猴子更要暴怒了,俺一路降妖伏魔,憑啥給豬頭吃?

而若是唐僧誰都不給,把兩個果子都給吃了,那就更麻煩了,第一是落人口實,以後神仙界就會流傳一句話,說大唐和尚真能吃啊,鎮元子開園時,他本人加上四十八個徒弟,這麼多人,也就吃了兩個,書中原文清風是這樣說的:

「開園時,大眾共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不敢多費。」

所以唐僧絕不敢一人獨享兩個人蔘果,他是識貨也懂規則的,所以假裝不識貨,推給清風明月,他們倒正好是兩個,一個一個,豈不是正好?

由此也可看出,西遊記在這裡其實有一個伏筆,鎮元子其實是在使絆,他故意多給唐僧一個人蔘果,目的就是要搞事情。唐僧不敢吃兩個人蔘果,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分贓不均,必然要鬧起來。而此時,鎮元子大隊人馬又都不在庄內,所以孫猴子一定會出手。

鎮元子,其實要的就是孫猴子出手。因為猴子一出手,鎮元子就有理由留人,唐僧就跑不了,而唐僧跑不了,背後佛界如觀音這些人就不得不覥著臉出來說和。到時候仙佛各界人士都聚集在五庄觀求鎮元大仙饒唐僧這一次,呵呵!你曉得,鎮元子這種人,少幾個果子算什麼,他其實要的就是仙佛各界向他求情,求他買自己的面子。

結果,一切正如他所料。佛界代表觀音、道界代表三老都來求情,最終觀音救活果樹,鎮元子也不小氣,一下子敲下十個人蔘果,這便開了個人參果會。

諸位請看,唐僧這時候也吃了,為什麼他敢吃了,表面上是「唐僧始知是仙家寶貝」,實際上是因為有觀音做主了,觀音吃了一個,他才敢跟著吃一個,而唐僧吃了,三個徒弟也順理成章,各吃了一個(試想:如果唐僧一開始不長腦子送來兩個果子張嘴就吃,會是什麼結果?要知道全書觀音也只吃一個,他難道比觀音大?)。

所以,在中國的神話里,吃什麼其實並不重要,唐僧是要成佛的人,早已註定長生不老,要這個人參果延年益壽做什麼!關鍵,是在怎麼吃?跟誰一起吃?這兩點才是這一集的重點。


表面上的原因,鎮元大仙是說自己和唐僧有老交情,作為回禮,要送給唐僧兩個人蔘果嘗嘗。

事情還要從500年前說起,那一年如來佛祖舉辦盂蘭盆會,邀請了三界神仙參加。其中,地仙之祖五庄觀鎮元大仙也接受到了邀請。

會議上,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長老,奉命給諸位神仙端茶遞水,自然也端了一杯鮮茶給鎮元大仙。

鎮元大仙說因為這個原因,他對金蟾長老心存感激,於是要回贈給他兩個人蔘果。

其實,在盂蘭盆會上,作為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他給諸位神仙端茶遞水,乃是分內之事,根本談不上什麼交情。

因此,鎮元大仙主動送出人蔘果的真正原因,是想要和唐僧,以及唐僧的師傅如來佛祖攀上關係。

表面來看,鎮元大仙號稱地仙之祖,在人間地位很高。事實上他在人間的地位非常的尷尬。

人間神仙很多都在天庭擔任官職,擁有仙籙,像東海的壽星,福星祿星,像灌口二郎神,像,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等等。

他們都是擁有天庭編製的正規神仙,相當於如今的公務員在國家行政機構工作。

鎮元大仙卻是散仙一枚。雖然它有人蔘果,資產比較雄厚,但依然是民間企業家沒有相應的政府身份。

王母娘娘召開的蟠桃盛會,是當時天庭最高規格的盛會,不單是人間的如來佛祖,觀音菩薩等人都會參加,就算是連上八洞的三清四帝也將到會。

因此能夠參加蟠桃會,是成為仙界頂層人物的一個象徵。

可是,鎮元大仙數萬年努力,依然沒有受邀參加蟠桃會。

他也曾拿出許多蟠桃,讓壽星轉交給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但是天庭兩位大天尊收下了人蔘果卻沒給鎮元大仙頒發仙籙。

眼看上天無路,鎮元大仙只好另尋門路。

如來佛祖乃是西方佛老,是天庭任命的西牛賀州之主。

既然攀不上玉皇大帝,如果能夠攀上西方佛門也是不錯的。

因此,鎮元大仙主動送給唐僧兩個人蔘果。後來孫悟空大鬧五庄觀,推倒人蔘果樹,鎮元大仙竟然沒有生氣,而是修好了人蔘果樹就作罷。

他還一口氣拿出十棵人蔘果,招待觀音菩薩,海外三星,唐僧師徒等人,可謂不惜血本。

只因為,他藉由孫悟空結識了觀音菩薩。有觀音菩薩的引薦,他位登天庭的機會不遠了。


故事情節這裡就不細表了,我嘗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說,為什麼鎮元子要給唐僧兩個人蔘果。

這裡要說說中國的傳統禮儀文化——客氣。

鎮元子吧,他是個體面人,地仙之祖嘛。那麼大的一神仙,雲彩往下,地皮往上,就屬他大。這麼大一神仙要請客,對吧,請的還是老朋友——金蟬子轉世的唐三藏,也是有身份的人呀,如來佛祖指定的項目負責人。他來拜訪,鎮元子又不在,總得拿出點像樣的東西招待一下吧,他家稱什麼呀,就稱人蔘果。就像你去德國看朋友,人家准得請你吃肘子喝啤酒,朋友來北京看你,你總得請人一頓烤鴨對吧。人蔘果再珍貴,招待人也不能只拿一個出來呀,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鎮元子也是好禮兒好面兒的人,牙掉了得往肚子里咽,不能讓外人看見咱不局氣。比如過年你看長輩去,一般都是拎兩瓶酒,兩盒茶葉,兩條煙什麼的,沒聽說拎單份的呢還。

再有就是,中國人的兩個不是實數,是個虛數目字兒。爸媽勸你吃飯都說再吃兩口,但給你盛的飯兩口絕吃不完。朋友勸你喝酒都說再喝兩杯,回頭一看好幾瓶下去了都。老闆出差說兩天就回來,結果去了一星期。親戚找你借錢說倆月還,結果半年了都沒動靜。所以說兩這個字在中國經常會表示一些,少許,看著辦,差不多得了的意思。鎮元子很有可能也是這個意思,他也不關心唐僧一行幾個人,也不知道唐僧多大飯量,就說整倆讓嘗嘗,也怕唐僧挑理,總之就是老朋友來了,自己不在,屬於照顧不周,只能讓童子好好照顧。誰知這倆傻小子心眼兒太直,說倆就真給倆,還那麼心疼東西,這要讓鎮元子知道得多丟面兒。你看最後,眾仙家來五庄觀的時候,鎮元子一高興敲下多少果子招待大伙兒。


沒別的,就是想弄死唐僧。

鎮元大仙得知唐僧一行很快要來五庄觀,趕緊帶了四十六個徒弟到上清天彌羅宮聽元始天尊講混元道果去了。這裡有個問題,啥叫混元道果?混元和道果是兩個詞。混元有兩個意思,一指先天混元一氣,也就是無極;二指開天諸劫中一個非常古老的劫,也就是混元劫。何謂無極?無極就是天地未分之前鴻蒙主宰的混沌時代。盤古開天之後,有了陰陽,就到了太極時代。在太極時代,所有的修行者都需要度過天之初劫,能度過的活了下來,度不過的都死了。基本上活下來的都是大神。

漢代長生無極桶

何謂道果?道果就是修行者修成的果位。混元道果就是修行者從無極時代開始修鍊歷經太極時代諸多天劫最終修成的無極大道。書中明確指出修成混元道果的只有一位大神,就是玉皇大帝。如來跟孫悟空說,玉帝自幼修持,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天)劫,每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所以玉帝的天地共主之位並不是大風刮來的。他的法力只在三清之上,不在三清之下。同時修成混元道果的,也就三清和鎮元子寥寥數仙而已。但是他們的果位很顯然比起玉帝來差點。玉帝相當於中神通王重陽,三清相當於東邪南帝北丐,鎮元子相當於裘千仞。(孫悟空師父菩提祖師相當於西毒,應該也修成了混元道果,因為他知道如何躲過天劫,並且把方法傳授給了孫悟空。)裘千仞的武功雖然和五絕不相上下,但是畢竟還差那麼一點點。

由於混元道果莫測難明,所以身為太乙散仙的孫悟空根本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當明月說鎮元子上天跟元始天尊切磋混元道果時,他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甚麼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麼!」孫悟空在天庭當過齊天大聖,雖說權輕,畢竟位高,品級在哪兒擺著,所以三清也都給他面子,他逢三清道個老字。但是三清打心眼裡根本看不起他,他連三清的門都沒登過,更別提聽三清講道了。所以他根本不知道混元道果是啥玩意。

鎮元子雖然在三清這裡很受禮遇,但是去西天卻吃了如來的癟。照說如來身為晚輩(鎮元子和燃燈佛一個輩分,如來屬於後起之秀),對鎮元子這樣的前輩應該尊重點才對,為何卻冷遇了他呢?只因如來自視甚高,從不參加王母舉辦的蟠桃會,一心苦練自己的如來神掌,相當於《倚天屠龍記》中的滅絕師太。後來為了擴大西天影響,也不定期舉辦盂蘭盆會,邀請天地間有頭臉的神佛參加,鎮元子也在邀請之列。可是如來並沒有像元始天尊那樣把鎮元子當一瓣蒜來搗,只是將他泯然於眾神之中,派二徒弟金蟬子敬了一杯茶了事。

我們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景。大仙道:「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啥意思?如來請一幫神佛吃飯,來捧場的神佛很多,所以倒茶的接待人員也很多,比如阿難迦葉之類,金蟬子只是其中一個。恰好金蟬子負責的這幫神佛中就有鎮元子。這就相當於一公司老總請吃飯,老總的秘書司機保鏢等等各分一片給在座客人倒茶,倒茶只是他們的分內之事。而且這幫秘書司機是以自己的身份而不是老總的身份給客人敬茶的。就是說,鎮元子在如來眼裡只是唐僧的級別。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有人還對倒茶的司機秘書感激不盡,說兩人是好朋友,這不是傻,就是壞。

所以鎮元子和金蟬子其實並沒有多少交情,恰恰因為如來對他不夠禮遇,他還跟如來結下了梁子。所以當取經團要來時,他趕緊溜了,並且給唐僧下了個套,讓年齡最小最不成熟有點二杆子不著調的清風明月待客,其實他只要把兩個大徒弟留下,肯定不會出清風明月的岔子。臨行鎮元子叮嚀囑咐道:「我那果子有數,只許與他兩個,不得多費。」清風道:「開園時,大眾共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不敢多費。」鎮元子千叮嚀萬囑咐,只能給唐僧吃,不能給他幾個徒弟吃,也不能讓他們知道。其實你只要誠心待客,擺出兩個果子,如果唐僧不想吃,非要分給三個徒弟吃,哪怕餵了白龍馬,也不失待客之道。主隨客便的道理難道不懂么。

那麼鎮元子為啥非要給唐僧吃人蔘果,答案很簡單,因為人蔘果有長生不老之功效,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吃兩個能活九萬四千年(是不是吃的越多活得越長,此處存疑)。唐僧最終還是吃了一個果子,書中寫道,自今會服人蔘果,儘是長生不老仙。又寫道,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骨,神爽體健。自此之後,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就流傳開來,五庄觀的下一站,白虎嶺的白骨精馬上得到了消息。之後幾乎所有的妖怪目標都是唐僧,除了想吃肉,就是想吸取原陽。所以鎮元子給唐僧吃的人蔘果就是唐僧的惹禍根苗,這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如果唐僧不吃人蔘果,他的肉就沒有長生不老的功效,那麼妖怪們對這支取經隊伍是沒有多大興趣的,因為想吃人遍地都是,沒必要冒著風險跟如來觀音孫悟空作對。如果說如來寫的三藏真經對修行有用,妖怪們也是在取經團取經歸來的路上對他們圍追堵截,以奪取經書為目的,而不是吃唐僧肉為目標。吃了唐僧肉其實還有個效果,好多西學者都提到過,就是度劫。天地初開的太極時代,一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只有玉帝三清鎮元子等寥寥數仙度過了。天地大開之後,就到了八卦甚至六十四卦時代,一劫只有區區五百年,但這五百年也有相當多的妖怪度不過去,只能靠吃蟠桃人蔘果仙丹等稀缺食物來度。但是這些資源都掌握在王母鎮元子太上老君這樣的大神手裡,不是誰想吃就能吃到的,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吃唐僧肉解決問題了。

所以最後一個問題來了,鎮元子為啥要給唐僧下套,跟如來作對,阻止取經團上西天。答案很簡單,鎮元子是道家的祖師級人物,和三清走得很近,三清是不希望佛法東傳的。而且鎮元子到了西天之後,如來對他並沒有多加禮遇,所以他就想給唐僧吃上兩個人蔘果,並把這個消息放到妖魔界,當作給三清的投名狀。

歡迎踴躍點贊。


這個問題有兩層意思:鎮元子為什麼要給唐僧人蔘果?給就給了,為什麼要給兩個呢?這麼珍貴的東西,一個還不夠嗎?

那麼,鎮元子為什麼要給唐僧人蔘果呢?根據鎮元子自己的描述,是為了報答知遇之恩。

500年前盂蘭盆會上,鎮元子受邀參加活動。會上唐僧的前世金蟬子親手給他端茶,鎮元子對他心存感激。為了回報這份感激,才有了送人蔘果。

為什麼要給兩個呢?無非是這份恩情實在太大,大到一個人蔘果都無法報答。

分析到這裡,所有的問題都把矛頭指向了這份恩情。金蟬子獻茶到底是怎樣的恩情,竟然讓鎮元子如此報答?

要知道,人蔘果樹一萬年才結那麼三十個果子,就這麼隨隨便便的送給唐僧,而且還是兩個,真當這是白菜啊?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鎮元子與金蟬子的地位,人蔘果的價值。

我們擺開來說:鎮元子是地仙之祖,金蟬子是如來的第二個弟子,人蔘果吃了只會可以與天地同壽。

這三個身份,哪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要在這裡頭選一個最重要的,毋庸置疑,如來的第二個弟子分量更重。

因為能當上如來的弟子,壽元自然不用擔心,地位也毫無疑問是非常高的。

你們別看鎮元子是地仙之祖,在神佛面前,也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李世民身為人王,連個龍王都不賣他面子,可見五仙身份差異之大。

地仙與神仙之間,還差著一個天仙呢,金蟬子乃是如來弟子,怎麼著也得是個神仙。他們之間的差距類似於:你會不會和最漂亮的黑猩猩結婚

身份的差異擺在這裡,金蟬子主動給鎮元子獻茶,必然會使得鎮元子受寵若驚,彷彿受了天大的恩情。這份恩情用倆人蔘果去償還,值!

更多的可能是,鎮元子擔心金蟬子不接受他的回贈。果不其然,眼看唐僧沒吃果子之後,當時就怒了,覺得身心例外都遭受了暴擊,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路過

原因特別簡單

鎮元大仙想巴結佛教

要說西遊激勵存在感最低的大仙是誰,非鎮元子莫屬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鎮元子的人蔘果樹一萬年結30個果子,鎮元子與眾徒弟49人分食了兩個人蔘果

大哥,拜託,這是你家的果樹啊,為什麼這麼摳啊?

很簡單,剩下的那28個肯定是已經許出去了,想結識有實力的人要怎麼結識呢?當然是給人家送點禮物什麼的了啊

但是鎮元子心裡又有點不甘心,憑什麼啊?我種的樹,我他娘的只能吃一小口,乾脆,咱誰也別處,把打雜搶燒四人組勾搭過來,然後自己帶著徒弟們出門,留下清風明月這兩個毒蛇婦,激怒那猴子,猴子肯定會做出一般人做不出來的事兒

很成功,孫悟空成功的把人蔘果樹弄死了,鎮元子表面很生氣,但是內心很興奮,這猴子還可以昂,一下套就往裡鑽,怪不得玉帝如來都喜歡使喚這猴子呢

人蔘果沒了,一了百了了,誰也別覬覦我的寶貝了,五庄觀也安全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來了個觀音姐姐,竟然把樹弄活了

這個咋整?

本來可能知道人蔘果的人沒幾個,這下可好,全天下都知道了,搬石頭咋自己的腳了

於是鎮元子又想起一個方法,就是巴結

來,猴子,咱哥倆拜關公吧,以後你就是我兄弟

一個與天地同壽的超級大仙,地仙之祖,跟一個土匪猴子稱兄道弟

沒辦法,誰讓他孫悟空背後的勢力太大呢

惹不起!

吃就吃吧,一人再分一個,福祿壽也趕上了,都分一個,恨不得當天就把這手捧雷分完就算了!

再說會主題,為什麼給唐僧兩個呢?

就是為的讓孫悟空發貨,四個人,給兩個,按照猴子的性格,不搞出點事來,那就不是孫悟空了!

回答完畢,歡迎關注清新脫俗的怪獸仙僧,謝謝!


看過《西遊記》的都記得這一幕吧,唐僧師徒路過萬壽山,山上有座五庄觀,觀主鎮元大仙,法力高深,在鎮元大仙出門之前,交待守觀小童,這幾日,唐僧師徒要路過,讓兩個小童打兩個人蔘果給他。

人蔘果,又名草還丹,外形極似人類未足月的胎兒,劇中土地有這樣一句話:「此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備。人蔘果樹乃大地靈根,所結之果是稀世之物。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一聞,就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能活四萬七千年。」由此可見其珍貴。

唐僧師徒在住進觀中後,兩個小童依囑咐送上兩顆人蔘果,為什麼是兩顆呢,唐僧師徒明明就有四人,再帶上一匹白龍馬,這就五個了。個人認為,這也是在觀音的算計之中,因為唐僧師徒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可能觀音與鎮元私下已經做好了約定,依悟空與八戒的脾性,一定會因為這兩顆果子產生一些別的想法,事情的發展果然如此,八戒嘴饞,讓悟空去偷果子,而偷吃完,又被兩個小童辱罵鬧了脾氣,最後推倒人蔘果樹,惹惱大仙,大仙抓住了師徒四個,悟空又尋來觀音,復活果樹,感覺這一切,都在觀音娘娘的掌控之中,兩個果子,巧妙的激發了此次劫難。

對我的回答滿意的話,歡迎點贊收藏轉發哦~


因為鎮元子不知道唐僧的飯量,怕一個人蔘果不夠吃。所以給他準備了兩個。

先來看一下,《偷吃人蔘果》到底是意外,還是提前設下的局?

這一很奇怪的一難。

首先,發生時間節點很奇怪,鎮元大仙剛好要去赴元始天尊之約,帶著他四十八個弟子中的四十六個走了,只留下兩個最小的徒弟清風和明月來接待唐僧師徒。難道觀音菩薩聯合元始天尊和鎮元大仙給唐僧師徒下套?這個級別是不是有點高了?

其次,留下接代唐僧師徒的人很奇怪。從他們後來的表現來看,這兩個徒弟顯然不適合接代。既然是接代一個連人蔘果都送都「故友」,不應該至少留下一個更成熟,更穩重的徒弟嗎?而且,清風明月發現人蔘果被偷吃以及人蔘果樹被推倒後,對付唐僧師徒的辦法除了謾罵就是把他們鎖在屋子裡。這是小孩子過家家才用的招式吧?但此時清風明月都已經一千多歲了!他們是怎麼長大的?

再者,出場的人物很奇怪,鎮元大仙作為地仙之祖,直接赤膊上陣跟孫悟空打,實在太丟架子了。鎮元大仙可是跟三清一個級別的,太上老君的兩個拿著法寶的童子或者一頭帶著金剛鐲的青牛,就可以隨便虐的孫悟空毫無脾氣。而堂堂地仙之祖,竟然拿不出像樣的法寶和爭氣的徒弟來跟孫悟空打。地仙之祖混到這份上,真真一個「慘」字了得。

第四,結局很奇怪,人蔘果樹被醫活之後,鎮元大仙又打了10個果子來,唐僧師徒,福祿壽三星,觀音菩薩和鎮元大仙自己一人一個,觀中的弟子們分吃了一個。另外,鎮元大仙還和孫悟空八拜結交了。鎮元大仙這是想上天?

最後,最奇怪的還是鎮元大仙,從小說中他的表現來看,哪有什麼地仙之祖的架勢,明明就是一個「人蔘果樹管理員」的「鎮園大仙」。弟子們差就算了,他自己也是一招鮮吃遍天。一招「袖裡乾坤」過後,便再無其他了。而他在《偷吃人蔘果》通篇里的表現堪稱災難,他回五庄觀發現人蔘果樹被推倒之後,說的最多的就是「還我人蔘果樹」,但他拿孫悟空一點辦法都沒有,孫悟空跑了就跑了,他只針對肉眼凡胎的唐僧,這就叫「吃柿子專撿軟的捏」吧。還有就是,作為堂堂地仙之祖,竟然醫不好自己家的樹?這些表現分明表示鎮元大仙就是浪得虛名嘛!

至於為什麼給唐僧準備兩個人蔘果,可能「雙數」更顯得有禮數,也可能是覺得唐僧會自己吃一個,給他的徒弟們分吃一個。要知道,在這一難的最後,五庄觀眾弟子也只分吃了一個而已。可能鎮元大仙覺得自己已經「很大方」了,可是,他竟然料不到唐僧不敢吃,而清風明月卻擅自分吃了。。。

這是事先就布好的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