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家基金銷售公司被暫停私募基金銷售業務,朝陽永續在列

  5月20日,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佈了對四家基金銷售公司暫停私募基金募集業務的決定,其中包括知名基金銷售公司——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朝陽永續」)。此外,揚州國信嘉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利和財富(上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上海景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也被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3到6個月不等。

  公告顯示,中基協近日收到上海證監局對朝陽永續出具的《關於對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採取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措施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暫停了公司辦理基金銷售業務6個月。

  根據《決定》,中基協認為,其在內部控制、人員管理、適當性管理等方面存在風險,不符合開展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要求,根據《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等相關自律規則,決定暫停你公司私募基金募集業務。

  中基協要求,朝陽永續應自收到本決定之日起,立即停止私募基金募集活動,暫停業務期間不得從事下列活動:簽訂新的銷售協議、宣傳推介基金、發售基金份額(權益)、辦理基金份額認/申購(認繳)。公司在暫停業務期間應做好現有客戶的服務工作。

  天眼查顯示,朝陽永續基金銷售公司成立於2011年1月24日,法定代表人為廖冰,註冊資本1億元,以前名稱為上海朝陽永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是上海朝陽永續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的全資子公司。

  朝陽永續基金銷售公司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該機構2015年獲得中國證監會基金銷售牌照,接受上海證監局監管。

  「2018年,由於外部宏觀大環境的原因,非標暴雷,資產周期壞賬浮出水面,基金銷售公司代銷的4隻非標固收產品6個多億的資金出現逾期兌付。」該人士稱,產品逾期之後,基金銷售嚴格按照私募基金監管法規相關規定,履行代銷機構職責。始終站在投資人利益角度,第一時間與管理人、底層資產端溝通,採取訴訟和保全等司法措施,代表投資人主張權益。在管理人不作為之時,代為承擔律師費、訴訟費等費用,以期能夠解決產品逾期問題。

  查詢公開信息可以看到,朝陽永續曾涉及上市公司揚傑科技(300373)投資私募「踩雷」案。揚傑科技公告稱,「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第二十四期」投資本金5000.00萬元,於2018年11月3日到期未收回。到期后至公司編製2018年度財務報表期間,經公司調查了解,基金管理人和代銷機構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朝陽永續」)存在資金管理混亂、賬目不清等問題。並且,東融集團負責人葉振明確回復,通過朝陽永續投資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的包括揚傑科技在內的多數投資人都不在目前東融集團的債權人名單內。公司預計無法收回投資。

  隨後,揚傑科技向揚州市邗江區人民法院對東融基金、朝陽永續、杭州拓際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其GP杭州金鵲投資有限公司、杭州融鋅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其GP杭州東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提起民事訴訟,並申請保全基金資產、凍結基金賬號,揚州市邗江區人民法院已受理,已於2019年1月22日向部分被告公告送達訴訟文書。公司已向揚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以詐騙罪對東融基金及朝陽永續等提起刑事控告,揚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於2019年1月15日向公司出具了《移送案件通知書》,決定將該案件移送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管轄。揚傑科技暫未披露該案件的最新進展。

  前述朝陽永續人士進一步表示,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尊重契約精神,遵守法規,也尊重監管的決定,將持續推動與管理人的溝通及基金處置,維護基金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在暫停業務期間也將繼續做好現有的客戶服務工作。

  除了朝陽永續外,中基協還對揚州國信嘉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上海景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利和財富(上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開出暫停業務的決定書,分別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3到6個月不等。

  這幾家機構大多是因為被協會認為在內部控制、人員管理、適當性管理等方面存在風險,不符合開展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要求。

相关文章